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撾:第2版(列國志·新版)
- 方蕓 馬樹洪編著
- 4006字
- 2025-04-03 17:34:50
四 著名城市
(一)萬象市
萬象市位于萬象平原南部的湄公河東岸,與泰國東北重鎮廊開市隔河相望。面積392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847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820940人。下轄9個縣483個村。萬象市城區成月牙形,蜿蜒分布于湄公河河畔,故有“月亮城”的美譽。又因該地區盛產檀香木,萬象市又被稱為“檀木之城”。
萬象市是一座歷經2000多年滄桑的古城,相傳公元前300多年由當地部落首領武里珍帶領部落成員興建,取名“永珍”(武里珍之城)。公元8世紀為文單(陸真臘)國都,14世紀開始成為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1560年,瀾滄王國從瑯勃拉邦遷都萬象,從此,萬象進入了經濟繁榮的黃金時代。佛教在萬象普遍傳播,塔鑾寺、西孟寺、玉佛寺、西剎吉寺、英奔寺、翁德寺、米賽寺、瓦岱寺、西凱寺、噴賽寺、噴肯寺、農本寺、宗泊寺和西藝寺等佛教寺院先后建立,這些寺廟現成為老撾重要的歷史古跡。18世紀初葉,萬象成為萬象王國國都,后淪為暹羅國屬地,由于幾經戰爭而逐漸衰落。1893年,法國殖民者占領老撾,萬象成為法國殖民當局的統治中心。1945年,老撾宣告獨立,萬象成為當時老撾王國的首都。20世紀50年代,美國取代法國侵入老撾,萬象成為美國的軍事基地。1975年12月2日,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萬象成為共和國的首都和政治、經濟、交通、文化、宗教中心。
(二)瑯勃拉邦市
瑯勃拉邦市位于老撾北部南康河與湄公河的交匯處,海拔2290米。城區面積9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5萬人。瑯勃拉邦城沿湄公河延伸,市內地勢平坦,市郊群山聳立,宛如綠色屏障,整個城市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市區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西薩旺·馮路,另一條是景基薩臘路。主要歷史建筑物有富麗堂皇的王宮、古樸的佛塔、金碧輝煌的佛寺和少數新建的商店、賓館。
瑯勃拉邦市是老撾歷史名城,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1353年,法昂建立瀾滄王國,定都孟騷,巴利語稱孟騷為“蘇萬納奔”(意為黃金之地),后將孟騷改名為香通(亦譯為芒相通、香東等)。瀾滄王國建立之初,吳哥王將一尊高1.3米的瑯勃拉邦金佛送給老撾,作為其公主嫁給法昂王的陪嫁。1560年,塞塔提臘國王遷都萬象時,將香通改名為“帕納康瑯勃拉邦”(意為佛都),后來人們將其簡稱為瑯勃拉邦。經聯合國專家組考察,瑯勃拉邦全市有679座具有保存價值的古老建筑物。1995年12月,瑯勃拉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民風淳樸,自然生態保存完好(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與殖民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老撾成為西方游客追求的“世外桃源”。
佛教傳入老撾后,瑯勃拉邦成為老撾佛教中心,寺廟、佛塔林立,僅市區內就有30多座寺廟,居民篤信佛教,是名副其實的佛都。其中被列為東南亞名寺的有香通寺、邁佛寺和維春寺等。瑯勃拉邦的佛塔有其獨特風格,王宮對面普西山山頂的宗西塔,塔身呈四邊形,塔頂有如含苞待放的蓮花。維春寺內的瑪莫塔,形狀如西瓜,故而維春寺又被稱為西瓜寺。這些佛塔均被列為東南亞的名塔。
