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期盼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

1973年的秋天,大伯李萬元帶來了渭頡城的師傅,自己燒磚,就在大隊部空場的東側,墊起了高高的莊戶,蓋起了一明三暗四間立磚房子,后鄰就是過道屋和大門朝北的王志信家的房子,后來被劉玉華買下。這座房子是典型的固安風格,前出一廊。父親在院子里東墻根種下一顆小槐樹兒。在余下的大片空地上種上滿院的煙草。頭搬新房前不久,隊里分了茄子,爺爺等做飯時卻一個茄子也找不到了。原來是被小小的我一趟抱一個,不到半天功夫,全部抱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的家中。

我家東莊戶坡上種滿了鬼子姜,坡下一路之隔就是生產隊的菜園子。我就是在每次午餐炒菜前被大人鼓勵著去園子里掐蔥花時,開啟了童年最初的記憶。而記事之前的那些事情,都是聽大人們后來告訴我的。那是很大的一片菜園,周圍用望日蓮桿圍成籬笆墻。一畦一畦的蔬菜,有小蔥兒、有茄子、有青椒、有白菜、還有綠油油的韭菜和大蔥。每次我都是先望望北邊,高高的莊戶坡上坐著的負責看園子的白胡子老爺爺(人們都叫他神仙二爺),看他根本不理睬我,才趕緊跑下坡,打開籬笆門兒,沿著菜畦田埂跑到綠油油的小蔥畦邊上,小心翼翼地掐兩根蔥葉兒,然后高興得原路跑回家,交到爺爺手里。

打醋更是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大人總是等做飯時,發現沒有醋了,才把瓶子和2分錢遞給我,于是我就一路快跑著到代銷點去找寶三爺或著香萍姑姑打醋。回來的路上肯定要偷偷喝上幾口的……,記得有一次替爺爺打青醬(文安叫醬油),照喝不誤,結果咸的咽不下,直接吐出來,真把我齁的夠嗆……

在我的記憶中,爺爺的脾氣特別大,我不只一次親眼見他邊發脾氣邊把茶碗一個個扔到他自己頭上落地摔的粉碎,嚇得父親母親和姑姑大氣都不敢出。有一次點爐子,接連點著了幾根火柴,可就是點不著爐堂里的劈柴。轉身之際,火爐里的劈柴呼地著火了。他立即走出去從水缸里舀來水,潑到火爐里把火澆滅。爺爺秉性耿直,記得有一天,爺爺騎自行車帶我去城里趕集,在土產公司排長隊買鐵絲。突然進來個中年男子,售貨員立刻叫著那人的名字示意他到前面直接買貨。爺爺一看立刻從隊伍中走出來,站在秤上操著天津口音大聲質問售貨員:“大家伙都在排隊,你憑什么先賣給他?”那個男子只好主動灰溜溜地向隊尾走去……

我也有犯原則性錯誤的時候,那是一個傍晚,在我家后鄰劉玉華家的后房沿兒過道屋門口,我看著王家三奶奶正在吃著什么。三奶奶于是叫我“小玲玲,回家拿茶碗來。”我跑回家拿了茶碗送過去,她卻走進北邊的小胡同里,不一會兒,盛了一茶碗豆餡兒。“你吃吧!”我端著茶碗跑回家,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又甜又香的東西,沒幾口就吃完了。然后順其自然地就直接拿著空碗跑下坡,又跑上坡,直奔三奶奶家。大人發現我不見了,一尋思準是去要豆餡了。父親從后面追上來,瞪大了眼睛,嚴厲得把我抱了回去,一進家門就直接把我放在東面爺爺那屋的地上。然后立即搬來那張桔黃色80厘米見方的吃飯桌子堵在門口,我特別驚訝,一個人在屋里呆了很久,哭沒哭,后來怎么被放出來的,都不記得了。但是從那以后,無論誰,無論給什么吃的,也不敢要了。

