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王陽明與和平史稿
  • 楊廷強 林仕梅 凌小芳 楊銘編著
  • 3499字
  • 2025-03-24 16:30:32

第一部分 王陽明設縣和平

南贛赴任

南贛,在明朝中期為南安府、贛州府的總稱,位于江西南部,東連福建、西抵湖南、南靠廣東,地處高山峻嶺之中,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州,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沖”。秦朝、漢朝均有縣級建制,至漢朝末期已設有府一級的機構建制。南贛因為地廣人少,相對偏僻,成為避亂者的理想棲息藏身之所。許多來自中原的難民遷徙到南贛,人口數量大大超過了當地居民,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時居民的成分和文化結構。因而,在當時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中,移民與當地居民互相融合,慢慢孕育出一支新的客家民系。

明朝中期,階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加劇,賦稅徭役加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日益尖銳,尤其是武宗即位以后,重用宦官劉瑾等人,使朝廷內外官僚集團矛盾迅速激化。宦官勢力急劇膨脹,宦官專權由中央擴展到地方,導致宗室安化王叛亂。他以討伐劉瑾為名起兵,誅殺了寧夏巡撫安惟學、總兵姜漢、鎮守太監李增等人。統治階級內部的殘酷斗爭,加劇了社會的矛盾,老百姓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正德三年(1508年)開始,四川先后爆發了由劉烈、藍廷瑞、鄢本恕、廖惠、曹甫、方四、駱松祥、范藻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正德五年(1510年)到正德七年(1512年),由劉六、劉七兄弟及趙遂、楊虎、劉惠、齊彥名等人領導的河北農民義軍,更是席卷直隸、山東、河南、湖北等省,成為明朝中期影響最大的義軍,直到正德九年(1514年)才被平息下去。

與此同時,江西的撫州東鄉、鐃州萬年、瑞州高安、贛州尋鄔、南昌靖安、廣信貴溪等地,都有農民占山據險,攻城略府。瑞州府城被起義軍攻破,按察副使周憲被農民俘虜。江西、廣東、湖廣、福建地區,更是遍地戰火。贛、粵、閩、湖廣交界處高山峻嶺,地廣人稀,皇恩不至,惡吏橫行,官兵鞭長莫及,恰是山民義軍、“山賊”天然的根據地,因此,該地方爆發民變。這些人各據一方,又相互呼應,擬官僭號,進攻州縣,燒殺搶掠,聲勢浩大,朝野震動。廣東惠州府的池仲容(又稱池大鬢)占據浰頭(今和平縣、連平縣一帶),稱“金龍霸王”;江西南安府的謝志珊、藍天鳳據橫水、左溪、桶岡(今崇義縣境),自稱盤王后代;南安府的陳曰能在大庾一帶為亂;廣東韶州府的高快馬割據樂昌作惡;福建汀州府、漳州府的詹師富與廣東大埔溫火燒在大帽山稱雄;湖南郴州龔福全等攻剽府縣,號稱“延溪王”;等等。

特別是廣東池仲容起義,四省交界的山民與山里的慣匪連成一片,并處處占山為王,據崇山峻嶺、洞穴叢林之險,只有羊腸小道與外界溝通,易守難攻。整個南贛、閩西、粵北、粵東北山區數千里亂成一片。他們進攻州縣,各占一方,又連成一片,勢不可擋。官軍征剿時,車馬難以長驅,糧草難以及時供給。官軍來時,山賊鳥散入深林,大軍耗累數萬,也找不到山賊所在。大軍一走,他們又照樣做回山賊,就這樣狡兔三窟,連成一片。朝廷曾派遣重臣去征討,結果贛縣主簿吳紕戰死,南贛巡撫文森稱病,征剿的官兵在與義軍的戰斗中屢屢失利,朝廷束手無策。

就在明朝烽火連天、內外交困之際,兵部尚書王瓊獨具慧眼,向朝廷舉薦王陽明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地。巡撫是明朝從宣德時期開始施行的一項制度,朝廷向各省派遣中央巡視官員,督辦某些重大事件。最初,巡撫只不過是個臨時職務,事情辦妥后就被召回中央,后來逐漸趨向制度化和地方化。巡撫是省級最高軍政長官,是當時有抱負、有才干的官員發揮自己才能的最好職位。因此,王陽明對這個任命非常滿意,決心以實際行動效忠朝廷,報答王瓊知遇之恩。于是,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王陽明在南京受命為巡撫南贛汀漳左僉都御史。當時,王陽明巡撫南贛汀漳的范圍是八府一州,即江西贛州府、南安府,廣東惠州府、潮州府、韶州府、南雄府,福建漳州府、汀州府,湖廣郴州等地。

自正德五年(1510年)太監劉瑾被誅后,王陽明的職位不斷提升。先是于三月離開貴州龍場調任江西任吉安府廬陵知縣。七個月后入京朝覲。十二月,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為吏部尚書楊一清所賞識,調入北京任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二月,任會試同考試官。十月,升任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晉升為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十二月,任南京太仆寺少卿,赴南直隸滁州督馬政。正德九年(1514年)四月,改任南京鴻臚寺少卿。