瑯勃拉邦手工業久負盛名,主要的手工藝品有金銀器飾品、陶器、絲織品等,手工業以家庭作坊為主,其次是合股合作的手工作坊。各類手工藝品在瑯勃拉邦形成了傳統的加工區,如金銀器飾品的制作集中于班瓦塔地區,陶器制作集中于南康河河岸的班潘鑾地區,絲織作坊集中于班帕澳地區,魚肉加工集中于班巴坎,點心加工集中于班考柯,米線加工集中于班法普,果肉干加工集中于班帕孔地區。瑯勃拉邦的部分地名就是以其出產產品來命名的,如班昌維意為梳子制作工匠村,班昌孔意為銅鐘制作工匠村,班昌亥意為陶器制作工匠村。
(三)巴色市
巴色市位于老撾南部占巴塞省的湄公河與色敦河的交匯處,海拔854米,城區面積10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5萬人,是老撾第四大城市。巴色市是老撾南部通往越南、柬埔寨和泰國的主要水陸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湄公河流過城南,色敦河流過西區,通過湄公河往南可到達柬埔寨和越南,并可從胡志明市出海,往西北可達沙灣拿吉、他曲、萬象等其他主要城市。渡過湄公河,可通過占巴塞—泰國烏汶拉沙塔尼公路到達泰國東部主要城市。陸路交通也比較方便,通過13號公路干線往東南可達柬埔寨和越南的主要城市,往西北可達老撾中、上竂地區和主要城鎮,往南亦有多條公路連通南部和東部重鎮沙拉灣、拉芒等地,并可進入越南南部地區。
巴色市現為占巴塞省省會和老撾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東30公里處是占巴塞王國的都城巴沙,現仍然保留著許多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區,包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瓦普廟。巴色市西北郊區是老撾主要的魚米之鄉,盛產水稻、咖啡、棉花、煙草和熱帶水果等。
(四)凱山·豐威漢市(原名沙灣拿吉市)
凱山·豐威漢市原名沙灣拿吉市,“沙灣拿吉”意為天堂之地,為紀念老撾黨和國家的創始人凱山·豐威漢同志而改為現名。該市位于中寮沙灣拿吉省的湄公河東岸,隔湄公河與泰國東北部重鎮木達汗相望,是老撾第二大城市,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5萬人。凱山·豐威漢市沿湄公河岸南北伸展約7公里,東西寬1~4公里。市內有鋸木、碾米、絲織、藤竹加工等工業作坊,以及商店、公司等。凱山·豐威漢市地處老撾最大的平原沙灣拿吉(更谷)平原的西部,其市郊廣闊平坦,是老撾最主要的水稻產區之一。
凱山·豐威漢市是老撾中、下竂地區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地,現為沙灣拿吉省省會,也是全省經濟、文化中心。湄公河是凱山·豐威漢市的天然交通運輸線,往東南可達巴色市和孔埠等下竂城鎮,往西北可達他曲、萬象和瑯勃拉邦等主要城市。13號公路和9號公路是凱山·豐威漢市的陸路交通要道,通過13號公路向南可達下竂各省,往北可達中、上竂地區,通過9號公路可達中、下竂重鎮孟平和色崩等地以及越南沿海城市,并可連通越南的鐵路和公路干線。跨過老泰湄公河友誼橋,通過泰國木達汗可達烏汶拉沙塔尼、那空帕儂和烏隆等地。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下,凱山·豐威漢市已成為次區域東西經濟走廊上的重要城鎮。
(五)他曲市
他曲市位于中寮甘蒙省的湄公河東岸,與泰國東北部重鎮那空帕儂隔湄公河相望。他曲市既是甘蒙省省會和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寮地區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城區面積4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3萬人。他曲市交通方便,沿13號公路往北可達上竂各主要城鎮,往南可達下竂地區和柬埔寨、越南兩國。沿12號公路東行可達中寮東部地區和越南的廣治、洞海和榮市等城市。渡過湄公河可通過泰國的那空帕儂到達泰國其他城鎮。
(六)川壙市
