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道平凡好,唯有長生忘不了。凡俗之人一夢百年,亦苦亦樂。可修煉界之殘酷比起凡俗之世來何止百倍?”
“心智不堅者,私欲不克者,最終只會害了自身性命。想踏入修煉界者多如過江之鯽,求得長生者寥寥無幾,橫死暴尸者卻如恒河沙數(shù)。”
“斗法失敗被人一劍梟首已是僥幸,抽筋拔骨那不得超生日日受那煉魂熬魄之苦才是常有之事。”
“你說你想尋仙問道,那我問你,我輩修行者,修的是什么仙,問的是什么道?”
李塵沉吟片刻道:
“尋仙問道,尋的是仙人撫我頂,問的是如何求長生。可在晚輩看來,不顧蒼生,唯問鬼神,不沾因果,只求長生,如此假借天命,以命事人的仙道,我不屑為之。”
“冷眼求得長生,最后落得一個良善被欺,惡人快活,這長生不要也罷。”
“我若尋仙,只拿我該拿的,做我該做的,不去逃避該承擔(dān)的責(zé)任,也不去盡那不該盡的義務(wù)。我若問道,就用我身上這二兩氣力去重新奠定真理,用兜里這幾兩錢財去重新鍛造所謂的公正,手握一把野火,燃盡青天!”
聽完李塵的話,程姓老人遲疑了一下,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忽的舒緩開來,嘆了口氣道:
“手握一把野火,燃盡青天。”
“倒是好大的志向。”
“不去逃避該承擔(dān)的責(zé)任,也不去盡那不該盡的義務(wù)。呵,倒也不是個迂腐的孩子。”
“也好,也好,這個世道可以容得下奸佞之人,也能容得下良善之輩,卻容不下一個純善的人。”
“我先后陸續(xù)收了三名弟子,皆是空有一身醫(yī)術(shù),卻不懂保身之理,在行醫(yī)治病之時被卷進恩怨仇殺的漩渦之中身亡。醫(yī)家也因為這一副爛好心腸已經(jīng)死了太多人了。你所追求如此的道,或許才能走的更遠。”
說到這兒,程姓老者似乎想通了什么,端起面前的茶碗輕啜一口放下道:
“李小子,既然你有心求道,我也不瞞你,我出身下九流的醫(yī)門,靠這身醫(yī)術(shù)與堪輿命理之術(shù)行走世間,活人無數(shù),卻也有更多的人因我出手救人而死去,因果牽扯太多,自身實力卻偏偏不濟,沾染上了因果卻無力抗衡。”
“身旁的人陸陸續(xù)續(xù)死的只剩下我和這一個獨苗孫女,也是為了她,我才會甘愿帶著她隱居于此地,做一個隱世閑人。”
“可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這份恩果仇怨終要有人做過一場才能與之相了。”
“當(dāng)日我見你有氣運在身,天機也受遮掩,才會冒險將你拉到此地救治護持于你。如若你真心向道,我可以收你做我的記名弟子,將我這身傳承傳授于你。”
“既是為了保證醫(yī)家我這一脈絕學(xué)不遭斷絕,也是為了你將來出世后能承擔(dān)起我的一部分因果,好讓我能夠安全的將阿箐撫養(yǎng)長大。”
“這件事情一半是與你有緣,一半是利字所驅(qū),即使你將來要轉(zhuǎn)投他門,只要能找個合適的傳人將我這一脈傳承下去,我也毫無意見。如果你拜入我的門下,學(xué)我道法,就要受我因果,或許你日后因此會遭遇什么也不得而知,你現(xiàn)在可要想清楚,若是不愿意,我也不會強迫于你。”
李塵愣了一愣,立刻起身,面容嚴肅的端起身前的茶杯,雙手恭敬的舉過頭頂:
“我愿拜程老先生為師,受傳法之恩,承本門因果,行事屈從本心,不做欺凌他人,危害師門之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李塵方才所言句句為真,字字為實!”
“好!”
程姓老人平靜的接過李塵遞來的茶杯,待其行完三拜九叩大禮,將碗中茶水一飲而盡,放下杯子伸手虛托,運勁將李塵攙扶起來。
而后從胸前掏出一個瓷瓶和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遞給李塵:
“好了,旁門之中沒有這么多的俗禮,如今喝了你的拜師茶,你已是我的關(guān)門弟子,入我門下,修本門之道法,系本門之因果。你可當(dāng)心中謹記。”
“這一瓶養(yǎng)氣丹是我所煉制的丹藥,有養(yǎng)氣凝神,滋生內(nèi)氣的功效,冊子中記載了我醫(yī)家一脈所傳承的內(nèi)家心法和一些道法修煉之術(shù),等過兩日你身體徹底好后,你只需要按照上面的功法修煉,每隔三日修煉前服用一枚養(yǎng)氣丹,等養(yǎng)出氣感后,也差不多算是半個修行中人了。”
“到時我會教你我最擅長的岐黃之法和堪輿命理之術(shù),日后能否成就大道,就看你自身的機緣如何了。”
“小子……嗯,弟子明白。”
李塵接過兩樣物品,改口稱呼道。
程老滿懷欣慰的看了他一眼:
“既然你有緣踏入修行界,日后也定當(dāng)要出世走一遭,趁著這幾日你需要養(yǎng)好身體,不宜修煉的空閑時間,我給你大致講講當(dāng)下修行界的狀況。”程老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捋了捋胡須道。
李塵急忙端正身姿,聽老者慢慢講述起來。
“修行界分為正魔兩方,其中正道自然以道佛二宗為主,道家首推上清龍虎山,茅山道,太清教,正一宗,清微派,樓觀道,神霄派。佛門有大覺寺,天臺山,苦禪寺,番外的喇嘛教,密宗。
只是相當(dāng)一部分道佛之人修煉的太久,早將自己化為了方外之士,常年躲在宗門內(nèi)的洞天福地清心潛修不問世事,出世行走的道佛高手卻并不多。”
“魔門傳承雜亂,心狠手辣且情淺,除了個別得到嫡傳的弟子外,所收門人大多實質(zhì)為奴為婢,一不小心還要受那扒皮煉魂之苦。所以魔門走的是精英路線,借地而匿。”
“有陰闋山的遮陰老魔,天魔嶺的紫目魔君,封旸山的子母鬼姥,番外黑教的歡喜喇嘛,還有從大覺寺叛逃而出,棄佛從魔的蓮生菩薩,無一不是魔道巨擘,個個都不比道佛二宗的潛修長老差多少。”
“邪道勢力則稍遜道佛二宗,是以邙山為首的邙山鬼帝聚集了近半數(shù)的邪派修道者,借助邙山千年陰山鬼地,幾乎是仙神不出無人可擋的存在。還有諸多邪道中人,修煉的雖不是魔門動輒傷天害理的功法,但行事比起魔修來說更是百無禁忌。”
“那日打上門來的覆尸叟就是聲名狼藉的邪道中人,靠著一本殘破的活尸修煉秘籍踏入修行,硬生生靠狠辣的手段沖進了煉神境,也算是一個不弱的修行者。”
“尤其是他死前還曾言拜入邙山鬼帝麾下,沒想到被我禁錮之下讓你一刀將其送走。雖然我認為這是他為了乞命所臨時捏造的謊言,邙山帝君輕易之下也不會駕出邙山,日后你也要小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