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數據

一 研究思路和框架

本書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回顧關于鄉城勞動力遷移的傳統理論模型以及人力資本理論的經典理論成果,在經典的二元結構模型基礎上,分析其中鄉城勞動力遷移的內涵,同時,對關于勞動力遷移對遷移勞動力來源地的人力資本、經濟發展的影響的已有文獻進行回顧。

第二,在經典鄉城勞動力遷移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對鄉城勞動力遷移及其與農村人力資本積累的一般關系進行理論分析,指出在農村勞動力的遷移概率滿足一定范圍時,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具有正向的強相關作用。此時,在鄉城勞動力遷移的作用下,農業部門的人力資本積累是一個動態的提升過程,這也是農業部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第三,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發展的歷史階段的回顧,以及與西方國家鄉城勞動力遷移的比較,分析轉軌階段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的特征,揭示其特殊性。同時,著眼于現實情況,以歷年統計數據為基礎,分析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的現狀、類型,以及農村人力資本積累不足、提升不夠的現狀。

第四,著眼于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的特殊性以及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提升不足的現狀,利用現有的統計數據,對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積累的具體關系進行實證檢驗,指出在轉軌階段,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強相關作用表現得并不明顯,前者對后者具有一定的相關作用,但作用比較弱。同時,對這種弱相關性進行了解釋,指出當前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進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障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強相關作用的發揮。

第五,深入挖掘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弱相關作用背后的制度根源,指出正是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過程中存在的大量制度性障礙,導致了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呈現這種特殊的弱相關性。

第六,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促進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由弱相關向強相關轉化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建議,即通過深入的制度改革,解決和克服鄉城勞動力遷移進程中的種種問題和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順暢、有效地遷移,從而推動農業部門的人力資本投資、形成和積累,使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強相關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

本書由8章組成,每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緒論部分。指出了研究的背景和選題的意義所在,對相關概念的內涵進行了詳細界定和梳理。同時,從總體上介紹了本書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對本書的創新之處和可能遇到的難點進行了概括。

第2章,理論綜述部分。回顧了關于鄉城勞動力遷移的經典理論模型以及該領域的最新進展,對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觀點以及人力資本實證研究的結論進行了歸納和論述,對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勞動力遷移對來源地人力資本積累影響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簡要評述。

第3章,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強相關關系。這一章首先將人力資本要素納入已有的二元結構理論模型進行分析,指出在已有的二元結構的勞動力遷移模型中,當考慮人力資本水平的差異時,農業產品稀缺點和市場化點的重合將會延遲,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之間的工資差距會更大,農業現代化進程會因此而延長。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是農業部門持續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以此為基礎,本書借鑒已有研究,對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積累的一般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指出當農業勞動力的遷移概率滿足一定范圍時,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具有正向的強相關關系,并通過一些西方國家的實踐證據對其進行了論證和說明。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積累的強相關作用下,農業部門的人力資本積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長期來看,農業部門持續的人力資本投資對其人力資本的提升效應能夠抵消或超過其勞動力遷出所帶來的人力資本流失效應,從而逐步提高農業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以及知識和技能水平等,而這正是農業部門持續發展的關鍵。

第4章,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的特殊路徑與農村人力資本現狀。這一章首先在縱向上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將鄉城勞動力遷移模式的變遷與我國的制度改革進程緊密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又在橫向上將我國的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西方國家的鄉城勞動力遷移相比較,分析了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征,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所表現出的六大鮮明特征。由此得出,由于基本國情、歷史發展軌跡、經濟發展階段和制度環境不同,我國的鄉城勞動力遷移遵循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特殊路徑。之后,這一章對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的現狀、類型以及我國農村人力資本現狀進行了分析,而農村人力資本積累不足、提升不夠的現狀進一步告訴我們,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具體關系具有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特殊性。

第5章,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弱相關性。這一章在現有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對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積累的具體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指出在轉軌階段,我國的鄉城勞動力遷移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強相關作用表現得并不明顯,前者對后者具有一定的相關作用,但作用比較弱,二者之間具有弱相關性。

第6章,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弱相關性的制度根源。這一章從影響遷移決策的微觀機制理論、影響鄉城勞動力遷移有效進行的宏觀制度因素和制約農業部門人力資本積累的制度因素3個方面,進一步對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弱相關性背后的制度根源進行了深入挖掘。

第7章,構建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強相關關系的制度對策。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構建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強相關關系的必要性,探討了在鄉城勞動力遷移的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的框架體系。在此基礎上,圍繞促進我國鄉城勞動力遷移與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由弱相關向強相關轉化的公共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

第8章,結論及展望部分。總結了本書的重要結論,并對進一步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阳西县| 乐都县| 筠连县| 元朗区| 开阳县| 民县| 武陟县| 农安县| 宜章县| 来凤县| 凯里市| 博湖县| 建昌县| 乌恰县| 南安市| 措勤县| 长沙市| 平江县| 辛集市| 黑龙江省| 平安县| 兴国县| 东丰县| 中江县| 互助| 伊吾县| 忻州市| 南靖县| 深泽县| 马龙县| 临湘市| 青岛市| 武山县| 宜良县| 神木县| 安陆市| 连山| 分宜县| 肇源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