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1月北京香山會議重提“閩派批評”的話題后,由于故鄉文宣部門的大力推動,這個文化現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僅有“高峰論壇”的研討,還有“閩籍學者文叢”的編輯出版;不僅關注“閩派批評”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也重視那些小荷露尖、鋒芒初現的新生代。傅修海等一批更年輕的作者,成了“閩派文論叢書”的新成員。
這真令人欣慰和鼓舞,不僅僅為了“閩派批評”的前仆后繼、薪火相傳,也為了通過“閩...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自2013年11月北京香山會議重提“閩派批評”的話題后,由于故鄉文宣部門的大力推動,這個文化現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僅有“高峰論壇”的研討,還有“閩籍學者文叢”的編輯出版;不僅關注“閩派批評”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也重視那些小荷露尖、鋒芒初現的新生代。傅修海等一批更年輕的作者,成了“閩派文論叢書”的新成員。
這真令人欣慰和鼓舞,不僅僅為了“閩派批評”的前仆后繼、薪火相傳,也為了通過“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