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誡太后呂氏諱雉疏(求追讀)
- 朕未壯,壯即為變!
- 白刃不鄉饒
- 2154字
- 2025-04-21 03:36:22
劉恭悠悠一語,便似是打斷施法般,讓王陵遍布猙獰的面容陡然一僵。
便見王陵愕然片刻,旋即緩緩低下頭,從懷中,掏出那卷早就備好,卻并未在今日朝議拿出的諫書。
再深吸一口氣,便也不再遲疑,將諫書遞到了劉恭的面前。
“太子,且觀之。”
聽出王陵語調凝重,劉恭也隨即探出手,默然接過竹簡。
將竹簡攤開,只第一眼,劉恭便頗有些驚詫的抬起頭,看向身前不遠處的安國侯王陵。
見王陵仍是一副凝重之色,劉恭更驚疑不定的抬起手中竹簡,下意識壓低聲量道“這…?”
“誡太后呂氏諱雉疏?”
盡可能壓低聲線,將諫書標題默念而出,劉恭還不忘本能轉過頭,在涼亭周圍環視一圈。
確定沒有隔墻之耳的可能,才將身子朝王陵挪了挪,前傾上身,壓低聲線道:“今日朝議,安國侯本欲尋死不成?!”
這份諫書,劉恭都不用再往下看內容。
單就是這挑釁意味十足的標題,就足以讓呂太后攤開這卷竹簡的瞬間,便怒發沖冠,失去理智。
劉恭很確定:對于這一點,王陵也同樣了然于胸。
既然如此,王陵為何還要在朝議之前,準備這樣一份必定會為自己,招致殺身之禍的‘諫書’?
劉恭毫不懷疑在必要時、在漢家需要時,王陵是否會惜命、惜身。
但眼下,局面應該還沒糟糕到讓王陵,都只能以死明志的地步?
在劉恭驚疑不定的目光注視下,王陵卻是搖頭嘆息間,低頭陷入一陣短暫的思慮。
而后,便見王陵長呼一口氣,旋即稍張開嘴,抬手在殘缺不齊的牙齒上一虛掃。
“老臣今年,七十有九。”
“便是齒、牙,都已不剩幾顆。”
“——即便長壽,老臣,都絕不可能活的到太后駕崩。”
“再不趁著還有把氣力,為宗廟、社稷做些什么的話,只怕……”
如是說著,又再發出一聲長嘆,王陵的眉宇間,也莫名涌現出些許哀傷。
“想當年,高皇帝興兵舉義、將兵反秦時,樊噲、周勃等元從,還于老臣頗多輕視。”
“——樊噲曾說,高皇帝真正的元從心腹,是盧綰、樊噲、周勃等出身寒微,與微末時的高皇帝形影不離,親密無間的人。”
“而老臣出身豪族,于高皇帝也算不上親近,便算不得高皇帝的肱骨、算不得‘真正’的豐沛元從。”
“當時,就連老臣自己,也同樣是這般認為的。”
…
”可誰曾想,這才不過十數年光景。”
“我漢家上下君臣——公卿大臣、功侯貴戚,豐沛元勛、諸劉宗親,竟只有王陵一人,敢直面太后淫威?”
“誰又曾想最后,能忠于太祖高皇帝、敢站出身駁斥太后把持朝政、禍亂朝綱的,竟只有出身豪族,甚至都‘算不得豐沛元從’的安國侯王陵?”
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王陵無論是面上神情,還是說話的口吻,都聽不出半點對過往的不忿,以及‘逆襲’后的暢快。
劉恭能從王陵臉上看出來、從王陵話語中聽出來的,只有無盡的唏噓,及悵然。
說完,王陵便緩緩閉上了雙眼,似是疲憊,像是絕望。
但最終,伴隨著又一聲沙啞的嘆息聲,安國侯王陵,還是再度睜開眼。
望向劉恭時,王陵的目光中,也盡帶上了一往無前的決絕。
“老臣,并不自詡為德行高尚的人。”
“之所以會備下這份直呼太后名諱,或會招致殺身之禍的諫書,也并非老臣全然舍身為國。”
“——而是老臣,真的已經很老了。”
“無論是否獻媚于太后,老臣,都已是壽數將盡。”
“活到了這個年紀,與其再茍延殘喘,貪圖安樂,倒不如舍出這把老骨頭,再拼上一把。”
…
“太后,早已聽不進忠言直諫了。”
“老臣也從不曾寄希望于這份諫書,能讓太后回心轉意。”
“——只盼太后能一怒之下,使老臣血濺五步~”
“好讓老臣這一身污血,能刺痛朝公群臣的眼睛,喚醒元勛貴戚沉眠的氣節……”
說到最后,王陵終又一番搖頭嘆息,滿是悲愴的緩緩閉上眼。
“但今日朝議,太子已經看到了。”
“——太后的威勢,早已嚇破了滿朝公卿大臣、元勛貴戚的膽魄。”
“想來,便是太后真要呂氏代漢,更甚是篡權自立,今之朝堂,也不會有人敢站出來,最后維護一下高皇帝的體面……”
隨著王陵這最后一語落下,涼亭內,便陷入一陣即為漫長的沉寂。
正對涼亭進出口的主座,王陵頹然跪坐,雙目空洞無神,不時一陣長吁短嘆。
而在王陵身側的位置,劉恭也頗有些唏噓的搖了搖頭。
不知過了多久。
久到劉恭,都忘記自己身在何處、身旁何人,王陵沙啞的嗓音,才于涼亭內再度響起。
而王陵接下來的一番話,也讓劉恭意識到眼下——至少往后,自己便不再是‘孤身一人’。
“今日朝議,臣以高皇帝白馬誓盟相問,太子卻以‘呂不代劉’作答。”
“這意味著太子即便因形勢所迫,而不得不諂媚于太后,卻也終不愿為將來的自己,埋下太過深重的禍根。”
“——太子避而不提高皇帝白馬誓盟:非劉勿王,本身就足以表明,對太后封王呂氏的圖謀,太子也并非全然支持。”
“這,也正是老臣臨時改變主意,決定不再螳臂當車,轉而成全太后的原因。”
“更是此刻,太子與老臣,能在此涼亭之內推心置腹,坦誠相待的原因所在。
說話間,王陵望向劉恭的目光中,竟已是不知何時,帶上了滿滿的期盼!
劉恭卻深知,這并非是如今的自己,已經有資格被寄予厚望。
——和如今漢家,朝堂內外只有王陵一人,敢跟呂太后唱反調一樣。
當今漢室,王陵能寄予‘撥亂反正’之希望的,也同樣只有劉恭一人。
“既是做了太子傅,便且容老臣,于殿下稍行考校。”
感受著王陵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幾欲溢出的殷殷期盼,劉恭只覺肩頭陡然一沉,卻也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桿。
待聽聞王陵對自己的稱呼,已經從先前疏離的‘太子’,換成相對正常些的‘殿下’時,劉恭更是趕忙起身,走到王陵身前,長身一拜。
“學生劉恭,拜見老師。”
“凡老師所問,學生,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