川壙市位于上竂的查爾平原中部,原為川壙省省會駐地,是老撾上竂的戰略要地,面積1.6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1萬人。“川壙”意為大象擋路之城,城內以十字街為中心,查爾平原至北汕公路從此通過,十字街西北段為華僑街和老撾街,東北部為川壙市場,市場東北為越華街。城北有布商非塔、臺仿塔等許多文物古跡。城東南為南擔河和南牛河所環繞,是川壙的農業區。川壙的主要交通線是7號公路和查爾平原—北汕公路,7號公路往西北通往瑯勃拉邦和萬象等地,往東達越南中部地區。7號公路中段有支線與6號公路相連。
(七)桑怒市
桑怒市位于上竂華潘省中部、會芬高原北側的一個峽谷中,海拔994米,面積1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約1萬人。桑怒市是老撾東北部重要山城,是上竂地區前往越南的重要關口和歷史名城,歷史上一度被越南封建王朝占領,成為多紛爭之地。桑怒也是老撾反殖民反帝斗爭中的主要根據地。桑怒市城東40公里處的萬賽,在老撾解放戰爭中是老撾人民黨和愛國戰線中央機關所在地,成為老撾解放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被譽為老撾革命圣地。桑怒的交通要道是6號公路,該公路往南連通7號公路,往西連通13號公路,往北連通上竂1號公路,往東則可達越南木州,并連通越南北方公路網。
(八)豐沙里市
豐沙里市位于老撾最北省份豐沙里省中部,海拔1380米,面積1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約6000人。豐沙里是老撾最北部的主要山城,是老撾上竂地區通往中國的重要門戶。豐沙里市坐落在普法山主峰西南側。城區南部有豐沙里省主要政府機構、銀行和醫院等,城北有汽車站、學校等,東區東部的越華街是主要的商業區。豐沙里的主要交通路線有豐沙里—中國勐臘公路、豐沙里—孟略烏公路、豐沙里—孟夸公路和豐沙里—納莫公路。從豐沙里往東20公里至哈颯可通過南烏河進入湄公河。
(九)瑯南塔市
瑯南塔市位于老撾上竂西北部瑯南塔省的南塔河、南元河和南通河交匯處,海拔500米,面積1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5000人,是老撾上竂地區通往中國的主要貿易口岸和瑯南塔省省會。瑯南塔市坐落于南塔盆地中央,城區西北部為省政府、市政府主要機構和醫院所在地,城區東北有市場和飛機場,城區西南為部隊營房、居民住宅區,城區東南部為主要商業區。瑯南塔的主要交通路線有:瑯南塔—孟新公路(往北可達中國的景洪市和勐臘縣等地)、瑯南塔—會曬公路、瑯南塔—納堆公路(連接西北2號公路)。
(十)孟賽
孟賽位于老撾上竂地區中部烏多姆賽省的普托山和普雪比山之間,海拔670米,面積0.5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約4000人,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后興建的城鎮,是上竂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烏多姆賽省省會。孟賽城沿2號公路興建,城內主要是政府機構、商店和飲食店。孟賽交通方便,老撾西北1~4號公路均在此交會,北通中國,南達瑯勃拉邦等地,東接越南公路網,西連湄公河渡口北本等地,是老撾發展最快的城鎮之一。
(十一)會曬市
會曬市位于老撾上竂西部博膠省的湄公河東岸,隔湄公河與泰國東北部重鎮清孔相望。海拔380米,面積1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為1萬人,是老撾西北部通往泰國的主要貿易口岸和博膠省省會。會曬城沿湄公河而建,背山面水,西北部為群山所環抱,東南面有南浩河和會果河。城區有一條主街,沿街為商店和學校,城南為政府機構和醫院,城東為部隊營房和緬寺。會曬的主要交通路線有湄公河,通過湄公河往北可達中國云南景洪等地,往南可達瑯勃拉邦和萬象等老撾主要城市。隨著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深化,會曬已成為昆曼公路上的樞紐,老泰友誼大橋建成通車使得會曬與泰國東北部地區的交往更為通暢和便利,會曬也成為南部經濟走廊上的主要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