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問題陳述

在選題和寫作的過程中,本書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論述的。

問題一:什么是民族沖突?民族沖突的特征和分類有哪些?

關于“民族”和“沖突”的概念,馬克思主義、中西方學者分別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究竟什么是民族沖突?國內外學者往往從“民族沖突”本身出發,認為民族沖突是不同民族間由于特定原因發生的相互攻擊。本書從民族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民族沖突是民族關系由“融洽”到“隔閡”單向升級過程中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民族沖突本身又包括萌芽、前兆、激發、控制、衰退、消亡等過程。關于民族沖突的特征,本書認為從應急管理的角度出發,民族沖突主要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公共性、復雜性、隱蔽性等特征。根據牽涉的人數、涉及的地域、可能造成的破壞等,民族沖突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級別。

問題二:民族沖突為什么會爆發?

關于民族沖突爆發的原因,馬克思主義和國內外學者分別從階級斗爭、事實上的不平等、歷史仇恨與怨憤、民族歧視與偏見、民族主義的鼓動、民族精英相互競爭等角度進行總結和論述。本書認為民族沖突爆發的原因并非某一個或幾個單獨因素作用的效果,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積累的效果,可以將引起民族沖突的原因組成一個“致因組”,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民族沖突的爆發原因是不同的,可以根據不同原因的作用“強度”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

問題三:民族沖突怎樣爆發?

通常而言,人們認為民族沖突的爆發是沒有規律可循的,除非民族沖突已經爆發,否則是不可能知道哪些地區的哪些民族會發生沖突,但事實上,在民族沖突發生前,沖突雙方已經開始不同程度的醞釀和發酵。本書認為,在民族群體之間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歧視和偏見,民族主義、歷史怨恨和仇恨等基質性原因的基礎上,民族成員經過“相互比較”產生“相對剝奪感”,在產生“相對剝奪感”之后就會對既有的資源進行“相互競爭”,在相互競爭中產生了彼此的“不信任和猜疑”,在這期間,如果信息失靈、溝通不暢、信任承諾度低,那么“不信任和猜疑”就會逐漸轉化為彼此對自己安全感的擔憂,進而產生“安全困境”;在民族“安全困境”產生之后,各自就會為防御或進攻對方而進行準備,在這個過程中進而產生了對彼此實力的模糊性判斷,如果一方樂觀地認為己方實力完勝對方的話,就會采取優先進攻的“冒險性”行動,如果再加上國家控制力弱、民族精英的鼓動、某次割裂民族關系的突發性事件,就極有可能醞釀和發酵出具有暴力謀殺性質的民族沖突。當然,以上階段只說明了民族沖突在爆發前醞釀和發酵的可能性過程,民族沖突的爆發并不必然經歷上述的所有階段,也并不必然按照次序經歷每一個階段。

問題四:民族沖突在爆發過程中如何動員?

民族動員是民族沖突爆發過程中的必要階段,本書認為民族動員應該具備“存在動員主體”“民族內部的一致性”“動員途徑暢通”“民族內部結構弱化”四個條件;民族動員的途徑應該包括“關系性途徑”、“非關系性途徑”和“社會組織途徑”三種;民族動員可以有“內部動員”和“外部動員”兩種結構,究竟采取何種途徑?本書認為應該取決于“沖突雙方的情況”、“第三方的情況”和“政府控制力”三種因素;民族動員的過程可以分為“認同動員”、“問題動員”、“癥結動員”、“預后動員”和“行動動員”五個步驟;從時間上來講,民族動員又可以分為“事前動員”“事中動員”和“事后動員”三個階段。

問題五:民族沖突在爆發過程中如何升級?

