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鋼與火的洗禮
- 南洋烽煙
- 海樹子
- 3912字
- 2025-03-21 09:24:55
1889年季風季來臨前,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丹絨巴葛船塢,給這片繁忙的工業之地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輝。船塢里,熱浪滾滾,仿佛一個巨大的蒸籠,工人們穿梭忙碌,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貼在后背。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各類器械相互碰撞、運轉,交織成一曲雄渾而激昂的樂章。在船塢的中央,“海澄號”鋼殼明輪宛如一位從沉睡中蘇醒的海上巨人,傲然矗立在船臺上。它那龐大而堅實的身軀,仿佛一座巍峨的鋼鐵城堡,散發著令人震撼的威嚴氣息,承載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期待。
這艘載重三千噸的巨艦,堪稱東西方技藝融合的杰作。龍骨采用安南生鐵與閩南紅松的復合結構,這一精妙設計既汲取了西方鋼鐵的堅固特性,又融入了東方木材的韌性優勢。安南生鐵鑄就的骨架,如同鋼鐵般堅硬,能夠抵御洶涌海浪的沖擊;而閩南紅松嵌入其中,賦予了龍骨在面對復雜海況時獨特的柔韌性,不至于因過度剛硬而在劇烈撞擊下斷裂。當陳金鐘第一次看到龍骨的搭建過程時,心中不禁涌起對工程師們巧思的贊嘆。他站在施工現場,熾熱的陽光烤得他臉頰生疼,看著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將生鐵與紅松拼接、固定。工人們的臉上滿是專注與堅毅,汗水順著額頭、臉頰不斷滾落,滴在滾燙的地面上瞬間蒸發。陳金鐘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腦海中浮現出這艘巨輪未來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的畫面,心中滿是對家族航運事業邁向新高度的憧憬。他在心中暗自思忖,家族幾代人的努力,都將在這艘巨輪上得以延續,它將承載著家族的榮耀,駛向更廣闊的海洋。“這龍骨的設計太精妙了,有了它,‘海澄號’定能在海上經受住各種考驗。”陳金鐘低聲自語,仿佛在給自己打氣,又像是在向先輩們匯報。
輪機艙的往復式蒸汽機,是“海澄號”的心臟所在。它參照大北電報公司提供的格拉斯哥圖紙改良而成,動力強勁得如同奔騰的駿馬。巨大的活塞在氣缸內有節奏地往復運動,帶動著傳動軸飛速旋轉,為巨輪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每一次活塞的運動,都伴隨著蒸汽機發出的低沉轟鳴,仿佛是巨輪在發出雄渾的怒吼。陳金鐘曾多次來到輪機艙,觀察蒸汽機的安裝與調試。艙內悶熱異常,彌漫著機油和金屬的味道。工程師們專注地檢查著每一個零件,臉上滿是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其中一位年輕的工程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不停地向陳金鐘介紹著蒸汽機的精妙之處:“陳先生,您看這活塞的運動,如此精準而有力,經過我們的改良,它的效率比原版又提高了不少。”陳金鐘微笑著點頭,心中既有對先進技術的敬畏,又有對家族能夠掌握并運用這些技術的自豪。他深知,這臺蒸汽機將是“海澄號”在競爭激烈的航運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之一。他輕輕撫摸著蒸汽機冰冷的外殼,仿佛能感受到它蘊含的強大力量,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它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有了這顆強大的‘心臟’,‘海澄號’必能馳騁海洋。”陳金鐘在心中默默念叨。
