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分布變遷的消費市場效應
- 孫巍等
- 1160字
- 2025-04-08 17:44:30
第二章 收入分布變遷的消費市場效應理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基本完成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也經歷了長時間的由以出口和投資拉動為主向內需主導的經濟驅動方式轉變、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的過渡期。改革開放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而遵循改革開放之初就確立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基本政策思路,使得中國居民整體收入水平提高過程中呈現居民收入分布不均等特征,收入不均等在時間和空間上表現出顯著的不斷擴大的動態性。本書將這種動態的居民收入水平不均等化過程稱為“收入分布變遷”。全國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分布的變遷一定會給市場需求和商品供給帶來不斷的沖擊,且動態過程越劇烈,變化幅度越大,對市場的沖擊就越大。如果從消費市場理論的角度思考這種動態的收入分布變遷沖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消費市場需求水平及其結構不斷演變和升級的原動力很可能便源于此。本書將這種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分布給消費市場帶來的影響稱為“收入分布變遷的消費市場效應”。
在收入分布變遷長期持續的作用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收入分布差距日漸拉大,居民消費需求也出現類似轉變,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且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并存。供給側改革在不斷調整供給結構與質量的同時,應更好地適應需求側結構變化,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因此,本書主要從收入分布變遷入手,探索中國經濟發展中居民收入劇烈和復雜的動態變化在市場機制下的傳導路徑及對應的轉型期消費需求演變特征,尋求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的最佳契合點,總結經濟發展的中國經驗,為最終實現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導的中國經濟增長提供理論和政策參考。
自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使我國進入了一個持續高速發展的較長時期,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截至2017年居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25973.8元,約合3846.9美元。這一過程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經歷來說,在時間上縮短了很多,因此在此期間,出現的問題必然會比發達國家來得復雜震蕩也會比發達國家更劇烈。雖然目前階段性地存在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化、需求拉動不足等問題,但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消費需求總量的增長、消費需求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必將對經濟產生更加明顯的拉動作用。中國經濟不僅處于轉型期,而且仍處在快速增長期,中國這一特定的經濟環境決定了其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實踐必將遇到許多不同于西方傳統理論的新挑戰和新課題。
因此,本章首先對西方經濟平穩增長環境的消費理論予以分析,并比較分析這些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適用性,以期從中梳理出比較完整的理論基礎和出發點,提出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背景下收入分布變遷消費市場效應的理論預期與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