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與和平史稿
- 楊廷強 林仕梅 凌小芳 楊銘編著
- 2489字
- 2025-03-24 16:30:32
桶岡平匪
王陽明經(jīng)過福建漳南的練兵試劍,成功平息了詹師富等匪患。回師贛州后,他總結經(jīng)驗,謀劃進剿南安橫水、桶岡的謝志珊、藍天鳳等盜賊。橫水、桶岡,今屬崇義縣。該縣為湘、粵、贛三省邊陲,東接南康,南連大余縣和仁化縣,西抵汝城縣和桂東縣,北與上猶縣接壤。漢屬南康縣;唐屬南康縣和大庾縣,隸南康郡;元屬南康縣、大庾縣、上猶縣,隸南安府。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建立崇義縣,隸南安府。崇義縣位于羅霄山脈之諸廣山脈南端。諸廣山脈縱橫交錯,群峰連綿起伏,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主峰齊云山海拔2000多米,是江西省第二高峰、贛南第一高峰。盤踞在橫水、桶岡的謝志珊、藍天鳳等山賊當時在南贛勢力較大。
謝志珊(?-1517),又名志山,江西上猶縣人,祖籍廣東潮州,畬族。畬族是中國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以來,畬族人民不畏艱難險阻,從原始居住地——廣東潮州鳳凰山四散遷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貴州和四川等地。明代中期,謝志珊的祖輩從廣東潮州遷到上猶、南康和大庾三縣交界的地方,靠山吃山,生存棲息,先居住在橫水,后遷往思順。謝志珊從小就愛讀書寫字,天生聰明,有很強的悟性,長大后身材高大粗壯,狀貌魁偉,勇猛、果敢,膂力絕人,為人慷慨義氣,鄰里對他都有好感。
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謝志珊、蕭貴模等在橫水稱王,附近左溪、鉛廠、穩(wěn)下、長龍、聶都、文英、上堡、思順、桶岡等地山民一齊響應。在藍天鳳、薛文高、陳曰能、蔡積昌等人領導下揭竿而起的,不僅有本地山民,更有外地失地、失業(yè)的流民。至正德六年(1511年),這支隊伍已壯大到了一萬多人,以謝志珊為首領,以橫水旗為山寨總寨,在各地關隘安營扎寨,有大小山寨八十四處,處處相連;在高山山頂處建有烽火臺,一方燃起烽火示警,四面八方立即知曉并前來支援。
正德四年(1509年)八月,謝志珊率軍成功出擊今遂川縣境的龍泉。正德八年(1513年),謝志珊與湖南桂東山賊首領龔福全立約,雙方互相支持,遙相呼應。之后,謝志珊不斷擴大勢力范圍,縱橫達千里之遠。龔福全自稱“延溪王”,謝志珊自稱“盤王”,建立年號,立偽官,公開與朝廷抗爭。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謝志珊又勾結廣東樂昌的山賊,攻下大庾縣,進攻南康縣,圍攻贛州府,殺害贛縣主簿吳紕,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極大震動。
此時崇義沒有設縣,屬上猶、南康和大余三縣的交界地。此地山高林密,荒涼偏遠,交通險阻,人跡罕至。明中葉后,流民聚集,人丁逐漸興旺,人口日益增多,物產(chǎn)也不斷豐富,因此,三個縣的官差就來收稅和派徭役。正德初年,由于連年干旱少雨,農(nóng)民失收,食不果腹,缺衣無食,就不得不跟著謝志珊打家劫舍,四處搶掠。參與搶掠的,有許多是畬民與瑤民。