而船首的媽祖像,無疑是“海澄號”最具特色的標志。它由泉州惠安石匠用馬六甲花崗巖精心雕刻而成,每一處線條、每一道褶皺都飽含著匠人們的心血與虔誠。媽祖面容慈祥,眼神溫柔地凝視著前方的大海,仿佛在默默地庇佑著這艘巨輪和船上的每一個人。在雕刻過程中,陳金鐘特意前往泉州,與石匠們交流。泉州的工坊里,石屑紛飛,匠人們在悶熱的環境中揮汗如雨。那些經驗豐富的石匠,手持鑿子和錘子,在堅硬的花崗巖上精雕細琢,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一位老石匠一邊雕刻,一邊對陳金鐘說:“陳先生,媽祖是我們海上人的信仰,我們一定會把她雕刻得栩栩如生,保佑大家平安。”陳金鐘被他們的敬業精神所打動,心中充滿了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敬意。更令人稱奇的是,媽祖衣袂褶皺間暗藏容閎設計的救生艇滑軌,這一巧妙設計將傳統信仰與現代實用完美融合。陳金鐘站在船首,望著這座精美的媽祖像,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座雕像,更是家族文化與精神的象征,將在未來的航行中,給予船員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他仿佛看到媽祖在冥冥之中守護著“海澄號”,指引著它在茫茫大海中前行。“媽祖娘娘定會庇佑我們一路順風。”陳金鐘對著媽祖像輕聲說道,眼神中滿是虔誠。
陳金鐘站在船臺下,仰望著這艘凝聚了無數心血的巨輪,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仿佛看到了家族的航運事業如同這巨輪一般,即將在廣闊的海洋上開啟新的輝煌篇章。然而,在這喜悅之中,一絲擔憂也悄然爬上心頭。他深知,海洋充滿了未知與危險,更何況在這個殖民者橫行的時代,“海澄號”在未來的航行中可能遭遇的挑戰難以預料。海盜的襲擊、惡劣的天氣、以及殖民者無端的刁難,每一種情況都可能給巨輪帶來滅頂之災。但陳金鐘并沒有因此而退縮,他握緊了拳頭,心中暗自下定決心,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守護好這艘巨輪,守護好家族的事業。他抬頭望向天空,陽光有些刺眼,但他的目光卻無比堅定,仿佛在向命運宣告自己的決心。“哪怕前路荊棘密布,我也絕不退縮。”陳金鐘低聲咆哮,聲音雖小卻透著一股決絕。
試航那日,天空湛藍如寶石,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風輕拂,帶著大海特有的咸澀氣息,輕輕撩動著人們的發絲。陳金鐘身著一襲莊重的中式長袍,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特意將祖父留下的南音琵琶莊重地供在駕駛艙。這把琵琶,承載著家族幾代人的記憶,見證了先輩們在海上的拼搏與奮斗。陳金鐘輕輕將琵琶放置在駕駛艙的一角,仿佛是在向先輩們宣告,家族的事業又將踏上新的征程。他的手在琵琶的琴弦上輕輕拂過,發出一陣清脆的聲響,仿佛是先輩們在遙遠的地方給予他回應。當“海澄號”緩緩啟動,船頭劈開馬六甲海峽那湛藍的浪濤時,輪機艙內的輪機長驚喜地發現,壓力表指針的顫動竟與琵琶絲弦的振動頻率吻合。
輪機長是個祖籍同安的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生,名叫林福。他自幼對機械有著濃厚的興趣,憑借著勤奮和天賦,考入了福州船政學堂。此刻,他站在輪機艙內,眼睛緊緊盯著壓力表,手中拿著航海日志,激動得雙手微微顫抖。他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暈,嘴里喃喃自語:“這簡直太神奇了!”他迅速拿起朱砂筆,在航海日志上工工整整地記錄道:“蒸汽機的往復運動暗合《梅花操》工尺譜,每分鐘 114轉恰是‘采蓮滾’的節拍。”這奇妙的巧合,仿佛是先輩們在冥冥之中的庇佑,讓船上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力量。船員們紛紛交頭接耳,眼中充滿了敬畏與驚喜。一位年輕的船員興奮地對同伴說:“這一定是媽祖娘娘在保佑我們,這次試航肯定會順順利利的!”陳金鐘站在駕駛艙內,聽到這個消息后,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他撫摸著琵琶,仿佛感受到了祖父的氣息,仿佛祖父正在遙遠的天際,默默地注視著他們,為他們加油鼓勁。他的心中充滿了信心,堅信“海澄號”在未來的航行中一定能夠逢兇化吉。“先輩們在護佑著我們,‘海澄號’定能平安歸來。”陳金鐘在心中默默祈禱。
