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9年秋之卷/總第26卷)
-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 6188字
- 2025-04-07 16:42:10
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歷程與認知分析
徐正考 周瑜[1]
摘要: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是伴隨著ABB式詞組的詞匯化、重疊及部分BB的語法化及語用強化過程而完成的。也就是說,同義復合、部分重疊、語法化或語用強化是程度語義特征的三種主要衍生方式。在性質形容詞重疊與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關系中,性質形容詞的語義量特征是基礎,比較認知能力是語義量特征產生的前提,性質形容詞語義所凸顯的單一維度或單一特征是語義量特征產生的關鍵;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遵循數量象似性原則,語義量特征隨著形式的疊加而疊加,相應地產生程度語義特征。
關鍵詞:ABB式狀態形容詞;詞匯化;語法化;語義量特征;數量象似性原則
引言
現代漢語中的ABB式形容詞是狀態形容詞的一種特殊類型。張恒悅認為形容詞重疊式ABB與擬聲詞重疊式ABB兩者在認知上擁有相同的認知模式,即“起始快速型離散認知”[2]。我們通過分析詞典釋義、添加程度副詞作為修飾語兩種方式對這類具有特殊認知模式的形容詞即ABB式狀態形容詞進行研究,發現部分詞的詞義中存在程度語義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共收錄ABB式狀態形容詞223條,“(準)程度副詞+形容詞/動詞”是一種重要的釋義方式,其數量共達51條。如:
【臭乎乎】(~的)形狀態詞。形容有些臭:這塊肉怎么~的,是不是壞了?
“有些”+“臭”是狀態形容詞“臭乎乎”的釋義方式,其中“有些”顯示了“臭乎乎”詞義中的程度。詞典的釋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證明ABB式狀態形容詞的詞義中存在程度語義特征。
現代漢語中ABB式狀態形容詞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少數BB語義虛化的詞及方言詞是例外)。“滿當當”“圓溜溜”等在句中均不能受“非常”“很”“有點”等程度副詞的修飾。如果ABB式狀態形容詞受程度副詞的修飾,那就會導致偏正短語的語義中相同語義特征互相排斥,這也說明其詞義中已經擁有程度語義特征。
詞典釋義與語法關系都表明,漢語中部分ABB式狀態形容詞的詞義中擁有程度語義特征。陸宗達、俞敏曾指出形容詞重疊的作用是加重原詞的口氣,表示量。“臭烘烘”比單說“臭”口氣重多了。[3]朱德熙(1956)、李宇明(1996)都討論過狀態形容詞與程度的關系。張國憲指出程度性無疑是狀態形容詞的顯著特征。[4]所以,程度是部分ABB式狀態形容詞詞義中重要的語義特征。
關于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程度語義特征的歷時研究,石鋟曾指出ABB由表狀態發展到表程度主要是BB的語義抽象化和主觀化的結果。[5]本文將全面梳理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歷程,同時借鑒類型學與認知語法理論,分析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方式及問題。
一 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歷程
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的程度語義特征是伴隨著ABB式詞組的詞匯化和語法化過程而衍生的,在這個過程中,程度語義特征所涉及的范圍逐漸向外域擴散,到現代漢語“程度”已成為它的顯著、重要的語義特征。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程度語義特征尚未產生,處于醞釀期。這個時期ABB結構還處于尚未詞匯化的詞組階段,石鋟曾指出唐以前的ABB是短語,不是詞。[6]所以ABB結構不具有詞的地位,更沒有程度語義特征。例如:
(1)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戰國·屈原《離騷》)
“紛總總”為聯合式詞組,還不是詞,不具有詞義中的程度語義特征。[7]
廣義的重疊詞BB,它主要是重言詞和少數單音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關于重言詞,王繼紅指出形容詞的重疊式具有調量的作用,與基式相比,其程度有所加強或減弱;重言式狀態詞無此功能。[8]所以重言詞BB中不具備程度語義特征。對于少數單音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石鋟主張唐以前,AA式重疊的出現是一種零星的、偶發性現象。BB的出現可能是受AA式重言的影響,通過類推機制而產生的。[9]所以少數單音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只是一種受重言影響而產生的零星現象,詞義僅僅表示一種單純的“狀態”,尚且不含“程度”。所以,這時期廣義的重疊詞BB詞義中也沒有“程度”。例如:
