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上天難欺
- 從乞丐開始,肝出個真武圣人
- 終軍弱冠
- 2041字
- 2025-03-17 23:55:30
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來就行施粥善舉,心誠不誠不知道,看來是個有想法的。
文高雅感嘆道:“這女縣令了不得,二十歲就成了進士,擱咱云田縣鍍金來了。”
嗯,對比文高雅三十歲年紀還在科考,這位屬實是有點強悍了。
源于這世界存在超凡武道,女人也能練武,也有不少武道強者,所以倒不像前世古代男尊女卑嚴重。
在南榮女人也能參加科考,也能加官進爵,封侯拜相。
不過就底層而言,女子還是難免屬于弱勢群體。
文高雅朝著陳啟擠眉弄眼:“明早去東市逛逛?”
陳啟無所謂道:“好,明日你來叫我。”
這幾天一直練武,陳啟也悶得慌,出去散散心也好。
次日清晨,文高雅一大早就來叫醒陳啟,兩人一起往東市趕去。
相隔百米,就聽到了敲梆子的聲音,施粥即將開始。
兩人加快腳步,只見東市道口已架起一口大鐵鍋,其下柴火噼啪炸響,鍋內沸粥翻涌白氣,一陣米粥的清香四散而開。
不少流民乞丐已排起長龍,幾名胥吏在旁維持著秩序。
其中一人朗聲道:“唐縣令到我云田縣初任,感念秋冬以來,百姓生活不易,今日特在此施粥濟民,所有人有序排隊,依次領粥。”
所有人聞言迅速排出個長龍,文高雅也拉著陳啟在后面排著。
“剛好餓了,白送的早飯哩。”
寒風卷雪,粥棚前人影攢動。
排了沒一會兒,前方吵鬧聲傳來。
那掌勺的衙役聲音傳來:“去去去,這粥沒乞丐的份兒,老東西瞎湊什么熱鬧。”
衙役身前一個顫巍巍的老乞丐,雙腿微微顫抖,枯瘦的身子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
老乞丐哀求道:“大人,行行好吧,我一天沒吃東西了。”
旁邊另一名衙役上前,一把將老乞丐推倒在地,喝道:“施粥只對本縣困難百姓,一個乞丐領什么粥,浪費糧食。”
文高雅咬著牙:“那是老吳頭,他腳上生了爛瘡,行走不便,這兩天都沒怎么出來乞討了。”
陳啟點點頭,他記得已經免了老吳頭這幾天的例錢。
“等等,兄弟你要干什么?”
文高雅急聲道,他一不留神,陳啟已竄出老遠。
老吳頭正不斷哀求,那衙役一臉不耐煩,抬腳就要往老乞丐身上踢去。
“施粥本就是接濟眾多吃不上飯的人,哪有將乞丐排除在外的道理?”
一道聲音在身旁響起,那衙役抬頭看去,一名身穿黑衣的瘦高少年,擋在老乞丐身前。
衙役好笑道:“乞丐領什么粥,沒用的骯臟米蟲,餓死了好節省糧食。”
陳啟冷冷道:“乞丐也是南榮的子民,乞丐的命就不是命?”
現場幾名衙役聞言發出譏笑。
“沒錯,乞丐就是賤命,狗都不如。”
陳啟冷冷看著幾名衙役作態,寒聲道:“送諸位一言,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他將老吳頭扶起,也不愿再與幾名衙役多言。
剛才動手那名衙役喝道:“擾亂施粥現場,大放厥詞,公然與官府作對,還想走?”
見對方給自己大扣帽子,陳啟平靜道:“你待如何?”
衙役獰笑:“稍后到衙門領二十大板!”
他招呼一聲,幾名衙役拔出腰間佩刀,作勢就要將陳啟拿下。
圍觀之人看向陳啟的目光充滿同情,他們敬佩這少年仗義執言,但也不敢多嘴。
衙門的二十大板可不是開玩笑,打完屁股指定皮開肉綻,沒個十天半月下不了床。
陳啟握緊拳頭,聽說衙門的衙役,除了捕頭是磨皮境及以上武者,其他人也只是普通人。
不過對方手里有刀,必須速戰速決。
幾名衙役快步走來,雙方一觸即發。
“停手!”
一道女聲傳來,聲音清冷婉轉。
接著一名女子踩著雪粒子款款走來,身著玄色鶴氅,玉冠束發,額間一點朱砂官印,眼角一顆淚痣輕點,是個十足的美人。
女子身旁跟著一名老者,頭戴官帽,幾名衙役收刀而立,恭敬道:“見過兩位大人。”
幾名衙役心中不解,此前可沒聽說這位縣令大人會親自來施粥現場。
陳啟聽著周圍眾人低聲議論,知道眼前女子就是新任的唐縣令,名唐云裳。
另一名老者則是云田縣丞。
唐云裳看著陳啟,輕笑道:“說得好,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你是何人?”
她看陳啟眉宇間透出鋒銳,面對幾名持刀衙役不見慌張,不像普通人。
陳啟拱手一禮:“陳啟,街坊小民。”
唐云裳點點頭,不再多問。
她轉頭看向幾名衙役,臉帶寒霜:“本縣何曾說過乞丐不得施粥之言?”
幾名衙役不敢言語,目光隱隱看向唐云裳身旁的老縣丞。
縣丞許文山抹了一把額頭細汗,小心道:“大人,向來如此,向來如此啊!”
這位唐縣令,除了自身本事了得,來頭也是不小,許文山一點不敢怠慢。
唐云裳語氣如雪冰冷:“以前如何我不管,我既下令施粥,云田縣所有生活困苦的子民都可來領取,不得區別對待。”
許文山連連應是,幾名衙役噤聲,眾人側目,這位女縣令,似乎跟以往的不太一樣。
唐云裳一指掌勺衙役:“盛碗粥給我。”
那衙役打了碗粥恭敬呈上。
唐云裳端著碗晃了晃,黛眉皺起,看著許文山:“這粥為何清湯寡水?此次施粥所撥銀錢應是足夠。”
許文山囁喏道:“大人,都是按以往標準。”
唐云裳拂袖,冷聲道:“我來此,就是怕你等行陽奉陰違之事,此事我自會查明,現在,加米!”
唐云裳一聲令下,幾名衙役連忙抬出米袋,向鐵鍋里抖落米粒。
眾人靜靜圍觀,米粒落入大鐵鍋中,越煮越粘稠,掌勺的衙役賣力攪動,大汗淋漓。
不多時粥已煮好,衙役向唐云裳呈上。
唐云裳叫人取來一根筷子,插入碗中,那筷子穩立其中,絲毫不動。
唐云裳清越的聲音傳開:“筷子于粥中立而不倒,今后施粥,以此標準。”
眾皆嘩然,這位唐縣令的行事作風,出乎所有人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