然而,殖民者的陰影始終如附骨之疽,揮之不去。當“海澄號”完成試航,滿載著運往廈門的機床部件準備啟航時,荷蘭海關的緝私艇卻以檢查鼠疫防疫為借口,氣勢洶洶地駛來,強行登船。陳金鐘面色冷峻,眼神中透露出憤怒與無奈,站在甲板上,看著海關官員們如狼似虎地涌上船來。這些官員們身著統一的制服,頭戴黑色的帽子,臉上帶著傲慢的神情。他們手持游標卡尺,開始仔細測量齒輪尺寸,故意挑刺,試圖找出所謂的“違規”之處。
陳金鐘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但他明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沖動只會帶來更糟糕的后果。他強忍著憤怒,腦海中迅速思考著應對之策。突然,他注意到為首的海關官員腰間佩著一柄韋伯利左輪手槍,那手槍的槍身有些磨損,膛線處似乎也有問題。陳金鐘心中一動,他精通多種語言,其中巴達維亞馬來語說得極為流利。他深吸一口氣,用流利的巴達維亞馬來語開口說道:“閣下腰間那柄韋伯利左輪手槍,膛線磨損該用蘇門答臘火山巖研磨。”他的聲音不卑不亢,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自信。
海關官員們聽到這話,先是一愣,隨后為首的官員臉上露出一絲驚訝的神色。他上下打量著陳金鐘,似乎沒想到眼前這個東方人竟如此了解槍械。陳金鐘趁機不動聲色地將裝有二百枚墨西哥鷹洋的鐵盒推過去,盒內襯紙印著毓蘭書院的算術題,其中一道分數計算題的答案,正好是海關緝私隊這個月的受賄配額。他心中清楚,這些官員們表面上打著檢查的旗號,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謀取私利。在這個時代,與殖民者的周旋需要智慧與勇氣,有時候,妥協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陳金鐘的心中始終燃燒著對公平與正義的渴望,他在心中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讓這些殖民者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這些貪婪的家伙,總有一天會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代價。”陳金鐘在心中恨恨地想。
海關官員們看到鐵盒,眼中閃過一絲貪婪。他們相互對視了一眼,然后裝作若無其事地收起了游標卡尺,對船上的貨物也不再仔細檢查。為首的官員咳嗽了一聲,說道:“嗯,看起來你們的防疫工作做得還不錯,這次就放過你們了。”陳金鐘看著他們的舉動,心中充滿了厭惡,但他只能將這份厭惡深埋心底。他眼睜睜地看著海關緝私艇緩緩離去,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今天的事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家族的航運事業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但他絕不會退縮,他將帶領家族,在這片充滿荊棘的海洋上,繼續前行。他望著遠去的緝私艇,暗暗握緊了拳頭。“等著吧,我們不會一直被你們欺壓。”陳金鐘在心中默默吶喊。
在船的另一頭,船員們看到海關緝私艇離去,都松了一口氣。一位老船員感慨道:“這世道,和這些殖民者打交道真不容易,多虧了陳先生有辦法。”另一位年輕船員握緊了拳頭說:“總有一天,我們要讓他們不敢再這么囂張。”陳金鐘聽到船員們的話,心中涌起一股力量。他知道,家族的事業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更是所有為了生活、為了尊嚴而拼搏的人們共同的事業。他要帶領大家,在這片海洋上,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讓家族的航運事業在風雨中屹立不倒,讓中華兒女在海外的奮斗足跡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