(2)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縹綿綿之不可紆。(戰國·屈原《九章·悲回風》)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東漢·曹操《短歌行》)
“漫漫”“綿綿”為重言詞,沒有程度語義特征。“青青”在此時期是受AA式重言詞的類推影響而產生的零星現象,還不是重疊式,不具有程度語義特征。
總而言之,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ABB結構尚未詞匯化,不具有程度語義特征;廣義重疊詞BB詞義中也不具有程度語義特征。這個時期,程度語義特征還處于醞釀期。
唐宋時期是ABB結構的詞匯化時期,程度語義特征開始產生。隨著同義性聯合結構ABB式狀態形容詞的形成,ABB式狀態形容詞中A與BB因同義復合(即A+BB)致使ABB式狀態形容詞的詞義慢慢地衍生出程度語義特征。這個時期單音性質形容詞重疊式BB開始產生,重疊作為一種形態方式使單音節性質形容詞B在重疊為BB后,與基式B相比,具有程度語義特征。例如:
(4)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唐·杜甫《發秦州》)
“長悠悠”中的語素“長”與“悠悠”均表“長遠”義。與“長”相比,同義復合致使“長悠悠”的詞義中擁有程度語義特征。
(5)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南唐·李煜《長相思》)
與唐之前零星的性質形容詞重疊式(重言)不同,“澹澹”“薄薄”均為單純的性質形容詞重疊式,與“澹”“薄”比較,“澹澹”“薄薄”因重疊而使詞義中衍生出程度語義特征。
宋元明清時期,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程度語義特征所涉及的范圍逐漸向外域擴散,處于程度語義特征的發展期。這個時期ABB結構進一步詞匯化及語法化,同時部分重疊即AB/BA+B方式致使重疊式ABB開始產生,ABB式狀態形容詞開始進入迅速發展、繁榮時期。一方面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的BB逐漸語法化或形態化,詞匯意義淡化或消失,產生“程度”語法意義。另一方面部分重疊致使重疊式ABB產生程度語義特征。最終導致所涉及的范圍慢慢向外域擴散,即擁有程度語義特征的ABB式狀態形容詞的數量和類型逐漸增多。例如:
(6)我恰才困騰騰盹睡著,牢門外誰唱叫。(元·無名氏《都孔目風雨還勞末》)
“困騰騰”中“騰騰”語義慢慢虛化甚至變為音綴,與“困”比較,“困騰騰”內含程度語義特征。
(7)我老身去打一壺來,替相公壓驚,省得你又無鋪蓋,冷冰冰地睡不去。(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與基式“冰冷”相比較[10],因部分重疊而形成的“冷冰冰”詞義中帶有程度語義特征。
現當代時期是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程度語義特征的相對成熟期,“程度”已經是它的顯著、重要的特征,但并不具有普遍性。在現代漢語中,ABB式狀態形容詞語義結構復雜、語法結構具有多樣化特點;基式AB在語法結構和詞類方面也紛繁復雜。由于語言的漸變性、概念結構距離制約、語義及語義關系的限制等原因,程度語義特征并不具有普遍性,其中“淚汪汪”“汗淋淋”等A為名詞的主謂式、“笑哈哈”“樂呵呵”等A或基式AB為動詞的述補式、“骨碌碌”等基式AB為聯綿詞的重疊式等基本不具有程度語義特征。
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的程度語義特征經歷了從醞釀到產生、發展,最后相對繁榮的漫長衍生歷程。先秦魏晉南北朝時期是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程度語義特征的醞釀期,唐宋時期開始產生,宋元明清時期進入發展期,直至現當代時期達到相對繁榮期。
二 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方式及認知分析
在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歷程中,同義復合、語法化或語用強化、部分重疊是三種主要的衍生方式。部分重疊是重疊的一種類型,在部分重疊與完全重疊之間,陸丙甫、金立鑫指出部分重疊與完全重疊之間可能有蘊含關系:“一種語言如果使用能產的部分重疊,往往也使用完全重疊。”[11]漢語中作為部分重疊的ABB式狀態形容詞形成于近代,而作為完全重疊的AA式則主要存在于上古和中古漢語中,兩者之間存在部分衍生關系。
1.重疊與程度語義特征的關系及問題