父親是二隊的隊長,農忙下地干活掙工分,每天晚上帶著我去小隊部記工分同時領第二天的農活兒。冬天便去挖海河,管飯給記工分。跟他一起挖河我們村人中,關系最好的當屬王宏圖和勒宗大伯叔侄二人。特別是勒宗大伯,跟我父親關系極好。他白天干活,晚上自已在燈下看醫書自學中醫,學習針灸時則從自己的身上練習體驗。

那年秋天,父親騎車帶著我去董各莊東的開洼里拾柴禾。那里是大片大片的洼淀,地廣村稀。他拾了兩大捆棒子秸。捆在車子后座兩側。回來的路上,路過一座大橋,我們停下來將自行車靠在橋欄上休息。我們倚著欄桿玩兒,父親抽著煙。橋下是波光粼粼的大河,河兩畔是成行的碧綠的垂柳。河里不遠處有一條小船,船上坐著一個老爺爺一個老奶奶,老爺爺一手端著瓷碗,一手拿著筷子,正在吃金黃色的嘎嘎湯。讓我奇怪的是那位老奶奶,她座在船頭上,悠閑地望著遠方,而她的臉上,糊著一大塊深黑色的泥巴。我禁不住問道:“爸爸,那個老婆兒臉上怎么有那么大一塊泥?”父親當時就笑出了聲:“人家那是胎記,不是泥!”說完還朝那二老招招手。那二老也點頭微笑著回應。

冬天,父親在自行車后面的小花筐里裝滿了煙葉。帶上桿兒秤,把我抱上前面的大梁,就去東邊的灃各莊賣煙葉兒,他在當街吆喝了很久,也沒有賣掉一份煙葉…...

媽媽講的睡前故事里大都有鬼,愛聽,但是很害怕。有一次晚上,他們用紙剪成傻丫頭端著簸箕,老頭兒拿著大鎬,粘在窗戶紙上。父親拿著煤油燈在外面左右搖晃,媽媽摟著我在炕上看,晃動的燈光閃耀下紙人都在搖動,快看:“傻丫頭簸簸箕啦!老頭釗地啦!”看得我特別開心。

到了晚上,父親便會邊講故事邊哄我入睡,《砍月桂的孩子》、三岔河口《南蠻子憋寶》呀!故事曲折動人,好聽極了。砍月桂的孩子故事梗概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從前有兩個小孩一起去打草,心眼壞的小孩提議兩人一起先把他的筐打滿再打另一個小孩的。等到把第一筐裝滿草后,壞小孩兒趴在草筐上喊肚子疼。那個好小孩便說;“你先回家吧!”壞小孩一聽背上草筐就回家去了。好小孩獨自留下來繼續打草。過了一會兒,突然跑來一只小兔子,到他跟前就倒地不起了。小孩一看是一只受傷的小兔子,屁股上插著一支箭,就把它抱起來放在筐里,浮頭兒蓋上一些青草,一位獵人跑過來,問道;“小孩兒,看沒看見一只兔子,屁股上帶著一根箭?”小孩兒搖搖頭,獵人走遠了,小孩無心打草,背著小兔子回家了。他買來了藥,給小兔子取出箭頭,敷上藥,并堅持每天換藥。小兔子在他的細心照料下很快好起來。第七天的時候,小兔子不見了。小孩兒正著急到處找呢,突然窗臺上落著一只特別特別大的兔子。對小孩兒說:“小孩兒,你別找了,你的小兔子走了。它讓我把這粒南瓜種子交給你。”小孩兒把種子種到院子里,辛勤培育,澆水除草。不久便長出一個大大的南瓜來。好小孩兒把南瓜摘下來,一刀劈開,可把他高興壞了,里面都是金燦燦的金子。好小孩兒有錢了,蓋了新房子。好小孩兒發財的消息傳到壞小孩兒耳朵里,來到好小孩兒家找他詳細問明了經過,隨后一個壞主意產生了。他從集市上買來一只小兔子,然后安排人用木棍將小兔子痛打,正打著他進來說別打了別打了,將小兔子救下。然后給小兔子抹藥療傷。一只大兔子突然出現在窗臺上,對他說:“小孩兒,你救的是只凡兔,不會給你什么的,這粒南瓜籽你拿去吧。壞小孩兒非常高興地種下種子,辛勤得澆水除草,僅僅三天時間,就結出南瓜,很快南瓜長的跟一間房那樣大,壞小孩滿懷希望得拿刀砍下去,沒承想從裂縫處飄出一縷青煙,形成一個巨人,一把把他夾到咯吱窩下,飛上天去,一直飛到月亮上,月亮上有棵高大的桂樹,桂樹上掛滿了金子。壞小兒孩高興地剛要去摘,搗藥的玉兔對他說,你不如把樹砍了把金子全部扛走多好。壞小孩兒一聽非常高興,不一會兒,玉兔就抱來一把斧子交給壞小孩兒,小孩兒砍一下,樹上的傷口馬上愈合,又砍一下,又馬上愈合,壞小孩兒剛要停下休息,兔子馬上跑過來掐住他的脖子。壞小孩只好在那一下一下的砍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砍到今天。最后父親告訴我:“這個故事名叫《砍月桂的孩子》。”我聽的特別認真,也特別過癮。《南蠻子憋寶》只記得一個人在水里跟什么大戰,舉藍手岸上的人就舉藍旗,舉綠手岸上的人就舉綠旗......

