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撫摸著新制的筒車模型,忽然輕笑:“告訴子仲,交州來的占城稻種,給曹操摻三成陳糧。“他轉身望向北窗,“袁本初要的波斯麥,每石摻沙五升。“
暗室中的水漏聲格外清晰,法正將密信投入火盆:“荊州來的商隊帶著五十名巧匠,說是要學筒車制法。“
火光映出他陰鷙的笑,“已按軍師吩咐,給他們的圖紙少畫了三個齒輪。“
涪江邊的稻田泛起細浪,老農數著稻穗喃喃自語:“一穗百二十粒...一穗百二十粒...“
他忽然跪倒在地,朝著益州牧府方向重重叩首。
暮色中的長江波濤暗涌,十二艘蒙沖艦拖著新收的稻種逆流而上。
周瑜的白袍在船頭獵獵作響,他望著西天紫微星,忽然將半塊玉玨拋入江中。
成都郊外的官田騰起淡青色薄霧。
糜竺赤腳踏過濕潤的田壟,蜀錦袍角沾滿晨露。
他彎腰拾起一穗沉甸甸的稻谷,指尖撫過顆粒分明的占城稻。
“一百二十粒!“老農顫抖著跪倒在地,“老朽種田五十載,從未見過這等神穗!“
糜竺望向遠處連綿的筒車,青銅齒輪在涪江水流中緩緩轉動。
三個月前從交州運來的三百架水車,已讓成都平原新增良田七萬畝。
他展開竹簡念道:“益州二十四郡,今歲納糧四百萬石,交州新墾梯田...“
“子仲!“張松策馬而來,懷中抱著的陶罐溢出酒香,“永昌郡送來頭茬甘蔗,按諸葛軍師給的方子熬出了紅糖!“
兩人策馬穿過新修的青石官道,道旁堆滿待運的竹篾糧袋。
十二座圓形倉廩依山而建,倉頂的琉璃明瓦在陽光下泛著幽光——這是將作營按主公給的“防潮糧倉圖“所建。
交州蒼梧港,三十艘五牙戰艦正在卸貨。
冼英銀甲外罩著苗錦短褂,腰間彎刀挑開麻袋,金黃的占城稻如瀑布傾瀉。
“第七批稻種到了。“徐庶展開輿圖,朱筆在日南郡畫圈,“九真、合浦兩郡的梯田已開墾完畢,讓沙摩柯的藤甲兵去教山民引水。“
碼頭上忽然傳來騷動。
孟獲扛著三頭通體烏黑的豬崽擠過人群:“軍師快看!這批烏骨雞仔比上批還精神!“
籠中雛雞絨毛泛著金屬光澤,啄食的力道竟將竹篾啄出小洞。
諸葛亮羽扇輕點賬冊:“按主公吩咐,給江東商隊的種豬摻三成閹割過的。“
他忽然輕笑,“昨日孫仲謀的使者,用三十船珍珠換了五百頭榮昌豬。“
涼州武威城外的草場,馬超銀槍挑飛撲來的餓狼。
身后傳來此起彼伏的“咩咩“聲,三千頭系統兌換的寒羊正啃食著苜蓿。
“少將軍!“龐德舉著鐵犁奔來,“按徐元直給的'代田法',隴西軍屯今年能收兩季!“
馬岱突然縱馬躍上山丘:“快看!“遠處祁連山麓,三百座風力磨坊的葉片緩緩轉動,新收的麥粒正化作雪白面粉。
成都牧守府的地窖深達十丈,法正舉著火把走過成排陶甕。
酸香撲鼻而來,交州秘法腌制的醬菜已存滿三千甕。
“稟軍師,漢中至陽平關的馳道竣工了。“王平卸下滿是塵土的鐵胄,“按主公給的'分段夯筑法',八十里山路僅用三月。“
沙盤前,劉備將六枚青銅虎符按在隴西要道:“著李嚴率五千徭役,按此圖修建十二座中轉糧倉。“
虎符暗藏的凹槽,正對應系統地圖上的星象標記。
長江支流旁,三百艘漕船正在裝載稻米。
吳郡船廠飄著奇異甜香,陸遜掀開蒸籠,雪白的交州饅頭蓬松如云。伙夫捧來陶碗:“按諸葛子瑜給的'老面引子',今晨已蒸出三萬軍糧。“
江夏水寨,甘寧的錦帆艦滿載青皮甘蔗。
他嚼著糖塊嘟囔:“還是交州的紅糖夠勁,等打下襄陽...“
“報!“斥候打斷他的遐想,“荊州商隊帶來新式四輪馬車,說是能載千斤!“
夕陽西下時,成都西郊立起十二丈高的豐碑。
碑文記載著:益交涼三州糧產逾千萬石,新修馳道八百余里,立常平倉二百座。
劉備撫摸著碑上“五谷豐登“四字,腰間雌雄劍突然共鳴。
他望見北方天際有紫氣升騰,那是系統提示的“氣運共鳴“正在生效。
夜幕降臨時,十二匹插著朱雀旗的快馬奔出成都。
他們背負的密匣中,藏著繪制在絲綢上的《天下糧倉輿圖》。
鄴城銅雀臺籠罩在暮春煙雨中,十二面蟠龍旗垂在漢白玉階前紋絲不動。
袁紹摩挲著腰間新鑄的秦王印綬,金絲蟒紋在掌心烙下細微的灼痛。
“時辰到——“禮官拖長的尾音驚飛檐角銅鈴。
三百名玄甲力士抬著青銅巨鼎踏上丹墀,鼎中盛著半融的蠟汁。
當冀州別駕沮授展開三尺黃帛時,鼎中蠟液突然騰起幽藍火焰。
“初平四年,朕困于郿塢......“沮授的嗓音在晨風中發顫,帛書邊角的五爪龍紋刺痛了階下諸侯的眼睛。
當讀到“封袁本初為秦王,許開府建牙“時,許攸的廣袖忽然帶翻酒樽。
許昌司空府的地窖深達七丈,曹操獨目映著跳動的燭火。
案頭帛書與鄴城那卷如出一轍,唯獨“魏王“二字墨跡尤新。
“總領兗豫徐青四州“
長江南岸的樓船微微搖晃,孫策按住案頭吳王金印。
周瑜指尖掠過琴弦,奏出《黍離》變調:“袁本初倒是好算計……“
“他怕什么?“孫策突然大笑,古錠刀劈斷江風,“這詔書是真是假,其他幾位心里沒數?曹操,劉備會去點破?“
刀鋒挑起金印擲向江心,卻在入水剎那被錦帆索卷回船艙。
成都牧守府的梧桐葉落滿石階,諸葛亮將二十八枚玉符按星圖排列:“紫微西移,三臺星現。這封王詔書來得正是時候。“
劉備凝視著蜀王印匣上的陰陽魚紋,忽然聽見涪江碼頭的漕船號子。
龐統醉臥在青銅日晷旁,酒葫蘆里晃動著益州新釀的醬香。
初平六年,春
是的,初平六年,因為沒有新帝,這大漢天下依舊采用初平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