在重疊與程度語義特征的衍生關系方面,單音性質形容詞重疊式(即重疊詞AA)的詞義中具有程度語義特征,重言詞AA的詞義中卻沒有。關于兩者在詞義方面存在差異的原因,石鋟指出先秦所謂“重言”,主要是狀態形容詞的重疊。又因為單音狀態形容詞描寫的對象過于具體,概括性不強,不具有量的特征,因此由它們構成的AA式重言詞也就不表程度,也看不出有“主觀估價”的意義。[12]這樣看來,單音形容詞A詞義中是否含有“量”特征,成為重疊式AA中能否具有程度語義特征的關鍵問題(基式形容詞AB或BA與重疊式ABB的關系同樣如此)。
在“量”與單音形容詞的關系方面,為什么形象、具體的單音節狀態形容詞的詞義中沒有量特征,而抽象、概括的單音節性質形容詞詞義中卻具有量或隱性量特征?這個問題值得解釋。同時在“量”與“程度”的關系方面,為什么擁有量特征的單音節性質形容詞重疊就能產生程度語義特征?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解釋。接下來,我們將從類型學與認知語法視角分析漢語形容詞的量特征,從而解釋上述兩個問題,最終分析、解釋ABB式狀態形容詞程度語義特征的產生原因。
2.形容詞詞義中“量”特征的認知分析
羅伯特·迪克森(R.M.W.Dixon)曾對不同類型語言的形容詞進行了比較研究,他指出如果一種語言有形容詞詞類,它將包含指向這個詞類中的基本形容詞概念(維度、年齡、顏色、價值)的詞。[13]威廉·克羅夫特(William Croft)指出指向維度、年齡、顏色和價值的概念作為形容詞是類型上無標記的。[14]例如,“長/寬”“短/窄”,“大”“小”,“白”“黑”等都是無標記類型的形容詞。
表示維度、年齡、顏色和價值等概念的單音節形容詞是典型的性質形容詞,根據認知語法中的語義凸顯原則,它們的語義內容主要是凸顯抽象認知域中單一維度的單一特征,表現客觀現實與心理期待間的比較值或相互關系。例如,性質形容詞“長”,主要是表示形狀域中長度這一維度中的位移距離在現實掃描與心理期待間的比較值或關系。羅納德·W.蘭蓋克(Ronald W.Langacker)主張語言述義有名詞性的和關系性的,形容詞主要表示一種關系,關系性述義聚焦于實體之間的關系。[15]實體間關系的確立依賴于對實體之間的比較操作,在操作中,一元認知域中單一維度的單一特征間最易于比較,而不同特征、不同維度間則很難進行比較操作,須對實體或對象的認知先予以特殊的處理;在比較的結果中,相應地產生出數量、度量等方面的結果,即“量”的特征,從而形成等量、不等量的二分或等量、大量、小量的三分或更為具體的其他比較值等結果。所以,單音節性質形容詞的詞義中因凸顯單一維度或單一特征而相對容易進行比較操作,相應的詞義中含有一種比較的結果即“量(或隱性量)”特征。單音性質形容詞重疊式遵循數量象似性原則,語義“量”特征隨著形式的疊加而疊加,最終導致在與基式相比時,重疊式中具有因“量”特征的疊加而形成的程度量或程度語義特征。
石鋟從形容詞修飾對象的角度分析比較的重要性,他指出正因為單音性質形容詞修飾的對象可以比較,自然就產生了等級,也就產生了程度。[16]我們從性質形容詞本身的角度出發,主張性質形容詞詞義中蘊含比較及比較的結果。所以比較是性質形容詞量特征產生的前提,語義中凸顯的單一維度或單一特征要求是量特征產生的關鍵。
3.漢語形容詞詞義中“量”特征的認知分析
漢語形容詞詞義中的量特征是程度語義特征產生的前提與基礎。在漢語形容詞與“量”特征的關系中,一方面性質形容詞與狀態形容詞在“量”特征方面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形容詞的歷時變化與“量”特征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漢語單音性質形容詞,由于符合單一維度或單一特征的比較操作要求,它的詞義中擁有“量”特征,遵循數量象似性原則,重疊式在與基式的比較下,詞義中自然產生程度語義特征。漢語單音狀態形容詞中對象、不同維度、不同特征共存,比較操作極難進行,致使詞義基本不具有“量”特征,重疊而成的重言詞也不具有程度語義特征。
關于漢語單音性質形容詞,詞義中對象與性質在中古時期經歷了從綜合到分析的分離過程。所以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單音性質形容詞中對象與性質混雜,基本不具有“量”特征,因此重疊也不會產生程度語義特征。關于漢語單音狀態形容詞,詞義中不具有“量”特征,所以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言詞詞義中也沒有程度語義特征。由于詞義中的對象、不同維度、不同特征共存,致使詞義含混需要靠語境分辨,所以單音狀態形容詞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以合成的方式來分化詞義,結果導致它慢慢消亡。
結語
漢語ABB式狀態形容詞中的程度語義特征是伴隨著唐宋時期性質形容詞重疊式數量的增加,及ABB式詞組的詞匯化而衍生出來的。在ABB式狀態形容詞的進一步詞匯化或語法化的過程中,程度語義特征所涉及的范圍繼續衍生并向外域擴散,現代漢語中“程度”已成為它的顯著、重要的語義特征。同義復合、語法化或語用強化、部分重疊是三種主要的衍生方式。
關于性質形容詞詞義中“量”特征的產生原因、“量”與“程度”的關系等問題,我們認為,性質形容詞詞義中,“量”特征是程度語義特征產生的基礎,比較認知能力是其詞義量特征產生的前提,性質形容詞詞義中凸顯的單一維度或單一特征要求是“量”特征產生的關鍵。本文在與基式比較時發現了重疊式AA及部分重疊式ABB詞義中程度語義特征產生的原因,重疊式遵循了數量象似性原則,語義量特征是隨著形式的疊加而疊加的。
