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漕運之殤,百官行述!
- 萬歷昭明
- 江中斬蛟
- 2087字
- 2025-04-14 12:06:35
揚鞭打馬間,戰馬飛馳而過。
在重重限制的縣衙之中,猶如無人之境,跨過門檻,越過矮墻。
這突然降臨的“神兵”,立刻引動了漕丁的攻擊。
不過。
馬上的神兵先行動手了,長箭搭弓,便成半月,指尖一松,箭矢就穿越了空間,精準命中一名又一名的漕丁。
穿喉、過胸……三箭,至少中兩箭。
左右聞聲趕來的漕丁,紛紛慘死在利箭之下,三堂之前,王千戶暴死。
群龍無首的漕丁不等還擊,一支支利矢就來到了身前,站著的人,一個個倒下,而爬上墻頭的人,一個個跌落。
數百名漕丁,在一盞茶的時間里,成了死尸。
海瑞和錦衣衛士已然認出了來者的身份。
孝陵精兵!
孝陵衛,沿襲傳統軍制,一位五所,共五千六百人。
所有衛兵都是從九邊九鎮、東南、西南諸軍抽調了數戰、十戰,甚至是百戰不死的老兵,用以保護孝陵。
在此基礎上,又挑選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精兵。
精兵的選擇標準:能騎馬揚鞭,飛速奔馳,還要騎馬跨過一道壕,越過一堵墻,并在馬上開弓射箭,三箭中兩箭者才為合格。
而且,精兵每五年進行調整考核一次,在嚴苛選撥的同時,施行末位淘汰。
哪怕足夠的優秀,也可能因為沒有他人優秀而遭遇淘汰。
圍繞在海瑞身邊的錦衣衛士沒有放松警惕,但也知道,在這樣的軍陣之下,如果孝陵精兵有異心,一輪箭雨,他們都要死在這。
諸賊俱滅,孝陵衛統領下達了軍令,“驗尸!”
一干精兵近乎復刻一般,翻身下馬,抽出了腰間短刃,走向倒地的漕丁,無論死活,一刀心口,一刀抹脖,又快又準。
這一幕。
看得錦衣衛士們嘴角抽搐,這叫驗尸是吧?
那補刀是什么?
海瑞從錦衣衛士保護中走出,詢問道:“將軍,可留活口?”
襲殺欽差的證據,這遍地漕運衙門制式的刀劍夠多,夠證明了。
但觸犯律法,應明正典刑,以警世人,這樣動用私刑,未免太過可惜。
孝陵衛統領下了馬,平視著海瑞,搖了搖頭,給出了回答。
他所接受的旨意,是鏟除膽敢襲殺欽差的來犯之敵。
這不是戰場,勝似戰場,而在戰場上,只有死人才是可以相信的。
海瑞沉默了。
縣衙逐漸恢復了平靜,上千名漕丁的尸體,和從縣牢獄中逃出的囚犯尸體,被一具具擺放在衙門口的空地上。
人雖死,但心口、脖頸等傷口的血還在汩汩往外流,轉眼間,就匯聚成了血色的小溪流。
天氣暑熱,易生瘟疫,在從漕丁身份得到“牙牌”等物驗明正身后,孝陵精兵便就地挖了個坑,在尸身在澆上了猛油,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
殺人,焚尸,這簡潔,迅速的解決方式,看得錦衣衛士們眼睛泛起亮光,學到了。
整個鹽城的百姓今晚睡眠都不怎么好,先是縣衙方向鬧了一陣,后來又嗅到濃重的臭油氣味,反胃、作嘔,直到天亮左右,人們才緩和了些。
不知道味淡了,還是聞久了。
鹽城的事基本結束,海瑞換上了官服,準備前往淮安府治山陽縣,去解決漕運衙門那群蟲豸,“北上山陽。”
“有密旨,請海部堂移駕揚州,那里私鹽泛濫,鹽務疲軟,陛下命海部堂前去查察。”孝陵衛統領卻搖搖頭,說道。
孝陵五千六百人,五百精兵來到了這,其他五千一百人,則從金陵直接去到山陽。
雖然距離有些差距,但騎兵的他們能到這里,五所步兵現在也差不多到山陽,著手完成陛下密旨內容了。
陛下認為,海瑞不適合看到接下來山陽發生的事。
海瑞猜到了幾分,堅持道:“我非是兩淮巡鹽御史,無權干涉兩淮鹽務事宜。”
漕運衙門可滅,但私刑不可泛濫,皇帝擁有天下臣民的生殺予奪,一旦大開殺戮,必然有傷圣名。
“現在是了。”
孝陵衛統領拿出密旨,上書“海瑞兼領兩淮巡鹽御史”。
這個正七品的憲官,在海瑞一眾頭銜中,無疑是品級最低的,但意義重大。
在大明朝,若論政治地位,順天府是龍頭老大,但若論經濟地位,兩江首屈一指。
兩江富裕,糧食產量居國朝前列,其他收入也很可觀,就以鹽稅來說,僅揚州一地每年上繳朝廷財政六十萬兩白銀,占全國鹽稅的百分之六十。
當然,這是老話兒了,如今鹽務不興,世人皆看出鹽法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古往今來,改革哪有不流血的。
朱翊鈞讓海瑞去揚州,其意不外乎要破除一切積弊,將鹽法重新收歸于朝廷。
如果說,運河是東南勢力的“銀河”,鹽場,便是東南勢力的“金山”。
張居正的退讓,讓朱翊鈞看到了東南勢力虛假的強大,也讓朱翊鈞看到了東南勢力內部的矛盾。
你退,我便要進!
銀河廢了,金山,我要拿回來。
為了海瑞的安全,在錦衣衛士以外,孝陵五百精兵會隨同海瑞南下揚州,孝陵衛統領說道:“海部堂,請!”
海瑞吸了口氣,坐上了前往揚州的馬車。
……
淮安府,山陽縣,總督漕運部院。
被五千孝陵衛團團包圍,在卸下衙門守衛、湯世隆的親兵武器后,孝陵衛直入總督部院,在這里,找到了潘允瑞、湯世隆、陳文燭。
或許是知道有這一天,三人提早準備了些東西,此刻,就擺放在大堂之上。
望見孝陵衛的到來,潘、湯、陳有恃無恐,說道:“這里面,裝著京城大大小小數百位官員接受孝敬的證據,我們稱之為‘百官行述’,我們愿意束手就擒,就是不知京城的百官能否坐的住,而陛下的那張龍椅,還能否坐的住?”
這么多年,花了這么多錢,不就是為了今天嗎?
利益捆綁,讓京城百官不得不救下他們。
只是三人不知道的是,東南勢力在朝代表,內閣次輔大臣張居正已經妥協。
“殺了!”
領頭千戶漠然下達了命令。
都這樣了,還裝模作樣雞毛啊?
在三人驚愕目光中,數名孝陵衛兵舉起了弓,長箭破空,潘允瑞、湯世隆、陳文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