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流動史、移民史、斗爭史、融合史。從氏族、部落、族群,到民族,到國家,無不如此。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世界各地不乏大規模的族群遷徙,與之伴隨的,既有殘酷的殺戮和奴役,也有寬容的接納與共生。在此過程中,各個族群進行融合,形成擁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質的民族,進而形成包含一個或多個民族的國家。19世紀以來,隨著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相對固定,大規模的族群遷徙可能性較小,以個體和家庭為主的移民模式成為主流。從這個角度講,研究人類的歷史,移民史永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視角。當今學術界流行的跨國史、離散史、全球史等研究范式,均與移民史有淵源關系。

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組成,是代表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名稱。與世界大多數民族一樣,中華民族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之一是漢民族,但漢民族本身也非單一民族,也是華夏大地不同族群經過漫長歷史時期的交往、斗爭和融合而形成的共同族體。在歷史的長河中,某個族群想要保持純正的血統,只能是一個神話。

在古代中國人看來,中國居天下之中央,在地理上以此定位中外之遠近;中國是文明的中心,在文化上以此區別華夷之高下;帝王乃上天之子,奉天命而治天下,既秉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又堅持“夷夏之辨”,嚴守“夷夏之防”,形成獨特的中國中心觀和華夷秩序觀,并由此發展出維系世界秩序的朝貢體制,以“八方來朝,萬國來貢”為榮耀。周邊民族只要奉中原王朝為正朔,稱臣納貢,中原王朝即不干涉其內政,以此維持和平共處的國際關系。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加上古代交通不便,中國人雖然較早即邁開向海外移民的腳步,但規模一直不大。

明清時期,隨著人口的大量增加,沿海一帶民眾到海外,特別是東南亞謀生者越來越多,形成一股民間自主移民的潛流。鴉片戰爭以后,隨著國門開放和西風東漸,中國經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海外移民的人數大增,移民方式和目的地亦呈現多樣化。自19世紀中葉開始勃興于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淘金熱,吸引千千萬萬中國人出國追求金山夢,繼之外出者,或經商,或留學,或業農,或學藝,或探親,或入籍,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多年來,他們有的圓夢成功、衣錦還鄉,有的顛沛流離、客死異域,有的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海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人出國數量急劇增長,形成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截至目前,全世界華人總數已達到約6000萬,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華僑華人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的一切活動,構成華僑華人的歷史。有了歷史,就會有歷史的研究者。清朝末年,伴隨著出國潮的涌動,關于華僑華人的歷史研究成果就開始陸續面世。初期的成果難免粗疏,但開創之功值得珍視。一代又一代后繼者,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開拓,不斷創新,使華僑華人史研究逐漸成為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形成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和國外學術界齊頭并進的景象。不過,由于各種因素,華僑華人史的研究,存在地區的不平衡性。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為主的亞洲華僑華人史研究,以美國、加拿大為主的北美華僑華人史研究和歐洲華僑華人史研究,更多地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研究成果較為豐富。新西蘭地處偏遠,歷史資料不易獲得,加之以前華僑華人數量較少,新西蘭華僑華人史研究相對薄弱,尤其是中文研究成果,鮮見有分量者。英文研究著述稍多,但貫通新西蘭華僑華人150余年歷史的通史性著作,尚未之見。

新西蘭華僑華人的數量雖然較少,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自有其獨特的研究價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學術的繁榮,中國學人逐漸拓寬華僑華人史的研究范圍和視野,廣東、福建、江蘇等地均出現研究大洋洲華僑華人史的學者,在這個方面,新西蘭華僑華人史的重要性僅次于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我們從2014年開始進行新西蘭華僑華人史研究,可以說是華僑華人史研究領域的新兵,因起步較晚,尤不敢懈怠。

柯文教授在《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一書中,揭示歷史事實、歷史親歷者的感受、個人記憶、集體記憶、歷史學家的歷史研究和歷史敘寫、歷史學家對歷史的解釋、歷史的神話化(迷思化)等詞語的內涵和多重面相,以及它們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給我們以極大啟發。我們正是參照柯文先生所說的歷史“三調”中的“兩調”,即歷史事實和歷史親歷者的感受,來展開新西蘭華僑華人史研究的。

首先,我們在海內外盡全力收集檔案資料、報刊資料、口述資料、圖片資料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以事件為中心,采取實證研究方法,注重宏觀考察與微觀考察、綜合研究與個案研究的均衡協調,以及華僑史與其他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以期最大限度地描述新西蘭華僑華人的歷史圖景。這方面努力的結果,形成本書的第一卷《新西蘭華僑華人史研究》。

全卷共九章,各章執筆人如下:

緒論:杜繼東 張麗

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一節:張麗

第三章:趙曉陽

第四章第二、三、四節,第五章:吳敏超

第六章、第七章:趙慶云

第八章、第九章:邱志紅

結語:杜繼東 吳敏超

其次,我們采訪了新西蘭華僑華人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包括新西蘭本地的老僑,以及華人新移民、“回流”移民和再移民群體,既有社團領袖、黨政俊杰、文教精英、商界翹楚,又有普通民眾。這些歷史親歷者的聲音,構成本書的第二卷《新西蘭華僑華人口述訪談錄》。

再次,我們廣泛收集與早期華工相關的圖片,遴選出其中最為珍貴的200余幅,配以文字說明,加以精心編排,旨在“以圖證史、以圖補史、以圖解史、以圖說史和以圖明史”。這也契合了當前影像史學方興未艾的新趨向。本書的第三卷《新西蘭華工歷史圖片集》,就是順應這一趨向的產物。

柯文先生所說的歷史第三調,即歷史的神話化或迷思化,使我們時刻警惕歷史研究者的能力邊界。在第一卷中,我們確定章節、設立框架、取舍資料、敘述史實、解釋歷史,縱向可見歷史風云變幻中的華人社會演變,橫向可見各個主題的精微刻畫,可以說這是第一部新西蘭華僑華人通史著作。但必須指出,這是我們眼中和筆下的新西蘭華僑華人史,原始資料的不足和已有資料的取舍,已使部分歷史事實被遮蔽,甚至消失于無形。我們對歷史的理解和解釋,既不同于歷史親歷者的感受,也不同于其他歷史研究者的理解和解釋,更何況,許多歷史親歷者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處于失語狀態。如果說我們得出了一些結論,那也是一家之言,旨在拋磚引玉,期待來者。

由于水平所限,書中的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懇請海內外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杜繼東

2020年3月1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城县| 大田县| 宽城| 南澳县| 禄丰县| 苍溪县| 荥经县| 久治县| 新乐市| 石泉县| 大渡口区| 玛曲县| 丰原市| 沙雅县| 禄丰县| 宝应县| 镇安县| 高邑县| 昌邑市| 收藏| 石屏县| 柘城县| 壶关县| 丹棱县| 红桥区| 遵化市| 桦川县| 沈丘县| 赫章县| 石林| 饶阳县| 鞍山市| 花莲县| 隆林| 宝应县| 开原市| 张家港市| 赣州市| 汕头市| 威远县|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