畬族、瑤族本出一族,都以盤瓢氏為祖先。畬族有四大姓:盤、雷、藍、鐘。畬族古稱“刀耕火種”之民,有語言而無文字,后受客家文化的影響,風俗及語言系統(tǒng)都有了很大改變,如今幾乎與漢族無異,唯有其特殊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遺留著先民古風。謝志珊和藍天鳳都是畬族,為了獲得畬民的支持,自稱盤王后代(“盤王”即盤瓠王,畬族、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只名叫“盤瓠”的神犬)。當時,謝志珊、藍天鳳軍盤踞在橫水、桶岡一帶,大小八十四寨,勢力熾盛,互相呼應。他們盤踞的主要巢寨與頭領分別是:
橫水等寨:首領謝志珊、謝志田、謝志富、謝志海、蕭貴模、蕭貴富、徐華、譚曰志、雷俊臣等;
桶岡等寨:首領藍天鳳、藍八、藍文昭、胡觀、雷明聰、藍文亨等;
雞湖等寨:首領唐洪等;
新溪等寨:首領劉允昌等;
楊梅等寨:首領葉志亮等;
左溪等寨:首領薛文高、高誦、馮祥等;
朱雀坑等寨:首領何文秀等;
下關等寨:首領蘇景祥等;
義安等寨:首領高文輝等;
密溪等寨:首領高玉瑄、康永三等;
絲茅壩等寨:首領唐曰富、劉必深等;
長河壩等寨:首領蔡積富、葉三梅等;
伏坑等寨:首領陳貴誠等;
鱉坑等寨:首領藍通海等;
赤坑等寨:首領譚曰榮等;
雙壩等寨:首領譚祐、李斌等。
謝志珊、藍天鳳等糾集上萬人馬,盤踞在江西、廣東、湖廣三省交界處的八十四個山寨。他們作惡多端,圍攻南安府、南康縣城,殺害千戶、主簿等官員,到湖廣的桂陽、酃縣、宜章,以及江西吉安府龍泉、萬安、泰和、永新等縣流動劫掠,奴戮良民子女,焚燒民宅、倉庫,被其占奪或阻荒的田地超過萬頃,被其搶奪的糧食超過萬石。謝志珊、藍天鳳自稱“南征王”,又稱“盤皇子孫”,刻有寶印與畫像,蠱惑群眾。
此前,朝廷曾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澤、湖廣巡撫都御史陳金等領兵進剿,都被謝志珊帶領農(nóng)民軍打敗,巡撫文森稱病不敢前往。
王陽明根據(jù)上述情況,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七月初五日向朝廷提出江西、廣東、湖廣三省夾剿的請求,上《議夾剿兵糧疏》曰:“南安府所屬大庾、南康、上猶三縣,各有賊巢,聯(lián)絡盤踞,有眾數(shù)千。西接湖廣桂陽等縣,南接廣東韶州府樂昌等縣。三省夾攻,必須湖廣自桂陽、桂東等處進;廣東自樂昌縣進;在南安者,必須三縣地方并進。……庶可使無奔潰。
“上猶去龍南幾四百里,兩處進兵,必須一時并舉,庶無驚潰之患。大約計之,亦須用兵一萬二千名。今擬調南康、上猶二縣機兵、打手一千二百名;大庾縣機兵、打手一千二百名;贛州府所屬,除石城縣外,寧都、信豐二縣機兵、打手各一千名,其余七縣機兵、打手三千名;龍泉縣機兵、打手一千名;安遠縣招安義民葉芳、老人梅南春等,龍南縣招安新民王受、謝鉞等兵共二千名;汀州府上杭縣打手一千名;潮州府程鄉(xiāng)縣打手一千名;共輳一萬二千之數(shù)。但廣、湖兩省之兵,皆狼土精悍,賊所素畏,勢必偏奔江西。江西之兵,最為怯懦,望賊而潰,乃其素習。今所擬調,皆新習未練。若使嚴以軍法處治,庶幾人心齊一,事功可成。”
不久,皇帝即下圣旨給王陽明:“命爾巡撫江西南安、贛州,福建汀州、漳州,廣東南雄、韶州、惠州、潮州各府及湖廣郴州地方。但有盜賊生發(fā),即便設法剿捕。欽此。”
王陽明接到朝廷命令后,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組成十路大軍,挺進齊云山區(qū)的橫水、左溪、桶岡等地。至閏十二月,他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平息了謝志珊、藍天鳳等盜賊的暴亂。接著,他上奏割上猶、南康、大庾三縣地成立新縣,并設立茶寮、鉛廠、長龍三個巡檢司,縣治所設于橫水,以崇義里的里名為縣名,隸屬南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