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再論功
- 紅樓:從太湖水寨開始挽天傾
- 一紙黃原
- 2276字
- 2025-05-04 12:00:00
御書房內。
內閣首輔溫士壬和次輔吳宗達都已經行過大禮。
景安帝隨即將手中劉宸的奏折遞給戴權。
由戴權將奏折轉交給溫士壬和吳宗達。
兩人一一看過之后,都面露震驚之色。
沒想到劉宸竟然僅僅兩個月就將揚州鹽商的問題解決了,還提出了看上去非常合理的方案。
將奏折交還戴權后,溫士壬當先開口道:“劉硯辭奏折中所列鹽政方針,臣覺得的確可行,可以先在揚州試點,再行推廣至整個南直隸,繼而推行天下。”
旁邊次輔吳宗達也開口道:“臣也覺得此議可行,鹽政若能像奏折中所說那般推行,每年所得稅銀將超過四百萬兩,尤其第一年的鹽引拍賣所得,怕是要上千萬兩之多。”
景安帝點點頭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那就按溫愛卿說的,先在揚州、金陵、杭州等及周邊府推行吧。”
景安帝確實是勵精圖治的帝王,揚州鹽商這邊所得本來有一部分會通過巡鹽御史來到皇帝私庫。
但景安帝此時考慮國家財政緊張,對于這部分收入竟絲毫不在意。
隨后景安帝又說道:“還有一件事需要與兩位愛卿商量,劉愛卿此次南下功勞甚大,前有平定濟寧府叛亂,后有協(xié)助鏟除為禍一方的鹽梟組織,再有查出兩任巡鹽御史被害真相,從而整頓揚州鹽商,最后還提出了鹽政改革方略。如此多功勞,到底該如何賞賜?”
溫士壬對劉宸的印象比較好,這不僅僅是因為劉宸幫了他的門生胡光壽,還在于劉宸在京城和江南的所作所為都符合一個士大夫對品性的要求。
因此他此時直接開口,“陛下,上一次平定濟寧府叛亂時,已經認定劉宸可封爵。此次加上如此多功勞,臣認為應當封伯爵。”
溫士壬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伯爵?
這句話直接讓次輔吳宗達下意識反駁道:“溫大人,可知劉硯辭的年歲,到得明年才十六歲。這就封伯爵,那以后立功了該如何封賞?”
溫士壬卻說:“吳大人這句話就錯了,武將以軍功論爵位,哪有以年紀論爵位的?”
“那也是太早了,當知功高難賞啊!”吳宗達不退縮地繼續(xù)道。
溫士壬一時也被頂?shù)臎]話,確實,劉宸的年紀有點太小了。
自他入京被陛下提拔為五城兵馬司指揮以來,立京城治安綱紀,查運河漕幫走私,滅步軍統(tǒng)領謝鯨反叛,南下后又平叛亂,除鹽商。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大功勞。
按功勞來說賞伯爵是沒問題的,但總歸要考慮到他的未來。
有景安帝的全力支持,終景安一朝,劉宸會立下多少功勞。
現(xiàn)在就是伯爵,那未來呢?難道要封王,若是封王也不夠,難道要……
溫士壬也不敢再想下去,只能暫時閉嘴,靜待圣裁。
景安帝看著下面兩人都不再說話,知道是他決斷的時候了。
劉宸這孩子他是真的喜歡,只可惜他早早的就與林如海的女兒定了終身,不然淮安公主倒是可以考慮嫁給他。
讓他當自己的女婿,也就不用考慮功高難賞的問題了。
考慮片刻后,景安帝還是開口道:“我朝鹽政積弊已久,劉愛卿此次行事,可以說是朕登基以來最痛快的事,朕想要厚賞,以做表率。愛卿不必再考慮功高難賞,朕心里有數(shù)。在劉愛卿回京之前,商議出一個封號來。”
溫士壬與吳宗達跪拜接旨。
于是劉宸的伯爵被景安帝定下,至于是何封號,只能等劉宸回京后才能知道了。
既然江南事畢,景安帝并不想劉宸再在江南多晃蕩,京中的形勢越發(fā)復雜。
錦衣軍漸漸已不可用。
景安帝現(xiàn)在手中的力量就只剩下劉宸手中的五城兵馬司。
他希望劉宸回京后將步軍統(tǒng)領衙門掌控住,讓這股京城幾乎最大的兵力為他所用。
因此,景安帝下達了一道催促劉宸回京的旨意,快馬送去江南。
景安帝的旨意還在路上。
此時,金陵,賈家。
在一處小院的臥房里,劉宸正攬著鳳姐悠閑地坐著。
鳳姐已經有一個月身孕,雖然并不顯懷,但劉宸似乎能感覺到有一個小生命正在朝他招手一般。
因此他也就非常喜歡就這樣抱著鳳姐,感受片刻的寧靜。
這幾日把薛家的事情處理了一下,賈雨村那邊果然信守承諾,上了折子。
他這邊也承諾會給賈雨村進行引薦。
賈雨村這個人,野心大,好鉆營,但毫無疑問是個有能力的官。
金陵在他的治理下總體來看算是一片祥和。
雖然不免有些貪瀆之罪,但這也是這類官員的通病。
會做事,但私德不足。
這種人很難在京城高位上待太久,但用他來做事卻是再好不過。
正當劉宸抱著鳳姐快要睡過去的時候,外面有人通報,說是薛家姑娘過來了。
劉宸將鳳姐安頓好后,緩步出門,來到堂屋。
此時薛寶釵和薛寶琴正坐在那里等候。
“兩位薛姑娘,不知找我有何要事?”
薛寶釵輕笑一聲,“沒事就不能來找宸哥兒了?”
劉宸哈哈一笑,沒有說話。
薛寶釵開口道:“宸哥兒,我們姐妹倆已經將金陵的商鋪安排妥當,今日就要啟程,從金陵出發(fā)先沿運河南下無錫、蘇州、杭州,再到更南邊的福州、兩廣等地。
再從那兒換陸路一路北返,途徑的江西、兩湖、河南、陜西、山西,最后回到京城。”
顯然薛寶釵已經計劃良久,這個路線可以說非常合適。
劉宸毫無異議,于是說道:“我會讓太湖水寨的兵士們護送你們,順便攜帶足夠的玻璃跟隨。”
薛寶釵再次謝禮。
薛寶琴也跟著一起。
劉宸其實有些奇怪,怎么帶著二房的薛寶琴,卻不帶薛蝌。
不過他并沒有問出口,在他想來,也許薛蝌不是那塊料吧。
等劉宸接到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催他回京的圣旨后,終于不能再待在金陵了。
不過離開前需要處理好鳳姐的事。
鳳姐一個月身孕,正是危險期,絕對不能行遠路回京,那就只能留在金陵。
不過借口倒是非常好找。
鳳姐一封口述手書,由迎春代筆寫就。
大意就是京城的玻璃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只需要京城商鋪里的掌柜活計出力即可,她要留在金陵開拓玻璃市場。
這是對江南輻射的大好機會,不容錯過。
當然賈家人收到信后信與不信,并不在鳳姐的考慮范圍之內。
已經給足了臺階,下不下就看對方的了。
迎春本來要留下來照顧鳳姐,卻被鳳姐趕走。
她覺得她一個人留在此就已經夠扎眼,再多一個就會讓大家沒有臺階。
于是,來時是劉宸帶著三美,歸時卻只余迎春一人。
運河上大船破開浪花,朝京城急速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