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懷濟
- 諸天大醫:從大明太醫開始
- 落羽聽音
- 2820字
- 2025-03-18 11:15:00
蒼山沐雨,檐角懸著的太極銅鈴在風里叮咚作響,十六枚卦符隨著竹簾間透進的風息,時起時落。
一豆孤燈明滅,王太醫身披鶴氅,他雙目輕闔,渾然一副超然物外的模樣。
在他的對面,藥童藥女也席地而坐,正一板一眼學著師尊的樣子參禪打坐。
堂內桌上擺滿了醫書,其中還夾著半卷《清靜經》,紙頁被穿堂風掀起時,露出“夫道者,有清有濁”的字跡。
竹簾外松濤如怒,恰似王太醫此刻心境——面如平湖,暗流洶涌。
王景仁,字介庵,江南紹興人,時年七十二歲。
王太醫出身江南杏林世家“青囊王氏”,祖上可追溯至北宋太醫局提舉王惟德。
家族世居紹興鏡湖之畔,以懸壺濟世聞名三吳。
王景仁自幼聰慧,三歲明辨百草,六歲施針點灸,十歲通讀歷代醫著,弱冠時便已名動錢塘。
元廷曾許以高官厚祿,邀他入朝為官,卻被他三請三拒。
“寧為布衣郎,不作外邦臣?!?
元至正十六年,李善長以“醫天下頑疥”說服王景仁,將他引薦給朱元璋。
后來在鄱陽湖大戰中,王景仁憑借高超醫術,挽救千余將士性命,獲朱元璋親賜“杏林圣手”牌匾。
大明開國之后,洪武三年擢升六品太醫院院判,主持編修《御制大明藥典》;洪武八年,兼領四品禮部祠祭司郎中,執掌太醫院與天地壇醫藥祭祀……
回顧自己的前半生,王太醫自認履歷輝煌,可如今,他的輝煌正被一人蒙上陰霾。
那個人,就是吳桐。
這個橫空出現的年輕道士,憑著一身神鬼莫測的能耐,半月之內從死囚搖身一變,成了執掌全軍防疫的大員。
二人相隔四十余載歲月,年逾古稀的王景仁常嘆自己垂垂老矣,而反觀吳桐,年不滿三十歲,醫術不僅不輸自己,反而竟大有凌駕之勢。
年富力強,醫術精湛,膽大心細,且不受控制……
王景仁不覺眼皮跳動,他平靜了七十年的內心第一次感到如此不安。
這時,藥童身子不自在地扭了扭,發出的動靜打斷了王太醫的思緒。
“為醫者,需養德修心?!蓖跆t似有不悅:“坐沒坐相,成何體統?”
“師尊冤枉?!彼幫嗔巳嗥ü桑卣f:“好男兒就該入仕為官,做師尊這樣的大人物!參禪打坐,算得什么本事……”
“你呀?!蓖跆t嘆道:“想做大官,先做學問,好高騖遠,怎成大事!”
藥童癟了癟嘴,王太醫轉而問道:“你隨軍而出,近來可有給家中寄過書信?”
“沒有?!彼幫故腔卮鸬母蓛衾洌骸拔业跐}川家中廣有田產,他老人家享福還來不及,我也不必問候吧……”
“荒唐。”王太醫用手中戥秤桿敲了敲藥童的頭:“你是真不知你娘有多想你!”
王太醫轉而問向藥女:“你呢?”
“回稟師尊,寫了?!痹谒幫梢牡哪抗庵?,藥女頷首說道:“此前驛路暢通時,我每三日一寄書信。”
“父親雖遠在萬里,卻仍在信中告誡小女:說應多學本事傍身,縱使去做個云游郎中,也可名傳江湖?!?
“嗯~”王太醫撫髯而笑:“好極。”
突然。
就在這時。
山風陡轉,檐角的太極銅鈴發出急響,十六枚卦符齊齊轉向“未濟”兇卦。
堂外隨即傳來戰馬嘶鳴,只聽雨中似有重物轟然跌倒。
王景仁手指驟然收緊,他敏銳地捕捉到——東南風裹挾著腐臭味沖進堂來,這不是普通瘟疫的惡臭,而是皮肉壞死特有的甜腥味!
老者迅速站起身,舉步走向堂外的大雨。
藥童藥女面面相覷,二人全然不知發生了什么,只得趕忙跟了上去。
一朵紙傘走進雨中,王太醫看到,堂外藍朔樓正用力揮鞭抽打著倒地的戰馬,那匹棗紅馬因為踩到了濕滑的石板,正摔躺在地,倒在王太醫的堂前。
當看到王太醫的時候,藍朔樓的眼神中也劃過一絲訝異。
藥童一見是他,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正要開口,卻被王太醫伸手攔住。
“天意……天意啊……”王太醫喃喃自語著,他徑直走上前去,朗聲問道:“山上山下,自有斥候往來聯絡,藍百戶何必親往?”
