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研究:基于財務均衡的視角
- 曹信邦
- 1519字
- 2025-04-03 17:49:33
第二節 問題界定
在傳統的家庭人口結構和家庭居住模式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承擔的責任主體主要是個人或家庭,這個時期的家庭人口結構和家庭居住模式為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承擔提供了基礎。但是目前,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中國面臨數量龐大的失能老人,并且失能老人的數量還將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趨勢而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家庭規模小型化、核心化以及家庭居住模式變遷,使傳統的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和長期護理經濟風險財務補償機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家庭保障出現了“失靈”現象。
雖然傳統的家庭人口結構和家庭居住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補償機制仍然沿襲了由個人或家庭作為承擔主體的傳統制度,并沒有形成一種制度化的方式來化解傳統制度在新環境下可能產生的社會風險。目前,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供需存在著非均衡問題。
(1)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潛在財務需求大,而長期護理財務供給不足,長期護理財務供需存在非均衡問題。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人口老齡化促使高齡人口越來越多,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慢性疾病(chronic illness)增加,高齡老人失能概率較大,因而未來中國將面臨數量越來越多的失能老人,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潛在的財務需求越來越大。另外,目前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的財務風險主要由個人或家庭承擔。個人或家庭仍然是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承擔的主體,政府是失能老人長期護理在個人或家庭責任“失靈”時的補缺,主體單一且財務風險沒有形成社會共擔機制。這種在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所形成的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的個人或家庭分擔機制,并沒有因人口結構和家庭居住模式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口老齡化,失能老人總量增加,護理成本不斷提高,個人或家庭已經難以承擔家庭老人失能所產生的財務風險,需要一種新的機制來化解社會所面臨的共同風險。而政府財政是失能老人生活救助的主體,是失能老人長期護理在個人或家庭責任“失靈”時的補缺。也就是說,個人或家庭承擔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當財力有限導致失能老人長期護理需求得不到適度滿足,并使失能老人陷入生活貧困的境地時,政府財政給予失能老人生活救助,以滿足失能老人基本生存的需要,從救助內容上界定,這實質上屬于生活救助的范疇。長期護理財務供需非均衡導致失能老人個人或家庭財務負擔重,失能老人生活品質得不到保證。
(2)中國還沒有建立起制度化的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化解體系,缺少財務風險損失共擔機制,長期護理財務供需呈現非均衡狀態。無論是個人或家庭作為失能老人長期護理需求財務承擔主體的制度,還是政府財政對失能老人生活救助的補缺型制度,都存在著風險共擔機制缺失的缺陷。完全依靠個人或家庭來承擔風險,政府僅起到生活救助作用,使社會缺少制度化的風險化解機制。
(3)為化解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需要政府建立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用制度化方式化解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需要研究建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需要研究失能老人長期護理的財務需求規模及其未來變動趨勢,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財務供給的主體、財務模式和供給主體負擔能力。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需要研究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風險的性質,這種風險是不是一種社會成員所面臨的共同風險,應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轉移風險。
第二,需要研究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現狀、財務需求預測方法、財務需求的長期變動趨勢。
第三,需要研究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保險制度財務供給設計,包括籌資責任主體、財務模式和均衡費率厘定。
第四,需要研究中國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財務供需均衡實現方式,包括個人和政府財政責任、多元主體的財務供給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