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風云變幻
- 穿越到新朝,與王莽會晤
- 作家ZGoG9l
- 1909字
- 2025-03-17 23:07:12
擊退匈奴的大規模進攻后,邊關暫時恢復了平靜,然而,這平靜之下卻暗流涌動。蘇逸深知,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短暫安寧,他絲毫不敢放松警惕,日夜忙碌于鞏固邊防與整頓內部事務。
京城中,王莽收到蘇逸呈來的密信,詳細揭露了王尋暗中勾結匈奴、破壞兵器以及在邊關軍營散布謠言的種種惡行。王莽看完信后,臉色陰沉得可怕,手中的密信被他攥得皺巴巴。王尋身為朝廷重臣,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王莽心中既憤怒又失望。他將密信重重地拍在龍案上,怒喝道:“王尋,你好大的膽子!”一旁侍奉的太監嚇得渾身一顫,大氣都不敢出。
王莽當即下令,宣王尋即刻進宮。此時的王尋,還在府邸中焦急地等待著邊關傳來蘇逸戰敗的消息,幻想著自己能重新獲得王莽的寵信。突然,家丁匆匆來報,說宮中宣他即刻入宮面圣。王尋心中“咯噔”一下,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但他又心存僥幸,想著或許王莽并未知曉他的所作所為,只是有其他要事相商。于是,他強裝鎮定,整了整衣冠,跟隨傳旨太監前往皇宮。
來到御書房,王尋剛要行禮,王莽便冷冷地開口:“王尋,你可知罪?”王尋心中一驚,臉上卻仍故作鎮定,問道:“陛下,臣不知犯了何罪?”王莽怒極反笑,“哼,你還敢裝糊涂!蘇逸的密信在此,你自己看看!”說著,將密信扔到王尋面前。王尋撿起密信,只看了幾行,便嚇得臉色慘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陛下,臣罪該萬死,求陛下饒命啊!”
王莽看著跪地求饒的王尋,心中五味雜陳。王尋跟隨他多年,曾為新朝立下不少功勞,可如今卻利欲熏心,做出這等背叛朝廷之事。王莽沉思良久,最終下令將王尋革職查辦,打入大牢,聽候發落。王尋被拖走時,癱軟如泥,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我錯了,我錯了……”
處理完王尋之事,王莽的目光投向邊關的方向。蘇逸在邊關的表現讓他十分滿意,不僅成功擊退匈奴,還揪出了朝廷內部的叛徒。王莽決定對蘇逸進行嘉獎,以激勵邊關將士,同時也向天下彰顯他賞罰分明。他下旨封蘇逸為平北中郎將,掌管邊關軍事大權,并賞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
邊關軍營內,蘇逸接到王莽的圣旨,心中百感交集。他跪地謝恩,接過圣旨后,對傳旨太監說道:“公公,煩請您轉告陛下,蘇某定當竭盡全力,守好邊關,不負陛下重托。”傳旨太監微笑著點頭,“蘇將軍客氣了,咱家回宮后定會如實稟報。”
蘇逸深知,這封賞不僅是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他拿著圣旨,來到校場,召集全體將士。將士們整齊列隊,目光炯炯地望著蘇逸。蘇逸展開圣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逸在邊關屢立戰功,今特封其為平北中郎將,掌管邊關軍事大權……”將士們聽后,歡呼雀躍,紛紛高呼“萬歲”。蘇逸看著士氣高昂的將士們,心中滿是欣慰。他大聲說道:“將士們,這榮耀屬于我們每一個人!如今陛下委我重任,我們更要齊心協力,將邊關守得固若金湯,讓匈奴不敢再犯!”“是!”將士們齊聲回應,聲音響徹云霄。
然而,蘇逸并未被這突如其來的榮耀沖昏頭腦。他清楚,匈奴雖暫時受挫,但實力猶存,隨時可能再次進犯。而且,邊關內部的隱患雖已初步解決,但仍需進一步整頓。他開始重新規劃邊關的防御體系,在原有防御工事的基礎上,增設了更多的烽火臺和瞭望塔,以便能更早地發現匈奴的動向。同時,他還加強了對士兵的訓練,不僅注重軍事技能的提升,還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忠誠意識。
在兵器改良方面,蘇逸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與工匠們日夜鉆研,根據實戰經驗,對連弩、投石機等兵器進行了進一步優化。新改良的連弩射程更遠、射速更快,且操作更加簡便;投石機則增加了發射的精準度和威力。蘇逸還將現代的一些軍事理念融入到兵器的設計中,比如設計了一種可以快速組裝和拆卸的攻城器械,便于在戰場上靈活運用。
除了軍事方面,蘇逸還十分關注邊關百姓的生活。他組織士兵幫助百姓修復被匈奴破壞的房屋,開墾荒地,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在他的努力下,邊關的經濟逐漸恢復,百姓們的生活也安定下來。百姓們對蘇逸感恩戴德,時常自發地為軍營送去糧食和衣物,軍民關系十分融洽。
而在這段時間里,蘇逸與劉瑤的感情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戰場上的生死與共,讓兩人的心越靠越近。閑暇時,蘇逸會教劉瑤一些現代的知識和技能,劉瑤則會陪著蘇逸在邊關巡視。兩人漫步在夕陽下的邊關城墻,談論著未來的理想和抱負,眼中滿是對彼此的欣賞和愛意。
然而,就在邊關逐漸走上正軌之時,一封加急軍報打破了暫時的平靜。軍報傳來,匈奴單于正在聯合周邊的幾個部落,準備再次集結大軍,對新朝邊關發動一場規模更大的進攻。蘇逸看完軍報,臉色凝重。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即將來臨,一場更加激烈的戰斗在所難免。但他毫不畏懼,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守護好邊關,守護好新朝的百姓。他立即召集將領們,商討應對之策,一場新的戰爭準備悄然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