藍朔樓不屑地瞥了老太醫一眼,他從心底里就瞧不上這個迂腐的老儒,所以并未答話,只是一味地催促著戰馬快點站起來。
王太醫也不惱,他走上前去,低聲說道:“那小道士遇到大麻煩了,是也不是?”
藍朔樓頓時一驚,難以置信地抬起頭看向王太醫。
“你是從何得知?”藍朔樓的聲音中透露著警惕。
“老夫行醫救人的時候,你倆的爹都還在娘胎里呢?!蓖跆t說罷,語氣陡然變得嚴厲:“你身上的腐味不似尋常瘟疫,老實交代,你等可是在營中……發現了天花?”
“天花?!”
聽到這個恐怖的名字,藥童藥女頓時發出一聲驚叫,二人齊刷刷向后退去,臉色瞬間被嚇得煞白。
迎著老者銳利的目光,藍朔樓咬牙點了點頭。
“天意,天意啊?!蓖跆t嘆息一聲,道:“想必那后生已是窮途末路,無計可施了吧。”
“吳道長妙手,自會想出辦法?!彼{朔樓扶正缽胄,拍著腰上的金批箭大聲說:“他囑咐我去感通寺封閉山門,他獨守瘴房,肯定會有辦法的!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這般烈疾,豈是單憑一腔孤勇就可逆轉的?”王太醫厲聲說道,聲音像淬過冰的銀針,刺得藥童藥女不自覺地縮了縮脖子。
“你這莽漢只知逞兇斗狠,不懂也就罷了,可他心里絕對清楚得很!”
王太醫白眉倒豎:“他現在已是束手無策!只能任憑天花蔓延下去!恐怕不出月底,整座蒼山就是一片漫漫墳場!”
聽著老太醫的怒喝,藍朔樓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此時那匹戰馬已經站了起來,他默默踩上馬鐙,翻身上馬。
“您說的對。”雨滴敲打在他的盔甲上,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但我必須幫他,哪怕毫無希望?!?
說著,他催馬前行,重新步入大雨中。
突然,一聲蒼老而有力的斷喝從身后傳來:
“慢著!”
藍朔樓下意識勒住馬韁,他回頭看去,就見王太醫正緊緊盯著自己。
在那雙明亮了七十年的瞳孔里,閃爍著一抹與這份沉穩不相稱的毅然決然。
“取為師的那方鉛盒來?!蓖跆t聲音低沉,對身后的藥童命令道。
藥童不明所以,只好遵命跑進內堂,抱來了那方師尊帶了四年,卻四年都不曾打開的銀灰色鉛盒。
當帶著封條的鉛盒被王太醫親自遞進藍朔樓手里時,老人的眼眸中似有波光流轉,仿佛完成了一場莊重的傳承。
“這是……?”藍朔樓抱著沉甸甸的鉛盒,面對王太醫異樣的神情,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是四年前兗州大疫時,老夫曾在瘴癘之地,取下的天花痂皮?!崩咸t一字一句,鏗鏘說道。
這是當年他在一名垂死女孩臂上取下的金盞痘,最毒也最純,后又歷經九蒸九曬,方才封匣保存。
他始終隨身攜帶著這方鉛盒,結果這一帶,就是整整四年。
王太醫將馬韁塞到藍朔樓手里,在藍朔樓回身拜謝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望善用之!”
暴雨更急了。
王景仁望著一人一騎護送鉛盒沒入雨幕,忽然想起洪武五年的那個春夜。
彼時他伏案編纂《御制大明藥典》,親手寫下“天花無救,唯以人痘之法可搏一線生機,然此法鋌而走險,望善用之。”
“師尊……您為何幫他?”這時藥童湊上前來,忍不住發問:“那吳桐前幾日還駁了您的……”
銅鈴在風雨里叮當亂響,蓋過了老人喉間的那聲嘆息。
“同行相爭,古來有之,但不能苦了百姓?!?
他何嘗不想看那狂生碰壁?可當年那女孩咽氣前,曾抓著他的袖角,說著:“阿爺,割我的皮走吧……”
那聲低語洞穿光陰,與此刻遠處病患的呻吟漸漸重疊成一把刀,正正抵在醫者的良心上。
四年前,他從女孩身上取完這痂皮,曾連服四十九日黃連解毒湯——不是畏死,是怕這份寄托無人傳承。
如今,他卻要親手把這珍藏的毒種,交給那最忌憚的人,當真是天意難測,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