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暴雨在枯河谷峭壁上鑿出千萬條水簾,楊迥的玄鐵重劍橫擱膝頭,劍身凝結的薄霜在燭光下泛著青白。這位北疆都尉所謂的“玄冰勁“,不過是邊軍斥候常用的凝水成冰之法,此刻碗底冰珠正沿著羊皮地圖的墨線滾動。
“報!黃羊寨先鋒已過黑水渡!“斥候裹著滿身泥漿撞進大帳,手中半截斷矛還帶著新鮮血漬。楊迥食指輕叩冰裂紋瓷碗,碗沿霜花隨著叩擊聲蔓延,在地圖枯河谷位置凝出薄冰層。
謝膺突然抓起沙盤旁的銅制量尺:“他們沒走鷹嘴崖。“量尺尖端戳在沙盤某處凹陷,“地龍翻身改變了河谷走向,原定火油陣的位置現在是個泥潭。“
帳外傳來戰馬不安的嘶鳴。楊迥劍眉微挑,玄鐵劍鞘重重磕在青銅燈臺底座,震得七根牛油燭同時熄滅五根。黑暗中響起皮革摩擦聲,掌旗官周誕立即點亮備用的松油火把。
“輜重營改埋鐵蒺藜。“楊迥用劍尖挑起代表鐵鷂衛的青銅小像,“謝膺帶二十輕騎往東北岔道,沿途丟棄破損鞍具。“冰裂紋瓷碗突然發出脆響,碗底凝結的冰珠滾落到“鬼面巖“標記處,“玄冰勁顯示的潮氣走向,今夜子時河谷會起霧。“
謝膺的彎刀在指尖轉出半輪銀月:“要讓他們以為我們在鬼面巖藏了伏兵?“他突然用刀尖挑起帳簾,狂風卷著雨絲撲滅了兩支火把,“這霧若是來得太急...“
“所以需要三輛糧車。“楊迥的劍鞘劃過沙盤,在代表烏石寨的粘土模型上留下霜痕,“輜重營連夜趕制草人,用火油浸透麻布外袍。等霧氣最濃時,把糧車推進河谷。“
許毅的刀疤在火光中抽搐:“都尉,火油只剩...““摻三分泥沙,混入馬廄積攢的干糞。“楊迥突然起身,玄鐵重劍在地面拖出刺耳聲響,“周誕帶掌旗營往西嶺放孔明燈,燈油用狼糞熬制——要做出大軍舉火夜行的假象。“
更鼓聲混著悶雷傳來時,謝膺已經帶著輕騎消失在雨幕中。二十匹戰馬全部裹著麻布蹄套,馬嘴里銜著防止嘶鳴的木枚。他們沿途撒落的青銅甲片,在泥地里閃著誘人的微光。
子時將至,楊迥獨自站在鷹嘴崖眺望臺。玄冰勁凝成的冰珠在掌心緩慢旋轉,這是邊軍用來測算濕度的土法——當冰珠表面突然泛起細密水珠時,他知道河谷的濃霧開始形成了。
“放車!“
三輛滿載草人的糧車被推下斜坡,車軸特意沒有上油的吱呀聲在谷底回蕩。浸透摻沙火油的麻布遇潮后緩慢蒸騰,在霧氣中形成大片黃褐色煙瘴。對岸立刻響起胡哨聲,那是游牧族斥候在傳遞訊號。
謝膺的輕騎此刻正潛伏在東北岔道的巖縫里。當聽到西南方傳來密集馬蹄聲時,他反手將彎刀貼住馬頸——這是防止戰馬受驚的土法——五十步外的崖壁上,游牧族先鋒正在用套馬桿打撈那些“不慎掉落“的青銅甲片。
“都尉算準了他們缺鐵器。“謝膺舔了舔被雨水泡白的嘴唇。五天前楊迥下令全軍回收舊箭鏃時,他就猜到這個局——北疆游牧部落開春后總是急需金屬鍛造箭矢。
河谷中的濃霧突然劇烈翻騰,摻糞火油燃燒產生的硫磺味,完美掩蓋了埋設鐵蒺藜的土腥氣。當第一匹戰馬踩中倒刺發出嘶鳴時,楊迥的重劍已經指向東南:“擂鼓!“
二十面蒙著濕牛皮的戰鼓同時轟鳴,聲浪在峽谷中反復折射。游牧族先鋒的陣型出現剎那混亂,這正是謝膺等待的時機。五十輕騎從巖縫中魚貫而出,馬鞍兩側拖著的青銅鎖鏈刮擦巖壁,在雨夜擦出大片星火。
“收網!“楊迥劍鋒斬斷旗繩,代表烏石寨的蒼狼旗轟然墜落。早就埋伏在霧中的鐵鷂衛同時拋出鉤索,將那些忙著撿拾“戰利品“的游牧民拖下馬背。
黎明前的暴雨沖刷著戰場痕跡時,謝膺正在清點繳獲的彎刀。他忽然用刀尖挑起塊沾血的皮甲——那上面烙著金帳王庭特有的日輪紋。
“都尉,來的不是黃羊寨雜兵。“他將皮甲扔在沙盤上,“是金帳汗王的探路先鋒。“
楊迥的玄鐵劍正在火堆上烘烤,劍身蒸騰的水汽在空中結成短暫冰花。這是玄冰勁最基礎的應用,此刻卻讓那輪模糊的日輪紋顯得愈發猙獰。他忽然用劍尖挑起昨夜剩下的半袋陳米,米粒在漸弱的風雨中劃出蒼白弧線。
“把俘虜的左耳割下,用石灰腌好。“冰裂紋瓷碗扣在沙盤的金帳王庭標記上,“連同這些陳米,分裝二十個糧袋扔進枯河谷。“
謝膺瞬間領會了這個毒計——當金帳汗王看到腌制的耳朵和發霉的陳米,定會認為烏石寨存糧充足到可以肆意浪費。這對于剛經歷白災的草原部族,比十萬箭矢更具威懾力。
雨停時,鷹嘴崖飄起七盞狼煙孔明燈。楊迥的重劍再次凝出薄霜,這次是為了給陣亡將士整理遺容。玄冰勁此刻成了北疆黃沙里最溫柔的秘術——薄霜覆面,可保尸身三日不腐,容親人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