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上一本書,去哈爾濱
- 劉冬穎
- 2808字
- 2025-03-24 16:29:13
中央大街,一條街就是一座博物館
沒有到過中央大街,就不能說來過哈爾濱。
有哈爾濱這座城市以來,中央大街就是哈爾濱最熱鬧的地方。從通江街走進中央大街,好像一步穿越進100多年前的西方油畫中,來到19世紀末的歐洲,滿眼都是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古典主義、折中主義以及新藝術運動式建筑,每一個建筑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獨特的色彩。再加上綠樹蔥蘢、鮮花錦簇,這油畫的美,不僅讓你深深愛上這里,也深深愛上自己,因為走在這條街上,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是另一種美麗。
“時髦”——中央大街的關鍵詞
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這條大街的形成可追溯到1898年,當時哈爾濱開始大規模修筑鐵路。為方便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通過,在原沿江地段古河道的草甸子中開出一條土道,于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撥給散居在哈爾濱的中國人,至1900年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更名為“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的關鍵詞是“時髦”,百年前這里就是哈爾濱,乃至中國、全世界最時髦的地方之一。著名的馬迭爾賓館的“馬迭爾”一詞,就是俄語音譯“時髦”的意思。現在的中央大街上有著鱗次櫛比的商場,世界各國的好東西在這里應有盡有。其中,最熱銷的是俄羅斯商品店里的商品,巧克力、伏特加、大列巴、望遠鏡、套娃……讓人目不暇接。當然,最時髦的當數哈爾濱的姑娘。哈爾濱姑娘個子高、體形好,在松花江水的滋潤下皮膚細膩白皙。在哈爾濱百年來積淀的時髦風氣下,哈爾濱姑娘敢穿、敢戴、敢美,而中央大街就是哈爾濱美女最多的地方,她們是哈爾濱最亮麗的風景線。

中央大街老照片(組圖)
徐志摩見到哈爾濱美女的感受,很能代表他所生活的時代的中國人對哈爾濱的感受。那是他來到哈爾濱時寫給陸小曼的信中提到的:“今早撞進一家糖果鋪去,一位賣糖的姑娘黃頭發白圍裙,來得標致。我曉風里進來,本有些凍嘴,見了她索性愣住了,愣了半天,不得要領,她都笑了。……我從來不看女人的鞋帽,今天居然看了半天,有一頂紅的真俏皮。”彼時的徐志摩和陸小曼,是互相交心的愛侶,所以才會分享自己在哈爾濱看見異域風情美女裝束的心情。
中央大街建筑藝術博物館
一條街,就是一座博物館。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是沒“SEI”(誰)了,只有哈爾濱中央大街!
很少有人知道中央大街的另一個名字——中央大街建筑藝術博物館,整個步行街區,都是博物館的展區。

中央大街老照片(組圖)

中央大街老建筑(組圖)
據博物館的展板介紹,東起尚志大街,西至通江街,南起西十六道街、經緯街,北至防洪紀念塔,中央大街主街和輔街上的建筑都是博物館的展品。
中央大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現有歐式、仿歐式建筑75棟,各類保護建筑36棟,匯集了從15世紀至19世紀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筑流派,這些流派涵蓋了西方建筑藝術的精華。最讓世人稱奇的是這條街上鋪路的“面包石”。1924年,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工,為這條大街鋪上了花崗巖雕筑的方石塊。石塊長18厘米、寬10厘米,其形狀大小如俄式小面包,所以哈爾濱人稱之為“面包石”。最神奇的是,這個面包石并不是平鋪在馬路上的,而是最窄的立面向上,豎著插入地下,因此無比結實、牢固,百年來從不翻漿。
面包石鋪路,與整條街上隨處可見的歐式風格建筑共同構成了這條罕見的建筑藝術長廊。2008年,中央大街獲得“聯合國建筑成就獎”。2009年,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中央大街從全國200多條街區中殺出重圍,一舉成為首屆全國1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據哈爾濱市博物館一位參加“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申報工作的工作人員說,2008年中央大街已經有了“建筑藝術博物館”的概念,并掛牌。當時的哈爾濱,就提出了保護中央大街的每一座建筑,并匯成完整的建筑藝術博物館的總體構想,這座博物館不受季節影響,也沒有大門和門票限制,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永遠免費開放。
“面包石”上走過西裝革履的成功猶太商人,走過風姿無限的俄羅斯女郎,走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游行隊伍,走過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士兵,走過千里迢迢扛著背包來開墾北大荒的戰士,走過慶祝公私合營的秧歌隊伍,走過抗洪搶險的人民子弟兵……

