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金冠歪斜在車輦中,倚天劍不知遺落何處。
當他望見鄴城箭樓時,身后親衛已不足三百騎。
鄴城的秋雨裹著落葉拍打窗欞,袁紹枯槁的手指攥緊錦衾。
榻前銅爐騰起的藥霧里,田豐的斑竹杖在青磚上劃出深深溝壑:“明公,三公子昨夜開西門投曹了......“
“豎子!“袁紹猛然起身,喉間腥甜沖口而出,在素絹上潑出觸目驚心的梅斑。
他望著跪在階下的袁尚,那身沾滿泥水的縞素刺痛了渾濁的雙眼——那是袁譚戰死易水時自己賜的孝衣。
城頭忽起騷動,十二面蟠龍旗被朔風撕成碎片。
審配踉蹌撞入寢殿:“曹軍...曹軍的云梯車抵城了!“
袁紹推開侍藥的婢女,鎏金甲胄壓得他佝僂如蝦。
透過箭孔望去,護城河漂滿折斷的床弩,曹字大纛在三百架霹靂車后獵獵招展。
許褚的重甲步兵正在填平壕溝,包鐵沖車碾過同袍尸體竟毫不停滯。
“取筆墨......“袁紹喉結滾動,指甲摳進青磚縫隙。
“孟德親啟:昔洛水逐鹿,兄贈金鈚箭三十支......“墨跡在“三十“
處暈染成團,袁尚突然撲上來攥住筆桿:“父親!兒臣愿率死士突圍!“
袁紹反手一記耳光,金戒在兒子臉上劃出血痕。
他望著這個最疼愛的幼子,忽然想起官渡夜宴時郭圖獻上的毒酒——若那時毒殺曹阿瞞,何至于此!
寅時三刻,銅漏聲驚飛檐下寒鴉。
袁紹最后望了眼案頭半塊玉玨——那是曹操任頓丘令時贈的結義信物。
喉間涌動的血沫堵住了遺詔,斑竹杖滾落在地,在“宜將剩勇追窮寇“的詩稿上濺開墨蓮。
曹操立在霹靂車望臺上,看著鄴城北門緩緩開啟。
袁尚白衣素服捧印跪在吊橋前,身后八百親衛卸甲棄刃。
晨霧里傳來斷續的塤聲,竟是當年袁本初最愛的《黍離》曲。
“報!袁紹歿了!“傳令兵的聲音驚起群鴉。
曹操獨目微顫,掌心玉玨突然發燙。他展開染血的素絹,建安五年的桃瓣從信箋滑落。“......愿以鄴城換犬子性命。“最后的“本初“二字力透紙背,竟將絹帛撕裂。
荀彧的廣袖在秋風中輕振:“袁氏三子已降,青冀豪族......“
“厚葬本初。“曹操突然打斷,鐵靴踏碎飄落的桃瓣,“袁譚以諸侯禮葬于易水,袁尚授諫議大夫。“
他望著城頭新豎的曹字旗,“敢戮袁氏宗親者,誅三族。“
當夜,銅雀臺燈火通明。
張郃的鐵槍挑開二十七車卷宗——冀州戶簿、幽州馬政、并州礦脈,竹簡上的火漆完好如初。
程昱撫掌而笑:“田元皓竟將十年經營盡數封存。“
最驚人的是鄴城武庫:九萬張角弓浸泡在桐油中,三十萬支箭簇用艾草包裹防銹。
典韋用戰靴碾碎地面積灰:“直娘賊!夠裝備二十萬大軍!“
卯時三刻,曹操獨坐袁紹書房。
七日后,鄴城市集重現炊煙。
程昱設立的平準倉以陳粟換新麥,老農捧著曹軍分發的耬車零件喜極而泣。
更令人稱奇的是,袁府舊吏竟多半留任——田豐拄著斷杖督查河工,審配在城防營教授守城機括。
霜降那日,十萬幽州突騎在易水南岸列陣。
曹操的金盔映著如林槍戟,手中令旗揮動時,三百面新鑄的魏字盾結成鐵壁。
鄴城殘雪未消,成都牧守府的青石地面卻已泛起春意。
劉備解開狐裘氅衣,十二盞連枝銅燈將《九州坤輿圖》照得通明。
圖上新漆的“魏““吳“字樣尚未干透。
“袁本初歿了。“徐庶的聲音在穹頂下激起回響,指尖劃過黃河“幾“字彎,“曹操盡收冀,幽,兗,青,徐,豫六州,帶甲百萬。孫伯符坐擁荊揚,樓船千艘橫亙大江。“
諸葛亮羽扇輕搖,扇骨在長安方位叩出清響:“今三分之勢已成,然鼎足未穩。“
“孔明又要說天象?“龐統拍開酒葫蘆,琥珀液體濺濕交州地形圖,“要某說,當趁曹孟德新得河北立足未穩,盡起益涼精銳出祁山!“
他抓起三枚黑子按在潼關,“子龍取弘農,云長下河東,不出三月...“
“士元醉矣。“賈詡陰鷙嗓音從陰影傳來,枯瘦手指捻起白子落在襄陽,“江東水師三月前已至夏口,若我軍北進,周瑜必溯漢水取漢中。“
劉備忽然起身,腰間玉玨撞在案角。
龐統突然冷笑,酒葫蘆擲向長江沙盤:“周公瑾打得好算盤!南郡控巴蜀咽喉,屆時戰船朝發夕至,我益州門戶洞開!“
賈詡袖中滑出玉算籌,在成都與長安間擺出七星陣:“文和有一言。益州雖富,然劍閣崢嶸,驛馬三日方達漢中。今主公已得雍涼,何不遷至長安?“
滿堂驟然寂靜,連龐統的酒葫蘆都頓在半空。
諸葛亮羽扇停駐,眼底星河流轉:“秦川八百里平疇,左崤函右隴蜀,確乃王霸之基。“
“不可!“法正霍然起身,“成都糧秣充盈,宮室完備……“
“正因曹操新得河北,三年內無力西顧。“賈詡捻斷算籌,“長安殘破,正可效蕭何故事。修宮室示天下太平,筑武庫懾關東群雄。“
劉備指尖撫過地圖褶皺,青銅燈花爆出火星。
他忽然想起去歲冬狩,馬超在渭水畔指給他看的未央宮遺址——那些斷壁殘垣間,竟生著碗口粗的野柿樹。
“孝直,成都存糧可支幾年?“
“新墾梯田歲入三百萬石,倉廩之粟可支五載。“法正答得飛快,“然若要營新都...“
“著李嚴領三萬屯田兵赴長安,先修常平倉、武庫、馳道。“劉備突然拔劍劈向沙盤,劍鋒沒入黃河三寸,“三月后,孤要在未央宮前殿議事!“
諸葛亮羽扇驟停,星圖在眸中重組:“亮愿督造水渠,引涇渭之水灌三輔良田。“
龐統醉眼忽然清明:“既要遷都,不妨大張旗鼓。著云長在河東虛設糧寨,子龍佯攻弘農——總要教曹孟德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