本書認為,民族沖突的升級是指沖突雙方都在使用比先前更為嚴重的戰術而導致民族沖突在整體上有所增加的過程。民族沖突的升級主要表現在沖突程度、沖突范圍、沖突對象、沖突問題、沖突目標、參與人數、使用工具上的升級;民族沖突的升級主要有“爭斗者—防御者”和“沖突螺旋”兩種模型;民族沖突升級的推動力主要有“復仇的愿望”“沖突自身的慣性”“沖突中的行動捆綁”等。

問題六: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2010年6月,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不僅對吉爾吉斯斯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損失,而且對中亞地區的國家關系、安全環境和上合組織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造成了影響。本書認為,吉爾吉斯族與烏茲別克族事實上的不平等、雙方民族精英的相互競爭、雙方的歧視與偏見、雙方歷史上的仇恨與怨憤、第三方勢力的參與等是造成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爆發的主要原因。

問題七: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有什么教訓?

在民族沖突爆發后,臨時政府雖然迅速調動力量并實施“緊急狀態”,但總體而言,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的發生有以下幾方面教訓:第一,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忽視了對國家安全的維護;第二,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對民族問題掉以輕心;第三,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未吸取已有民族沖突的教訓;第四,吉爾吉斯斯坦缺乏民族關系評估預警體系;第五,吉爾吉斯斯坦臨時政府的應急能力低下。

問題八:民族關系是否能夠被評估和預測?

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民族沖突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該國缺乏民族關系評估預警體系,究竟民族關系是否能夠被評估和預測?本書認為,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民族沖突的爆發是有其特定規律和模型的,民族沖突作為民族關系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民族關系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有些環節是潛在的,不容易被察覺,而有些環節則是驟然激變的,是可以通過指標或儀器(計算機、攝像頭)進行觀測的。影響民族關系的作用力系統(政治系統、經濟系統、文化系統、精英系統等)是多種多樣的,這些系統都會不可避免地傳遞出一些特有的信息流,如果能夠及時地對這些信息流進行收集和整理,分辨出某些敏感性指標的異常變化,并綜合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那么對民族關系的發展趨勢進行預警和調控是可能的。

問題九:如何評估、預警民族關系?

民族關系是可以被評估預測的,究竟如何評估、預警民族關系?本書認為,民族關系評估首先要建立評估指標,評估指標的選擇要遵循綜合性與系統性、可操作性與可測量性、針對性與靈敏性等原則,本書初擬了政治系統指標、經濟系統指標、文化系統指標、社會系統指標、宗教系統指標等12個系統指標,并提出了用德爾菲法來確定這些指標系統,在評估指標體系建立之后,可以通過層次分析法來確定不同指標體系的權重,最后通過無量綱化和加權匯總的方法來“計算”民族關系。關于民族關系的預警,本書認為,應該根據設計好的民族關系評估指標來建立專門的信息監測系統和信息收集渠道,通過專門的數據分析系統和專家分析系統來分析民族關系的優劣,并根據民族沖突的級別適時發布警情。

問題十:政府應該如何應對民族沖突?

本書認為,為了有效應對民族沖突,在民族沖突爆發前,政府要制定民族沖突應急預案,要進行風險識別和應急能力評估,要組建民族沖突應急組織體系、應急法制體系和應急聯動體系,要進行必要的應急資源儲備,如應急隊伍、應急資金、應急物資等。在民族沖突爆發后,政府要建立專門的信息識別和信息報告制度,成立臨時指揮部,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宣布緊急狀態、調集應急資源;在應急處置中,要綜合使用強制性、限制性、躲避性、保護性和救助性等措施。在民族沖突發生后,政府要對民族沖突進行調查,查明民族沖突爆發的原因、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違法犯罪活動等,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和恢復重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甘南县| 鸡东县| 绍兴市| 尼玛县| 天津市| 福清市| 察隅县| 历史| 开化县| 仲巴县| 固原市| 徐州市| 云阳县| 镇原县| 平南县| 怀柔区| 濉溪县| 巩义市| 辉县市| 合肥市| 东海县| 富阳市| 将乐县| 扎鲁特旗| 潮安县| 蕲春县| 临沭县| 石门县| 青州市| 都安| 邵东县| 宣汉县| 哈尔滨市| 玛沁县| 开化县| 基隆市| 泉州市| 南昌市| 兰考县| 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