- 中國史詩研究學術檔案(1840~1949)
- 魏永貴 馮文開編著
- 1080字
- 2025-04-08 20:33:27
和馬傳
艾約瑟
和馬者,不知何許人也。或曰,耶穌前一千一百八十四年,當中國殷王帝乙時人;或曰,六百八十四年,周莊王時人,生于小亞西亞,為希臘境內,以阿尼種類。此種人自希臘來,過群島海而居焉。其地有七城,爭傳為和馬生地,中惟士每拿、基阿二城,乃近是。士每拿文風頗盛,其始本以阿尼種,來自以弗所,后為愛鳥利種人所逐。愛鳥利之先世,戰勝特羅呀事,流傳人口。和馬雖以阿尼遺種,而籍隸士每拿,亦聞而知之。會士土離亂,避居基阿,子孫家焉,故相傳亦以為基阿人云。和馬善作詩,其詩為希臘群籍之祖。希臘人凡四種,方言不同,和馬詩半用愛鳥利,半用以阿尼方言,所作二詩,一名以利亞詩,賦希臘諸國攻特羅呀,十年破其城事;一名阿陀塞亞詩,賦阿陀蘇游行海中,歷久歸國事。詩各二十四卷,卷六七百句,句六步,步或三字,或兩字,以聲之長短為節。前四步,一長聲,二短聲,或二長聲;第五步一長二短;第六步二長。長短,猶中國平仄也,后希臘羅馬作詩步法準此。和馬又為詩人鼻祖云,或曰兩詩二十四卷,非一人手筆,其始雅典國比西達多,細加校勘。乾隆時,日耳曼國烏爾弗極力表揚,言當時希人未知文字,所作詩歌,皆口口相傳,非筆之于書,故一人斷不能作此二十四卷之詩也。顧以此二詩為眾人合作,則又非是。案以利亞詩,言亞基利斯其始怒希臘人,不與之共攻特羅呀。特羅呀人赫格多爾為暴于亞基利斯之黨,亞基利斯亦怒而復仇,殺赫格多爾,特羅呀勢遂衰,未幾城破云云。阿陀塞亞詩中,言以大加國王阿陀蘇,自攻破特羅呀后,歸國,周行希臘海中。自東至西,時已離都十年,國事離亂,世子出奔尋父。阿陀蘇歸途遇颶,漂流海中有年。鄰國諸王貴人,度彼已死,咸來求婚于王妃,入其宮,據其產。阿陀蘇返至本國,乞食于田家,遇其子,與之偕歸。群不逞之徒,以為乞人也,眾辱之。一老犬識其主,歡躍大嗥,家人出援之,乃得入。王妃以阿陀蘇之弓,傳觀于眾曰:有能開此弓者,妾請夫之。眾嚄唶,卒莫能開。阿陀蘇遂前,手弓注矢,射諸王貴人,盡殺之云云。統觀二詩,敘事首尾相應,當出一人手筆。所可疑者,詩中好言鬼神之事。有所謂丟士者,似佛經中帝釋,居諸天之首。有希耳米者,似佛經中諸天,為丟士所使者。丟士之婦曰希里。又有善戰斗之女神,曰亞底那,希臘人用兵時,每以神之喜怒,卜戰之勝負。以利亞詩中,言諸神居一山頂,去地不遠,名阿林布山,猶佛教所云須彌山。阿陀塞亞詩中,諸神則在虛空中,且其名目亦稍異,以此度其非出一手也。以利亞詩,金戈鐵馬,筆勢粗豪。阿陀塞亞詩,玉帛衣冠,文法秀潤。泰西武人喜讀之,以為兵書。馬其頓王亞力山大,以和馬二詩置為枕中秘云。
(原載《六合叢談》1857年第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