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劉使君活我!
- 神話三國之無敵人皇
- 千骨一藺
- 2032字
- 2025-03-25 08:58:34
郁林郡·藤甲護苗
五月蝗災突至,黑云壓過十萬大山。
冼英的戰象軍踏平三個烏滸蠻寨趕回時,正撞見農部官員在田埂架設青銅鏡陣。
“此乃賈軍師所授'聚光焚蝗術'。“青穗的襦裙沾滿泥漿,三百面銅鏡將烈日聚焦成火網,“煩請將軍在東南方布火油陣。“
藤甲軍特有的鱷魚皮鼓震碎蝗翅嗡鳴,當戰象噴出第一條火龍時,田稷帶人撒出二十石蛙卵。
半月后,蝌蚪大軍將殘余蝗卵啃食殆盡。
日南郡·珠崖奇跡
海岸沙地上,農部匠作令禾苗正指揮俚人鋪設貝殼灰。
這個自幼在珠官縣長大的少女,竟想出用牡蠣殼改良沙地的妙法。
“紅薯不挑地,沙土更松軟。“她赤腳在沙丘間奔走,藤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覆蓋百里白沙,“看這長勢,怕是要把大海染成紫色。“
當第一艘林邑商船駛近海岸時,水手們驚見“紫霞覆海“的奇觀。
舢板尚未靠岸,紅薯香氣已隨風飄來。
蒼梧郡·萬石歸倉
新型筒倉的青銅閘門緩緩開啟。
石韜撫摸倉壁特制的花椒防蟲層,耳畔傳來此起彼伏的報數聲:
“九真郡上繳新稻三十七萬石!“
“南海郡貢薯粉二十萬擔!“
“合浦珠民自愿以薯換珠,得東珠八百斛!“
郡守府前,七十二面銅鑼同時敲響。
劉備展開最新繪制的《交州物產圖》,自此之后,他將不會再有糧食短缺問題。
殘月沉江時分,交趾郡的深山礦洞蒸騰著硫磺霧氣。
張嶷舉著火把照向巖壁,赤鐵礦的紋路在火光下如同凝固的血脈。
“丁字號礦洞改采斜井。“他摸著巖層裂痕對工曹掾鐵山說,“用新制的棘輪吊籃,每日能多運三成礦石。“
鐵山捧出塊暗青礦石:“昨日在西南支脈發現這個,敲擊時帶銅音。“張嶷用鐵釬刮下碎屑,在皮甲上擦出幽藍火花。
“是錫鉛共生礦!“他猛然起身撞倒洞頂鐘乳石,“速調三十匠戶來此,按我改良的'灰吹法'試煉!“
青銅鼎里的礦砂翻涌著氣泡,鐵山看著張嶷將碎骨粉撒入熔液。
當第一縷銀白色金屬浮出時,整個冶煉坊沸騰了。
“純度比官坊高三成!“工曹吏竹青捧著錫錠的手在發抖,“若是摻入銅礦......“
“鑄錢之事容后再議。“張嶷將錫錠浸入冰水,“先試制三百支破甲箭鏃。“
三日后,改良后的復合箭頭在試射場洞穿三層皮甲。
關羽撫摸著箭桿上的螺旋紋:“此等利器,當用特制強弩相配。“
交趾郡守府的密探怎么也想不到,在嬴婁城外廢棄的銅礦深處,藏著劉備軍最大的兵甲工坊。
三百名匠人分作三班,洞穴里永遠響徹著叮當聲。
“注意火候!“鐵山盯著熔爐里的青色火焰。
四名學徒推動巨型皮囊,鼓風機將溫度催至駭人的赤白。
張嶷獨創的“疊鍛法“正將鐵條反復折疊,鋼花濺在石壁上形成詭異圖騰。
竹青捧著新制的環首刀來報:“第七十一爐終于成了!“刀身水紋在火光下如龍游走,輕松斬斷三枚疊放的銅錢。
張嶷卻盯著刃口細微的裂痕:“淬火時長多了半息。“
他突然抽出佩刀斬向試刀柱,火星迸射中半截刀身插入石壁,“傳令:所有七十一爐兵器回爐重造!“
寅時的礦洞寒風刺骨,張嶷裹著狼皮大氅繪制新弩圖紙。
突然洞外傳來喧嘩,竟是賈詡帶著硝石樣本深夜造訪。
“文和先生請看這個。“張嶷將硝粉撒入炭盆,轟然竄起的藍火照亮巖壁上密密麻麻的算式,“配合硫磺木炭,可制霹靂火球。“
賈詡的羽扇停在半空:“若用在龜甲艦上......“
“已在試制投擲器。“張嶷展開機關圖,精鐵齒輪咬合著蛟筋弦,“只是這硝石純度......“
“合浦郡送來密報。“賈詡將蠟丸捏碎,“冠頭嶺的蝙蝠洞里,藏著千年積硝。“
七日后,二十架改良床弩架設在試射場。
張嶷親自調整望山刻度,裹著硝衣的鐵球劃出弧線,將百步外的礁石炸成齏粉。
“射程需再增五十步。“他擦去臉上的黑灰,“傳令礦場:所有鐵礦改煉精鋼,優先供給弩機制造。“
當第一縷秋風卷過紅河時,交趾郡的深山里飛出三千只鐵鷂子。
交州暑氣蒸騰,田間稻穗卻蔫頭耷腦。
紅薯藤蔓瘋長的季節,孩童們舉著烤紅薯在曬谷場上追逐嬉戲。
這種塊莖作物不挑地力,坡地旱田皆可種植,蒸煮烤炙皆成美味。
交州各郡縣建起百座地窖,儲藏的紅薯干堆積如山。
最貧苦的蒼梧郡老嫗捧著熱騰騰的薯粥跪在官道旁:“劉使君活我!“
暮春三月,紅富士蘋果花開如雪。
商賈云集的番禺碼頭,漆木箱裝著的蘋果與交州明珠、珊瑚同船北上,換回的錢帛讓果農們蓋起了青磚瓦房。
養殖場里,閹割后的豬崽圓滾滾如黑玉丸子。
竹林下,雞群啄食著雜交蝗蟲,母雞每日能下兩枚紅殼蛋。
冬至那日,陳三家灶臺上燉著蘿卜豬骨湯,竹匾里晾著準備年貨的臘腸,八個孫子孫女在院子里追著下蛋母雞笑鬧。
上元節夜,交州城燈火如晝。
百姓們自發扎起十丈高的“五谷燈“,六十四名壯漢抬著龍骨架,稻穗為鱗、紅綢作須,所過之處金雨紛揚。
劉備與民同樂時,忽見萬千盞紅燈從四野升起,細看竟是百姓用紅薯粉糊的薄紙制成,每盞燈上都寫著“劉“字。
朱雀大街盡頭,三百老者捧出連夜趕制的萬民傘。
傘面以交州各郡織錦拼就,金線繡著稻穗纏繞雌雄劍,傘骨用的竟是當年焚燒地契的銅鼎殘片。
陳三作為鄉老代表顫巍巍跪倒:“使君以仁義為犁,犁開交州千年凍土;播種百姓萬世安康。
秋分·子夜
蒼梧郡的曬谷場飄著新稻清香,石韜撫過改良過的竹制風車,二十八道扇葉將秕谷吹成金色雨幕。
遠處新修的筒倉在月光下泛著青銅冷光,三萬石稻谷安然沉睡在花椒防蟲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