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川新夢:撫州文藝精品創作與特色文化走出去研究
- 意娜
- 2502字
- 2025-03-24 16:22:31
前言
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撫州是江西省第5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這里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之稱,中國文化史上著名文人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陸九淵、湯顯祖等,都曾在此留下文化印記。撫州全市有714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2431處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撫州還是江西省中國傳統村落最多的設區市,全市有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片、中國歷史文化名村8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7個,中國傳統村落96個、省級傳統村落113個。撫州背負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努力前行,以文興城,賡續文化血脈,并再創文化輝煌,其實并不容易?!笆濉币詠恚谝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藝創作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笆濉睍r期,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相繼出臺,藝術創作生態進一步改善。文藝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藝術創作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藝術作品的整體質量顯著提升。重大活動的導向和示范作用進一步發揮,文藝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藝術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文藝事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在這一時期,撫州市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定位基本確立,湯顯祖戲劇節成為江西文化“新名片”;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成立,“文化走出去”成效顯著。撫州市文化發展過程呈現出政府重視、文化資源豐厚、品牌突出的特點。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文藝戰線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抓住新機遇,直面新挑戰,感國運變化、立時代潮頭,用精品力作吹響時代號角、展現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為中華民族提供豐厚的滋養,為世界文明貢獻華彩篇章,努力開創藝術創作繁榮發展新局面。
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會點上,為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提出文藝工作者要有“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的使命擔當。
自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藝創作的人民立場和精品追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指出,中國歷史上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當代的文藝創作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推出更多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的文藝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再次指出:“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中華民族精神,既體現在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和奮斗業績中,體現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國一切文學家、藝術家的杰出創造活動中。”“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為我們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我們的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原部長黃坤明在出席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聚焦文藝精品創作,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更好發揮文藝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上的積極作用。
新時代新氣象,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和精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國家呼喚文藝精品,有著豐厚文脈的撫州應該勇立潮頭,努力創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和精品,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記錄這片土地的奮斗歷程。讓歷史與當下對話,讓當下與未來呼喚,讓撫州帶著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文化積淀走出江西,走向全國,向全世界講述撫州故事、中國故事。同時,用優秀的精品深度滋養撫州人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帶著這樣深遠的目的,我們在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的支持下啟動了對撫州文脈的梳理和研究。本書凝結了撫州當地學者和文化部門多年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也參考了國內其他學者類似的分析思考。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周玥參與撰寫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案例,并整理了大量資料。
我們希望能在這本書里回答三個問題:一是我們所追求的是什么樣的文藝精品?二是撫州的文化資源如何助力文藝精品的創作?三是撫州文藝精品用什么樣的形式走出去?本書只是撫州豐富文藝創作資源整理和規劃的第一步,后續還可以通過研究,分析各種資源影響力和存續力,從中選擇合適的內容、符號、作品、題材、片段進行各種再研究和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