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全球價值鏈分析的宏觀指標

自從Hummels、Ishii和Yi(2001)發表開創性論文以來,宏觀分析已從生產過程垂直整合的角度闡釋了全球價值鏈。根據更詳細的投入產出表,本研究的背景論文將全球價值鏈貿易分解為后向關聯(國內生產者出口中的外國增加值)和前向關聯(他國出口中隱含的國內增加值)。近期的趨勢是將這些關聯視為生產組成部分,而不是貿易概念,以便將全球價值鏈中的增加值準確地分配到產生增加值的經濟體中。借鑒Koopman、Wang和Wei(2014)的研究,背景論文僅仔細考慮了進口或出口增加值,以避免重復計算。

背景論文中使用的后向和前向關聯的具體指標各不相同。例如,Kummritz和Lanz(2018)使用一國出口中的外國增加值(后向關聯)和一國對其他國家出口增加值的貢獻(通過中間產品出口)的狹義指標。除了后向和前向關聯的類似狹義指標外,St?llinger(2018)還使用了更廣泛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標,從前向角度看,包括外國生產其本國消費品的投入(不僅僅是外國的出口生產);從后向角度看,包括用于國內消費品和出口產品生產的中間產品進口。

Taborda和Lavopa(2018)重點關注各國在個別而非整體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因此,一個國家對全球價值鏈的貢獻是通過分配到特定全球價值鏈的出口來衡量的。它是一種采用全球價值鏈末端產品的后向角度的前向指標。

Zhao等(2018)采用了已在Wang等(2017 a,2017 b)的兩篇論文中正式化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標(見圖1-2)。他們的全球價值鏈前向參與度指標(V_GVC)反映了在一國的GDP中,全球價值鏈生產活動增加值所占比例;而全球價值鏈后向參與度指標(Y_GVC)反映了在最終產品生產中,來源于全球價值鏈活動的比例。他們認為,這些指標包括所有形式的跨境生產共享活動。[7]他們進一步區分了僅跨境一次的簡單全球價值鏈活動,以及跨越邊界多次的復雜全球價值鏈活動。對于前向和后向關聯,國家部門的增加值被分解為4類:純國內生產、傳統貿易生產、簡單全球價值鏈和復雜全球價值鏈。

圖1-2 哪些GDP活動屬于全球價值鏈?

注:每個方框頂部的數字表示相應的增加值跨境流動的次數。

資料來源:Zhao等(2018)的背景論文,以Wang等(2017a)的論文為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张家港市| 监利县| 钟祥市| 石河子市| 利川市| 嘉义县| 东海县| 增城市| 长武县| 芮城县| 垦利县| 宾阳县| 琼结县| 沾益县| 昌都县| 松桃| 临漳县| 涞水县| 揭阳市| 万年县| 香港 | 蓬安县| 墨脱县| 英德市| 伊金霍洛旗| 晋中市| 扎兰屯市| 青海省| 虞城县| 宜兰县| 衡南县| 平定县| 陆川县| 合阳县| 长子县| 克东县| 内江市| 龙江县| 常山县|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