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希臘的戰略形勢也比較復雜,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南部,剛剛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加上希臘人受到奧斯曼人三百年的統治和壓迫,獨立戰爭的時候,雙方又欠下了大量血債,和奧斯曼帝國可以說是死敵。
同時,希臘想要擴張,無論是從希臘人的感情,還是從實際情況下出發,正在不斷衰落的奧斯曼帝國掌控下的巴爾干半島都是第一目標。
但巴爾干半島的形勢也極為復雜,它位于奧地利、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三國的交匯處,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奧地利和俄羅斯對現在屬于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干半島都起了心思。
現在的俄羅斯的國力正處于強盛時期,國力不斷地衰落的奧斯曼帝國正是它主要的進攻方向。
英國本著大陸平衡的政策,不想要讓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單一強勢的國家,拉著歐洲大陸的次強對抗最強是它一直以來的國策。
二十多年前拿破侖橫掃歐洲的時候,就是英國拉攏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出錢出力,一起圍攻法國。
隨著反法戰爭的勝利,俄羅斯又一次在俄土戰爭中勝利,將影響力進一步朝著巴爾干島擴散。
現在冒頭的俄羅斯就成了英國打壓的目標,所以才會拉著法國一起來壓制俄羅斯。
奧地利其實也不想要俄羅斯吞并巴爾干半島,除了它自己對巴爾干地區也有野心之外,更關鍵的是一旦俄羅斯吞并巴爾干半島,那么從戰略勢態上看,奧地利就要被俄羅斯包圍。
到了那個時候,奧地利只能仰俄羅斯的鼻息,成為俄羅斯的小弟。
所以別看現在奧地利和俄羅斯的關系非常不錯,但也在暗地里支持英法聯合壓制俄羅斯。
現在希臘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靠攏英國,可偏偏現在奧斯曼正是英國扶持的目標,并不會允許希臘過度的削弱奧斯曼帝國,給俄羅斯創造機會。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靠攏俄羅斯,作為輔助,在俄羅斯入侵奧斯曼帝國的時候,打打輔助,說不定有機會喝口湯,從奧斯曼帝國這里奪取一些利益。
可這樣一來,就必然要與英法為敵,以希臘的地理位置,英法兩國的海軍,完全可以輕松地將希臘完全封死。
曾經歷史上的奧托一世就因為順應希臘國內的民族主義思想,對奧斯曼帝國強硬,結果英法兩國的海軍直接將希臘的港口都給封鎖了,這對希臘來說極為致命。
也就是說,無論希臘做出哪一種戰略選擇,都要面臨強大的阻力,想要打破阻力,除了要等待合適的時機之外,還需要強大的國力。
“也就是說,目前選擇完全靠向哪一方都不合適,現階段還是要茍幾年,將國力發展起來再說。”
思索了良久,奧托一世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先左右逢源,先發展國力,有一定的實力之后,看周邊局勢發展再做決定。
說到埋頭發展種田,上輩子身為一個遠東帝國人,奧托還是有一定的想法的,他第一時間就去考察了希臘境內的煤礦產地。
希臘境內的煤礦大多都是褐煤,這種煤礦的質量很差,不像是高質量的硬煤,不適合工業化,現在的蒸汽機可都十分的嬌貴,使用褐煤會大大的縮短其壽命。
但褐煤用來民用還是足夠的,價格便宜總有人會購買,開采出來也能夠有一定的利潤,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足夠的勞力。
經過了多年的獨立戰爭,希臘損失了超過二十萬人口,國內的勞動力缺乏,還要確保農業發展,礦場這種需要大規模人力的產業,還真不好搞起來。
對此管家維斯特建議奧托從巴伐利亞國內招募一些人手,反正這年頭還沒有工業化的德意志地區人口有一些過剩,每年都有人移民國外。
這個建議倒是提醒了奧托,他果斷選擇從奧斯曼帝國境內招礦工,尤其是巴爾干半島地區,而且他特意交代,招募的對象最好還是非希臘人。
“像是塞爾維亞人、波黑地區的斯拉夫人、阿爾巴尼亞的當地人、保加利亞人、羅馬尼亞人,都可以招募,待遇從優,并且只要他們學會說希臘語,還能夠適當的提高獎金。”
奧托這么對維斯特說道:“人力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希臘境內缺乏人的力可以用這些人來替代,這些產業只要能夠不賠錢就可以了。
關鍵是把這些人留下來,希臘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要持續引入勞工。
同時我們的農業公司也可以在希臘境外,像是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地區等地也可以購買土地開設農場,仿照國內,對招募來的當地農民,則可以和東正教會合作,教導他們希臘語言和文化,這些人未來都可以轉化成我們的人。”
被打開了思路的奧托很快想到了許多辦法,多在奧斯曼帝國境內招人,利用這個時代良好的待遇,將這些人漸漸地變成自己人。
這樣可以減少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人力,一定程度上削弱奧斯曼帝國的發展,同時加快希臘的發展速度,一正一反就是雙贏。
至于將農場開到巴爾干半島和克里特島等奧斯曼帝國的地盤,則相當于在奧斯曼國內埋下釘子。
如果按照奧托領地內那樣的發展模式,還能在奧斯曼境內搞出來一支支小型的私軍。
至于會不會成功?
要知道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可不是未來現代化的國家,本質上還是一個封建制國家。
封建國家的特點就是對地方的掌控力很低,尤其是巴爾干半島這種統治基礎不穩的地方。
遠東帝國封建時期皇權不下縣,在歐洲的封建王朝已經屬于頂尖優秀級別的統治了,而現在,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地區的影響力基本上都只能局限于城市之中。
巴爾干半島一直以來都不平靜,叛亂時有發生,人口一直上不來,反倒是土地并不缺乏,許多適合種田的土地都荒廢著散養放羊。
以希臘和東正教教會在巴爾干半島的影響力,換一個名頭,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購買土地經營大農場并不困難。
就奧斯曼帝國國內的腐朽程度,只要打點到位,就不可能被現在的蘇丹政府察覺到有問題。
這樣做其實有一些類似于變相的農村包圍城市,對腐朽的封建帝國,這樣的套路早就在遠東帝國上一世的歷史上證明過,可以說是格外的有效。
想到這里奧托就覺得很有搞頭,不聲不響就能夠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出去,而和奧斯曼帝國戰爭,在希臘的立場上可不就是相當于造反。
推翻腐朽的蘇丹政府的統治,讓奧斯曼帝國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給巴爾干半島的人民帶來自由,想到這里,奧托心中就充滿了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