這次,王陽明由寺少卿的“閑曹”跳了出來,任南贛巡撫,實是時來運轉。在平滅詹師富流民軍后,他又被授予提督軍門,受命領旗牌(兵符),成為統調贛、粵、閩、湖廣四省官兵,擁有定奪生殺大權的權傾一方的高官,令朝野議論紛紛。其時世人只知王陽明聚眾講學,對孔孟學說有深刻研究,且有自己的一套見解,是個大學問家,對其統兵理政之才能,多數人并不了解。王瓊的提議,得到朝廷的批準,不僅充分體現了王瓊識人用人的膽略和遠見,也為王陽明施展軍事才能、建立軍功的夢想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臺。王陽明先回余姚,探望九十七歲的老祖母,接著再急速返回南京,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二月初三日起程赴任南贛巡撫。

王陽明在奔赴上任南贛巡撫的途中,傳說經水路到達萬安縣贛江的惶恐灘段時,突然遇到數百名水匪流寇要劫船,行程因此受阻。贛江十八灘水急灘險,經常出現流寇水匪。章江和貢江在贛州合流后匯成贛江,奔流而下,“水石驚天變”的十八灘就在這段航道中。十八灘在贛縣境內的有九灘:儲灘、鱉灘、橫弦灘、天柱灘、小湖灘、銅盆灘、陰灘、陽灘、會神灘;在萬安縣境內的有九灘:良口灘、昆侖灘、曉灘、武術灘、小蓼灘、大蓼灘、棉津灘、漂神灘、惶恐灘。其中真正的水惡灘險是惶恐灘。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在宋代,傳說蘇東坡聽聞贛江有十八灘之后,為了目睹其真正面目,特租一條船由贛州順流而下,由熟練的老灘師導航指揮、專業的老船工掌舵,闖過了一灘又一灘!而后,蘇東坡到萬安縣城西大江口歇息時,抒發出自己感慨萬分的情感,揮筆寫下了“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的著名詩句。從此,黃公灘便改名為惶恐灘。惶恐灘也因此引來眾多文人學士留下詩文名篇。至元十一年(1274年),文天祥起兵北上抗元從贛州出發,路經惶恐灘后感慨萬千,即賦詩《萬安縣》:“青山曲折水天平,不是南征是北征。舉世更無巡遠死,當年誰道甫申生?遙知嶺外相思處,不見灘頭惶恐聲。傳語故園猿鶴好,夢回江路月風清。”該詩表達了文天祥北征的決心、信心和英雄氣概,以及對故園鄉親父老的懷念之情。至元十六年(1279年),他又寫下了“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從此,惶恐灘讓世人矚目并名揚四海。

王陽明在惶恐灘突遇水匪要劫船,便立即布置防守。因上任途中只有幾個親兵隨從,并沒有官兵可以調遣,王陽明急中生智,招呼前面和后面同行的十余只商船集結起來,揚旗招展、擂鼓轟鳴,大造聲勢,果然大大震懾了劫匪。劫匪們看到王陽明船上掛的是軍門旗號,知是巡撫大人,都驚慌失措地在岸上跪拜說,他們都是饑寒交迫、無法養家糊口的流民,叩求大人救濟活命。王陽明命令將船泊到岸邊,讓隨從軍官傳令安撫說,巡撫知道劫匪們饑寒無奈,到贛以后會派人前來救濟,現在大家要趕快解散,回鄉等待;如再乘機結群掠奪百姓,便會依法處理,決不輕饒。水匪們隨即散去。

就這樣,王陽明化險為夷,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十六日順利到達贛州,上任開府。

王陽明到達贛州后首先給兵部尚書王瓊寫信,云:“……已于正月十六日抵贛,扶疾蒞任。雖感恩圖報之心無不欲盡,而精力智慮有所不及,恐不免終為薦舉之累耳。”王陽明與王瓊盡管從來沒有見過面,但兩人卻神交已久,可謂肝膽相照、惺惺相惜。王陽明對王瓊極為尊敬,他在南贛期間,除正式公文外,還多達數十次給王瓊寫信匯報南贛平亂的情況。王瓊對王陽明尤為賞識,每次接到王陽明的捷報時,都認真審讀,還稱贊王陽明是奇才。因為他倆從來沒有見過面,有一位門人便將王陽明的畫像送給王瓊,王瓊得到畫像如獲至寶,將其掛在堂屋中央,還親自焚香敬拜。有一次,王瓊一手抱著孫子,一手拿著王陽明的奏文高聲朗讀,讀到精彩之處,不禁贊嘆,并不時地看著自己的兒孫說,生子當如王守仁也!

其實,王陽明接到朝廷巡撫南贛的任命后,追隨他的弟子們已開始對南贛的匪亂進行調查研究,掌握了盜賊匪患的基本情況。他抵達贛州開府后又進一步調研、匯總與決策。在決定攻打漳南后,他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二十日發布了《巡撫南贛欽奉敕諭通行各屬》的訓令,詳細介紹了此次南贛平亂的總體部署。訓令對地方各級官員責任分工明確,又要求相互配合,團結協作,嚴肅軍令,賞罰分明,共同剿滅匪患。訓令切實可行,充分體現了王陽明在軍事領導上的卓越才能。王陽明要求各級官員端正態度,謙虛謹慎,盡心盡力為百姓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玛沁县| 巨鹿县| 汾西县| 香格里拉县| 伊川县| 富阳市| 田阳县| 凤翔县| 黔西| 莱州市| 临朐县| 南丰县| 洛隆县| 平塘县| 汉阴县| 宣武区| 高平市| 新绛县| 安泽县| 阳曲县| 大庆市| 安阳市| 宝丰县| 乐平市| 鹤岗市| 通城县| 乌海市| 洮南市| 青海省| 塔河县| 石屏县| 广州市| 泰州市| 麦盖提县| 象州县| 闻喜县| 陆川县| 铁岭县| 措勤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