中央大街上的“面包石”

中央大街上的寵物店
在中央大街,我們可與歷史對話,體味人在時間中的一切歡樂、熱望、愛與夢想。這體味,本身就是一種哲學。
踏在“面包石”上,感受哈爾濱散發出的獨特魅力,你常常會收獲驚喜,西餐節、狂歡節、婚慶節、服裝節、街頭文化節……歌舞,展覽,音樂,花車游行……一切皆有可能。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生活態度
每一次去中央大街,我都會收獲滿滿:華梅西餐廳前,排隊買一個沙一克面包,再去萬國洋行買一個煙囪面包冰激凌。夏季里,如果走渴了,來一杯哈爾濱的大扎啤,爽口透心的舒坦;冬季里有賣姜絲可樂的,來上大大的一杯,暖得你渾身都是勁兒。累了,坐在馬迭爾賓館的對面,聽聽陽臺音樂會,悠揚的小提琴聲、俄羅斯姑娘的歌聲,會讓你難忘;餓了,可選擇的好吃的百年老店就太多了,你可去華梅西餐廳品嘗俄羅斯大餐,也可去老廚家鍋包肉感受一下哈爾濱原創的美食——鍋包肉,在露西亞西餐廳可以很好地約一場下午茶,還有幾家餃子店,啥餡的都有,估計你會犯選擇困難癥,只恨自己肚子不夠大。
你就這樣一直吃著、走著、看著,就走到了松花江邊。
到防洪勝利紀念塔前拍個照,給守護這座城市的英雄們行個禮。
坐在江邊上,遙望老江橋(松花江濱洲鐵路橋),再看看過江索道穿江而過的驚險刺激。

中央大街萬國洋行
“松花江水,靜靜地流淌,夢里依稀看到她奔騰的波浪,點點白帆的水面那船歌嘹亮……”歌手李健的一曲《松花江》,用深沉而樸素的情感詠嘆了這座城市的母親河。春天松花江開江時,半江春水半江冰,浮冰不斷漂浮而過,偶爾撞擊江堤,發出清脆的聲響;夏天波濤翻滾,游船穿梭、游人如織;秋天江鷗翩翩飛過,繼而南行;冬天更是狂歡的樂園,冰封三尺時,江面就是延伸的陸地,你可以看見為冰雪大世界取冰的車輛和工作人員,更有很多的冰雪游樂項目——馬拉雪地輪胎、雪橇、冰滑梯等。
對哈爾濱人來說,中央大街既是待客的客廳,也是自家人最愛游玩的地方。我的孩子小時候,作業寫完了,哪怕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他說一句“媽媽,帶我去中央大街啊”,我立馬就會答應。因為我也很喜歡去中央大街啊!
我倆去馬迭爾買冰棍,我喜歡朗姆口味的,他最愛原味的奶香。我們拿著冰棍,站在中央商城的樓下,和路人一起看大屏幕上的老電影。那些年,中央商城每天晚上都放電影,如《虎口脫險》《出水芙蓉》等。站在那里看電影的,都是我們這樣的:或是拿著冰棍,或是拿著烤腸、糖葫蘆啥的,還有端一大杯啤酒解渴的,邊吃喝邊看。笑的時候大家一起,驚呼的時候大家一起,遺憾的時候“哎呀”聲一起,情緒共鳴是這條大街帶給我們的幸福感。大家心里想的也是同一件事:
生活是好好的,我也要好好的。
百余年來,中央大街飽經時光摩挲,留下了無數歡聲笑語,這笑聲連著過去,也銜著未來,譜寫著哈爾濱不斷前行的歌。

哈爾濱市人民防洪勝利紀念塔

松花江上的老江橋

馬迭爾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