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凱撒、塔西佗的記載

對于民族大遷徙之前的日耳曼人概況,后人所能依據的主要是凱撒(C. Iulius Caesar,公元前102~公元前44)的《高盧戰記》及塔西佗(Cornelius Tacitus,約56~120)的《日耳曼尼亞志》。在凱撒之前,雖然一些希臘和羅馬作者對日耳曼部落的風俗習慣曾有過介紹,[1] 但大都是道聽途說得來的傳聞。凱撒任執政官時曾親赴高盧地區征戰,他是羅馬共和國時代第一個親身深入到日耳曼地區、親眼見過當地風俗人情的重要人物,因此其《高盧戰記》就成為我們了解日耳曼部落習慣最古老的歷史文獻。據它記載,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仍然過著游牧生活,此外,還可從中獲悉有關日耳曼人的土地、軍事首領、宗教等方面的零星記載。[2]

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志》大約寫成于公元98年,與《高盧戰記》的零星內容相比,書中關于日耳曼部落情況的記述較為詳盡。盡管學界對其褒貶不一,但論述日耳曼人的早期史時仍是不容忽視。[3]

不過,這兩部重要歷史著作涉及公元前后日耳曼人的法律習俗都十分有限。至9世紀時,才發現了關于蠻族人進入羅馬帝國之前的法律概念、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資料。據此可以了解到,那個時期日耳曼人的法律基本上是習慣法——它們是依賴于口頭傳誦而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或習慣。這樣的習慣保留在部落長者的心中,他們偶然被召集到一起,并被要求“說”出法律。國王也許是這些長者之一,但即使他是,也不能自己“制作”(make)法律——他也只能(在其他長者的建議下)“說”出部落的習慣。而且,由于日耳曼習慣主要是描述犯罪和懲罰,故而國王參與法律的活動通常就是召集主持集會而“說”出法律。[4]

進入王國時期后,習俗仍然以其傳統方式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作用,但成文法典的編纂和國王法規的頒布使日耳曼人的法律形式呈現多樣性,盡管法典和法規中的主要內容仍是來源于習俗,但它們同時也必然反映出在新環境中生存和生活的人們的新需求。

下文以主要日耳曼王國,即西哥特王國、勃艮第王國、倫巴德王國、法蘭克王國和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重要立法活動為據,考證日耳曼法律成文化的歷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泸州市| 新郑市| 河北省| 哈巴河县| 台东县| 德昌县| 扎鲁特旗| 堆龙德庆县| 砚山县| 孙吴县| 龙口市| 苏尼特右旗| 封开县| 乃东县| 阳原县| 高淳县| 阿坝县| 澄城县| 环江| 锡林郭勒盟| 鄱阳县| 双鸭山市| 依兰县| 山阴县| 三河市| 从江县| 城市| 沭阳县| 七台河市| 济南市| 锡林郭勒盟| 原平市| 思茅市| 六盘水市| 方城县| 宁德市| 房产| 南平市| 五寨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