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價值鏈與工業發展:來自中國、東南亞和南亞的經驗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編
- 901字
- 2025-04-08 15:25:53
序一
將生產過程重組為由不同國家的企業完成的垂直專業化階段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典型特征。國際生產、貿易和投資與全球價值鏈(GVCs)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全球價值鏈使工業化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容易,而在其他方面則更具挑戰性。各國可以通過生產中間產品或在特定生產階段開展某些特定活動來實現工業化,而不必擁有生產和出口最終產品所需的所有行業。但是,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技術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與此同時,如果某些國家總是局限于全球價值鏈中的低附加值活動,那么從長遠來看,其工業化進程令人擔憂。全球價值鏈的興起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包容和可持續工業發展(ISID)產生了巨大影響。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始終對全球價值鏈和發展采取整體分析法,強調與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實踐經驗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和政策建議的技術嚴謹性。本報告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及其合作伙伴過去的工作為基礎,通過關注亞洲參與全球價值鏈和區域價值鏈的演變,提供一些轉變政策思路的見解,開辟新的方向。
報告顯示,亞洲已成為除北美洲和歐洲以外重要的制造業參與者。過去二十年來,亞洲對全球價值鏈的融入,在后向產業關聯方面更為突出,這反映了亞洲在生產裝配階段的作用日益擴大。全球價值鏈的參與過程和參與結果在國家和行業層面有很大差異。利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案例研究及企業調查數據進行的微觀分析表明,參與全球價值鏈并不僅僅能塑造工業競爭力;同時,報告強調,反向因果關系同樣成立,各國的工業競爭力必須達到特定門檻才能參與全球價值鏈。此外,各國和各行業的不同政策特征可以解釋后續發展軌跡和結果的差異。總之,本報告的見解為兩階段的政策路徑提供了基礎。首先,應提高工業競爭力,使參與全球價值鏈成為可能;其次,繼續關注工業競爭力,以不斷提升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規模和質量。
本報告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UIBE)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通過全球價值鏈支持“包容和可持續工業發展”長期承諾的一部分。
我相信本報告的研究結果將激發成員國和機構合作伙伴之間的討論,并促進合作,以實現我們的共同目標,特別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九。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