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后面的打補丁之言,劉備已然無心關注。
此刻,他滿心塞著的,都是姜維那句“此缺不補,霸業難成,興漢無期”。
隆中三分天下的論對,關乎他劉玄德的霸業之基。
而今,卻被人指出存在致命的缺陷,這令他如何能冷靜?
更何況,說出這話的非是庸碌無能之輩。
而是。
一戰克勝了兩萬曹軍,詩賦傳遍天下的……他的應夢賢臣啊。
這樣的人,會是口出狂言的蠢人嗎?
這樣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又怎會臉上如此自信的說出《隆中對》存缺之言?
劉備不相信姜維會是蠢人。
但。
他也不相信,孔明會給他獻上一個有著致命缺陷的霸業方略。
因為他如今能取得的三分天下的成就,皆是按著昔年他和諸葛亮的那場隆中論對既定路線而走。
跨有荊益的路線沒錯,現實也已經證明了這點。
所以……
劉備的瞳孔微微爍動,隱隱有了猜測。
是跨有荊益之后的后續逐霸方略存在著致命過失?
聯想到姜維這個應夢賢臣在此特殊的時間點出現,由不得他不這么揣測。
凝視著姜維的面容……
劉備深吸一口氣,在將之輕輕吐出后,他緩緩的坐直了身子,抬手對姜維做了個請的手勢。
“伯約,請不吝言之。”
說出這話的時候。
劉備的表情肅重至極,生怕自己聽漏了什么。
中軍大帳內。
姜維把劉備面上的一系列變化盡收眼底,他沒有急于指出隆中對的缺陷,而是拿起了茶壺,自顧自的倒了一杯熱茶。
這杯熱茶他沒喝,在劉備的注視下,把熱茶平穩的放在了劉備面前。
隨后,他就像是同朋友之間閑敘般的平靜開口。
“主公,在下曾聽聞您與魏王曹操昔年有過一場青梅煮酒論英雄。”
“在那場論對中,天下英雄豪杰盡數被您和曹操評價了一遍。”
“或為守戶之犬,或為庸碌小人,或為冢中枯骨,或不足為懼,旦夕可滅之……”
“其中。”
“魏王曹操更是放言,天下英雄,唯有主公您和他!以方今時局觀之,彼時其言雖失偏頗,倒也相對準確。”
“如今的他,是為亂世梟雄,雄踞中原之地。”
“而您,已為西南霸主,控有荊益二州,稱得一句英雄。”
“但。”
姜維輕輕一笑,語氣來了個轉折。
他的眸光看了東南方向的江東一眼,說道:“但在那場論對中,貌似可不包含當時尚處潛邸,而今三分天下據有其一的那位江東吳侯。”
“未南下之前,在下嘗聽魏王曹操酒后言之,生子當如孫仲謀。”
“現在……”
姜維用手指了指案幾上的酒壺,對著劉備笑道:“同樣是一場酒后。”
“不知在主公您的眼里……”
“孫權其人,又是何評價呢?”
孫權?
劉備微微一愣,他沒有料到原本該指出隆中對缺陷的姜維,會在此刻把話題繞到了孫權身上。
雖一時不解姜維提及青梅煮酒的用意。
但,面對姜維之問,劉備還是低頭沉思了起來。
望著低頭沉思的劉備,姜維沒有繼續開口,留給了劉備充足的考慮時間。
他之所以提起看似無相干的孫權的原因,也很簡單……
《隆中對》想要完美的實現,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這位吳侯孫權。
對待孫權和其身后的江東,可不是一句“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就能簡單定義的。
而好巧不巧的是。
縱觀蜀漢霸業始終,無論蜀漢的軍事實力是否凌駕于江東之上,那位他如今未曾謀面的諸葛丞相都在始終抱著“聯吳匡漢”的戰略方針不曾動搖。
劉備沒得荊州前,勢弱江東時如此。
劉備據有荊益二州后,勢平江東時如此。
劉備漢中一戰克勝曹操,關羽北伐威震華夏,曹操惶恐難安,蜀漢勢強于江東時,依舊如此。
如果沒有夷陵那場大火……
姜維甚至懷疑。
蜀漢在未來取了秦川和宛洛之地,勢平于曹魏,兩路大軍劍指中原時,還會如此對待江東,或者進行百般拉攏,以為盟友。
有時,姜維真想問一句。
這江東就非聯不可嗎?
