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等院校心理學系列教材·人格心理學(第三版)
- 鄭雪編著
- 2120字
- 2025-06-09 17:34:56
第三版自序
人格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性、人的心理的共性與差異性,以及人格的結構與發展等重要問題的學科,它在心理學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且在廣泛的社會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此,這一學科吸引了許多心理學理論工作者與應用心理學工作者。
本人自20世紀80年代初讀研究生時起,就對這一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從事高等教育工作后,本人又長期從事人格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88年本人與一些合作者共同編寫并出版了《經典人格論》(廣東人民出版社)和《現代人格心理學歷史導引》(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后本人又出版了3本人格心理學本科教材,即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和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的《人格心理學》。2016年本人對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人格心理學》進行了修訂,出版了2017年版《人格心理學》,這本教材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已經被國內幾十所大學選作心理學本科專業課程的教材,并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自從2017年版《人格心理學》出版以來,世界經歷著一個復雜與變化迅速的特殊時期。世界全球化受阻,經濟發展逐漸衰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反復泛濫,加劇了各種心理危機與心理疾病的發生,這些問題需要多學科包括人格心理學共同參與探討與解決。社會對人格心理學的需求在加大,有必要進一步完善人格心理學的教材,對人格心理學教材進行修訂,并重新出版。為此,本人在暨南大學出版社編輯的多次催促下對第二版《人格心理學》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在修改過程中,我們力求突出人格心理學的科學性與理論的系統性,反映本學科的發展與新成果,且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具有一定的應用操作性。因此,修改后再版的《人格心理學》既可以作為大學心理學與教育學專業本科學生、研究生學習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又可以為廣大青年學生與人事管理干部應對自己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問題,理解人性、認識自己與他人,以及培養健全人格提供參考。
第三版的《人格心理學》與2017年版相比較,教材的框架結構、主要內容與寫作風格是基本一致的。在書的框架結構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把人格心理學作為對象來研討,屬于科學哲學與方法論的范疇;第二部分是人格心理學的主要部分,將人格心理學的理論范式或人格心理學主要學派的人格理論作為主要內容。盡管新版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與前版基本一致,但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是有所變動與修改:
第一,加強了緒論部分,把第二版緒論的一章擴充為兩章。第一章人格與人格心理學,主要闡述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體系與任務、歷史與發展。該章不僅介紹西方的古代與近代人格心理學思想,人格心理學在西方的形成與發展,而且還介紹了中國古代人格心理學思想,以及科學人格心理學在中國的引入與發展。這對于讀者了解中國古代人格心理學思想,以及開展人格心理學本土研究是有意義的。
第二,第三章到第十章屬于人格心理學的本論部分,著重介紹人格心理學主要理論范式或學派的人格理論與研究。這部分共有八章,其各章內容結構基本統一。在內容上,每一章的前面幾節一般都是介紹某學派幾個代表人物的人格理論與研究成果,最后一節一般是介紹該學派主要研究方法與應用研究成果,特別是相關的心理測驗與心理治療等內容。
第三,每一章增加了一個專欄,主要介紹與這章內容相關的研究、背景與應用等。例如:第一章的專欄介紹了西方人格心理學發展的歷史線索與背景;第二章的專欄介紹了人格心理學研究中的一種方法——經驗取樣法;第三章的專欄是介紹與弗洛伊德無意識壓抑理論有關的觀念壓抑的實驗研究成果;第四章的專欄介紹了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的策略,等等。
第四,更換和增加了某些反映人格心理學研究新進展的參考文獻。
全書共有十章:第一章是“人格與人格心理學”,闡述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體系與任務、歷史與發展;第二章是“人格心理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介紹人格心理學的理論問題與理論范式,人格心理研究的方法與方法論;第三章是“古典精神分析”,介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人格結構論與人格發展階段論,以及有關的研究方法與應用成果;第四章是“新精神分析”,主要闡述新精神分析的個體心理學、自我心理學和社會文化論,以及有關的研究與應用;第五章是“特質論”,介紹奧爾波特、卡特爾的人格理論,并介紹特質論的新發展即大五人格因素論,以及特質論的研究與應用;第六章是“生物學論”,主要介紹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論、艾森克的人格理論,以及行為遺傳學和進化心理學等人格理論,以及有關的研究與應用;第七章是“行為主義學習論”,介紹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論、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應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以及有關的研究與應用;第八章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闡述主要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羅杰斯和羅洛·梅等人的人格理論,以及有關的研究與應用;第九章是“認知心理學”,闡述認知方式與心理分化論、個人建構理論,以及個體認知因素等人格理論和認知治療方法;第十章是“積極心理學”,主要介紹自我決定理論、積極人格理論,以及積極教育與積極治療等。
本書的編寫參考了國內外同行的大量相關資料,其再版得到了暨南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由于水平與經驗所限,教材中難免有錯誤或不足之處,敬請讀者與同行批評指正。
鄭雪
2022年春于廣州番禺山語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