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后現代語境下的現實主義:沙特作家阿卜杜胡·哈勒小說研究作者名: 劉東寧本章字數: 2332字更新時間: 2025-04-08 15:48:52
第三節 研究內容和學術思想特色
阿卜杜胡·哈勒始終堅持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記載沙特社會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始終秉持著人文主義關懷和對社會的關切,以其鋒利的筆觸記載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各個歷史事件,努力挖掘邊緣性小人物的人生坎坷,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軌跡,并且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沙特社會的歷史,積極參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建構,因此本書擬從以下五個方面對阿卜杜胡·哈勒及其作品進行研究。
第一,從后現代語境下分析現實主義文學思潮及其在沙特小說中的表現,探討沙特小說發展的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和特點,介紹阿卜杜胡·哈勒及其在海灣地區和阿拉伯世界的地位與影響力。20世紀90年代哈勒開始小說創作,共創作了八部中長篇小說。其小說《死亡從這里經過》被認為是沙特小說的轉折點,而《天堂噴出的火焰》則是哈勒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其小說影響力不再局限于沙特文學界,已深入影響到其他阿拉伯國家。
第二,研究哈勒的人生經歷對其作品和文學現實主義創作傾向的影響,以及探討哈勒具有現實主義特征的敘事主題。哈勒少年時期接觸到大量西方現實主義作品,使他始終鐘愛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并一以貫之。而其大學時期的政治學專業學習經歷,使其具有敏銳的政治家的嗅覺、社會洞察力和批判性。西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創作手法被引介到沙特,改變了哈勒對文學創作的理念,使其現實主義創作中流露出后現代主義的特征。哈勒的小說作品敘事主題具有鮮明的批判現實主義特征,秉承了具有世俗化傾向的宗教觀,關注沙特歷史和當下的現實問題,表現出對沙特政治、家庭和兩性關系以及現代化等問題的深入思考。
第三,探討小說的敘事手法。哈勒小說的創作手法是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的革新,將傳統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敘事手法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既不同于傳統現實主義,又與后現代主義有本質差異的新的敘事手法。哈勒秉持了傳統現實主義對故事整體性的把握,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富有典型化人物特征的形象,同時使用時空并置和對比,將電影藝術的時空蒙太奇手法融入小說創作,使具體故事情節呈現碎片化拼貼的特征,小說人物的內在心理得到張揚,創造了兼具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的立體化人物形象,但是同時小說的部分人物又趨向符號化處理,變得模糊。小說不再基于傳統現實主義時間線索的程式化敘事,而是基于地志空間、心理空間和社會空間,呈現出多層次、立體化的敘事模式,使小說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客觀。象征手法的運用和其他文本形式的融入既拓展了小說創作的空間,又增強了小說文本的真實感和可信度。因此阿卜杜胡·哈勒的小說創作手法是傳統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創作的合流,是一種新的現實主義。
第四,從新歷史主義視角探討歷史虛構的另一種真實。哈勒將歷史作為話語建構的維度,積極構建自我歷史話語體系,參與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建構。他對沙特歷史事件進行重新評估,不再囿于官方宏大歷史敘事,而是從自我的人生經歷和對部分歷史素材的整理中構建一種不同于官方歷史的小寫歷史,展現了沙特歷史的另一種真實風貌。哈勒解構了歷史學家對歷史書寫的權威性,使小說文本置于歷史框架下,小說人物與歷史人物、小說事件與歷史事件彼此融合,虛實結合,使讀者感到小說如歷史一般真實可信,激發人們的歷史記憶,成為歷史敘事的一部分。
第五,探討沙特社會個體存在的焦慮。哈勒關注阿拉伯人精神世界的痛苦和迷茫,使小說文本流露出濃郁的人文主義氣息。在社會存在的異化過程中,人們逐漸淪為金錢和權利的附屬品,甚至只是單純的機器,沒有權利表達自我思想。人際交往也變成了單純的物質往來,將彼此視為達到自我目的的工具。現代社會的民主制度和社會組織成為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枷鎖,人褪去了主人的特征,而演變成奴隸的形象。哈勒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沙特社會的異化問題,關心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家園。
同時,哈勒也關注到造成社會個體存在焦慮的另外一個因素——身份認同危機。在轉型中的沙特社會,人們受到各種文化的沖擊,對他們原有的價值觀念構成挑戰,他們要么固守自己原有文化身份,要么接納新的文化,但是都無法避免文化身份調適所帶來的陣痛。阿拉伯人傳統的血統論和國家政治撕裂了阿拉伯人身份認同,使他們成為社會的棄兒,這也是造成他們不幸的根源。社會階級變動產生的身份認同焦慮使阿拉伯人迷失了自我。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難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關于阿卜杜胡·哈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阿拉伯世界,部分研究材料需要在沙特國內獲取,現有材料盡管較為豐富,但是仍然以網絡資源為主,這就給本書文獻的收集帶來一定的困難;第二,盡管阿卜杜胡·哈勒在阿拉伯世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但是國內學者對其研究的成果很少,缺乏中文材料作為研究的參考依據;第三,網絡上有許多關于哈勒的電視訪談節目,但多為方言,對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翻譯增加了研究難度。
最后,本書的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觀點新。本書主要針對阿卜杜胡·哈勒小說的現實主義進行研究,并認為哈勒的現實主義與傳統現實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呈現出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特征,是一種新的現實主義,而國內外學術界尚未提出這一學術觀點。阿卜杜胡·哈勒不是以個體在發聲,而是代表著一個作家群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哈勒是沙特新的現實主義創作的典型代表。
第二,角度新。阿拉伯學術界對阿卜杜胡·哈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敘事手法層面,而忽略了對作者創作主題的研究,也沒有從新歷史主義角度考察作者對歷史的認知,沒有發掘哈勒對社會異化和身份認同問題的關注,因此難以發掘作者的創作動機和思想傾向性。
第三,內容新。對阿卜杜胡·哈勒的研究,國內學術界只有兩篇學術論文發表,尚未有專著出版。盡管這兩篇學術論文開啟了國內學術界對阿卜杜胡·哈勒作品研究的關注,但是尚未對哈勒及其作品做專項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