難道,就不能審時勢而變換對江東的態度嗎?
反觀江東呢?
無論是對蜀漢,還是曹魏,主打一個態度靈活多變。
那位江東吳侯不但把制衡的手段用在了朝堂和江東四大家族上,更是用在了盟友身上。
“孫權……”
劉備的話音響起,思緒中斷的姜維看向劉備。
只聽劉備說道:“少領江東,膽略過人,胸懷雄才,當的起一句亂世英雄。”
“伯約,莫說是曹操……”
想到自己的兒子阿斗,劉備不無羨慕的感慨道:“就是備,此刻都難免生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念想。”
姜維:“……”
聽聞劉備的感慨,姜維一時間有些沉默。
阿斗如果換成了孫權,未來那位諸葛丞相別說北伐了,其人能不能活著都是問題。
蜀漢浪漫之風?
錯,是蜀漢一團糟。
畢竟,那位江東吳侯晚年的一頓操作,簡直叫一個魔幻。
“伯約,難道備說的不對?”
劉備敏感的覺察到了姜維臉上的異色,開口問了出來。
對于劉備所問,姜維連忙輕輕搖頭。
“不,主公您說的很對,以其領鎮江東以來的表現,確實當的起您對他的評價。”
“可是主公……”
姜維嘆了一口氣。
“您覺得,這樣一個可以被您評價為亂世英雄的孫仲謀,真的會甘心在您和曹操爭霸天下時,充當一個陪襯嗎?”
“您和孔明先生的逐霸方略中,將他和江東定性為匡扶漢稷的盟友,不可圖之。”
“而他呢?”
“如此一個英雄人物,誰能保證他會安分的充當您三興大漢路上的盟友,而始終不對您有所圖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漢失其鼎……”
“他孫仲謀,又怎會甘心據有一足?”
說話間,姜維的語氣漸漸加重。
“主公,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兵出宛洛,您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中原百姓簞食壺漿迎接王師的愿景很美好。”
“可這些。”
“也僅是您和諸葛先生,是心懷漢室的徐元直這等忠義之士想看到,所渴求的啊!”
“這些……”
“是他,孫權,孫仲謀,就愿意看到嗎?”
“他,會眼睜睜的看著昔年一個要依附于他而求存的涿郡販履徒,看著一個原本不如他,卻一步步登臨王位乃至帝位的劉玄德,凌駕于他之上嗎?”
“他,會甘心于像狗一般,屈辱的跪在三興大漢的您這位漢天子面前,俯首稱臣,高呼萬歲嗎?”
“他若會……”
“呵!”
“他,還是孫仲謀嗎?是您口中的亂世英雄嗎?”
“是以!”
姜維克制了一下有些激動的情緒,緩緩說道:“伯約以為,隆中對最大的致命缺陷,是缺一種‘變’。”
“這種變,既是對江東態度的轉變,也是一種……”
“人心的變,逐鹿霸業方針的變。”
“主公,孔明先生制定隆中對的時候其考慮如何,伯約不清楚,但若是換做伯約來……“
“待到主公您取了漢中,收了秦川,形成了昔年強秦之勢后,在下建議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北拒曹操,揮師東進,伐滅孫權。”
“孫權不滅,漢稷何以興?”
“孫權不滅……”
姜維的目光落在了劉備花白的兩鬢。
“以您如今的年歲,還有多長歲月來漸破這三足鼎立的均衡之局。”
“三分天下之論對,成就了您,卻也桎梏了您。”
“而欲破這種桎梏……”
“唯有求變。”
“不變則已……”
砰!
姜維一拳重重的的捶在了他和劉備之間的案幾上,雙眸直視著漢昭烈因他這番驚天動地的言論而早已動容的面頰。
“變則。”
“一戰定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