參考文獻:
[1]張恒悅.漢語重疊認知研究——以日語為參照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陸宗達、俞敏.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中華書局,2016.
[3]張國憲.現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石鋟.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5]王繼紅.重言式狀態詞的語法化考察[J].語言研究,2003(2).
[6]陸丙甫、金立鑫.語言類型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7]〔美〕威廉·克羅夫特著,龔群虎等譯.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8]〔美〕蘭蓋克著,牛保義等譯.認知語法基礎(第一卷)理論前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作者簡介:徐正考(1962-),男,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漢語史、漢字學。周瑜(1987-),男,吉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匯學。
[2]張恒悅.漢語重疊認知研究——以日語為參照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P149)
[3]陸宗達、俞敏.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中華書局,2016.(P73-76)
[4]張國憲.現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P94)
[5]石鋟.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P242)
[6]石鋟.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P196)
[7]李宇明(1996)主張:“詞語重疊的基式必須是一個詞或短語。”所以重疊式“冷冰冰”的基式是“冰冷”而不是“冷冰”。見《論詞語重疊的意義》,《世紀漢語教學》[J],1996(1).
[8]王繼紅.重言式狀態詞的語法化考察[J].語言研究,2003(2).(P72)
[9]石鋟.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P102)
[10]李宇明(1996)主張:“詞語重疊的基式必須是一個詞或短語。”所以重疊式“冷冰冰”的基式是“冰冷”而不是“冷冰”。見《論詞語重疊的意義》,《世紀漢語教學》[J],1996(1).
[11]陸丙甫、金立鑫.語言類型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P192)
[12]石鋟.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P60-72)
[13]〔美〕威廉·克羅夫特著,龔群虎等譯.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P218)
[14]〔美〕威廉·克羅夫特著,龔群虎等譯.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P218)
[15]〔美〕蘭蓋克著,牛保義等譯.認知語法基礎(第一卷)理論前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P218-219)
[16]石鋟.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P37)
- 認知符號學:自然、文化與意義的現象學路徑
- 語篇互文視角下的演講修辭性敘事研究
- 新編常用公文寫作范本全書:文書釋義、格式模板、文書范本、寫作技巧、場景案例、應用提示(3版)
- Longitudinal Studies on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Changes on China’s EFL Higher Education(經濟變化影響中國英語高等教育的歷時研究)
- 學位論文寫作指導:選題·結構·技巧·示范
- 文獻語言學(第十輯)
- 文獻語言學(第六輯)
- 故事中國:中國當代短篇小說
- 俗語選編
- 大學創意寫作·文學寫作篇(創意寫作書系)
- 復旦大學學生優秀英語作文選評
- 夢境風暴:無意識與小說寫作
- 公文翻譯:譯·注·評(翻譯名師講評系列)
- 俄漢互參式意義重構的譯學研究
- 如何寫出讓產品銷量暴增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