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刑事庭審調查改革的案件考察

第一節 導語:為何要考察案件范圍?

無論是從刑事司法制度的歷史發展角度,還是政治和社會需求角度,我們都需要建立和保持一系列恰當的程序來將犯罪與懲罰有機地聯系起來。[1]西方國家刑事訴訟制度的變革趨勢,包括英美法系的當事人進行主義訴訟結構、大陸法系的職權主義訴訟結構以及兼采兩大法系特點的混合式訴訟結構,皆有緩解案件壓力的替代性分流措施,如辯訴交易、刑事處罰令、快速審判程序等。[2]這類替代性措施出現的必然結果,即使法庭正式審理程序被限定于一定的案件范圍,主要適用于重大疑難案件和被告人不認罪案件。[3]因此,刑事庭審程序若要成為踐行人權保障、實現司法裁判公正的載體,必須依賴于刑事庭審的繁簡分流改革,使部分案件得到實質化、精細化審理。因為從政治因素的角度看,如果以民主與法治為標準,公民不僅需要得到符合程序正義的裁決結果,也需要以能夠看得見的正義方式實現,即法庭調查案件事實真相的過程。

庭審實質化改革的本質在于構建更加精密、規范的刑事審判制度,以促成當前我國刑事政策要求形成難案精審、簡案快審的合理格局。此項改革承載了國家推動現代法治建設的重要使命,其實現程度將成為司法文明指數的重要標志。但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法院每年審理的刑事案件數量較大。根據《中國法律年鑒》統計,2015年全年新收刑事案件1126748件,比去年上升8.29%,占刑事一審、二審、再審案件總數的88.53%;全年審結刑事一審案件1099205件,比去年上升7.45%,判決生效被告人1232695人,比去年上升4.06%;全年新收刑事二審和復核案件143219件,比去年上升17.98%,占刑事案件的11.25%,二審收案中,上訴134729件,占96%,抗訴5612件,占4%;全年審結刑事二審和復核案件141155件,比去年上升18.70%。[4]面對當前不斷上漲且基數如此龐大的刑事案件量,法庭必須為當事人搭建一個充分表達意見和行使權利的平臺,但如果將所有類型和審級案件都進行實質化審理,則無疑需要投入較多的辦案資源。所以,有效的審前案件分流程序和合理的審級制度,成了事關庭審實質化改革成功的先決條件。

我國學界對于“案件分流”概念的理解,通常在狹義和廣義的層面上使用,前者僅指案件程序的繁簡分流,通常根據案件的復雜難易程度進行相應區分,將“爭議不大、事實清楚”的案件劃入簡易程序以提高訴訟效率;而后者是指案件雖然進入了訴訟程序但沒有經過“正式審理程序”的狀態,不僅包括案件的繁簡分流,還包括轉處程序、辯訴交易等。[5]也有學者將案件分流定義為包括警察在偵查中甄別情形作出不立案決定、撤銷案件決定、檢察官對案件不予起訴以及在審判程序中將部分案件納入簡易程序審理等一系列過濾機制。[6]即通過構建一整套“過濾機制”,將眾多刑事案件在不同階段、不同出口分別進行相應分流,法院的正式處理程序僅處理一小部分大案要案以及被告人不認罪的案件。[7]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案件分流現僅限于狹義的案件分流,盡管在2012年刑訴法修改時擴大了簡易程序適用范圍,即簡易程序不再限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輕刑案件,而是擴大到所有基層法院審理的、被告人認罪的一審案件,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簡化案件的審理程序,進而分流出“爭議不大、事實清楚”的一審刑事案件。然而,我國的刑事簡易程序相較于其他法治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制度,如德國的協商性司法制度、美國的辯訴交易制度,在制度的具體構建上差異較大,難以有效發揮簡化庭審、分流案件的作用。2018年刑訴法修改新增了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因此,通過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等不同類別程序設置分流處理案件的方式,審判效率得以顯著提升。不過,筆者認為案件分流問題并非僅在案件處理流程的橫向維度展開,也包括縱向層面審級制度的構造,尤其是二審程序采全面審查原則或部分審查原則,涉及二審法院司法資源的投入和分配,合理的刑事二審上訴程序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審理。刑事庭審實質化改革直接外化的結果為案件審理時間的延長,因而將改革所涉及的案件范圍進行合理限定,對于還原案件事實、防止冤假錯案生成具有重要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马公市| 文水县| 涪陵区| 原阳县| 岑溪市| 西华县| 莎车县| 思茅市| 桂阳县| 久治县| 盐源县| 晋城| 临泽县| 临沂市| 杭锦旗| 四会市| 洛川县| 集贤县| 名山县| 翼城县| 长沙县| 临洮县| 宣化县| 广德县| 昭苏县| 阿克| 台南县| 白山市| 奉贤区| 江都市| 延边| 德阳市| 宁武县| 宁蒗| 宁国市| 弥渡县| 平乡县| 合山市| 延长县|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