再大些,我就能把火筷子一端的圓孔上系上長長的細麻繩。麻繩末端系上兩根小細柴棍,去村南邊的小樹林兒穿樹葉了。還能背上父親親手編的小背筐,拿上小鐮刀,跟大華、三嬡、老四一起去打草打菜、拾柴火了。傍晚時分,便經常拿上小玻璃瓶兒,去大坑南邊小樹林里拾黑蓋子蟲兒,回來給雞做點心。冬天的午后,就帶上土簸箕,去大隊部彈簧廠附近的煤灰堆上撿沒有燃盡的煤球兒。大人農閑時則用荊條編框,用高梁頭刨笤帚。而我老姑則跟王宏圖的小女兒一起用泡好的蘆葦織席打蓋墊(鍋蓋),還有兩位天津知青姑姑經常來找老姑玩兒,她們兩個人的衣著十分干凈整潔,腦后都梳著兩條烏黑的長長的大辮子。一個是1970年下鄉的秀珉姑,一個是1974年下鄉的桂嵐姑。她們三個人經常帶我去外村看電影。灃各莊、寒磨都去過,“地道站”、“白毛女”、在露天的空場上放電影,每次都從頭看到結束,回來的路上還津津有味兒地討論一道兒。

1974年4月,我妹妹出生,妹妹在小她一歲半的弟弟出生后便寄養在固安渭頡城大伯家里,后被送到馬莊我姥姥家里照顧。大概三歲了才被接回家來。每當父親母親議論大伯想要收養妹妹的時候,爺爺總是好心提醒一句:“再大些他們會更愛要!”

1975年的秋天,二伯用大汽車從天津給拉回來了煤。父親和文忠、小毛在村北的空場里燒了一窯紅磚,燒好的紅磚拉回家在院子南邊的糞場上碼成一個磚垛。這是給大伯蓋房子預備的主要材料。那天特別熱,媽媽怕我在窯地熱壞了,托付來自勝芳的二姑奶奶帶我回家。二姑奶奶個子不高,微胖,穿著講究,四方臉,大眼睛、又眼皮兒。一臉的慈祥寬厚。她是我見過的跟我說話最溫和的大人。二姑奶奶婆家在勝芳,家里開著制鞋廠。生活條件特別好,只是沒有孩子。后來才知道她叫大蘇。是我父親的叔伯姑姑。

1976年1月27日黎明(農歷臘月二十七),臨產的媽媽夢到外屋灶臺前燃起了熊熊大火,火苗直撩到了屋頂上一捆捆的高粱靶子上。頃刻夢中驚醒,發現弟弟出生了。媽媽特別高興,都說火意喻著財。相信這個兒子的到來能給這個貧窮的家庭帶來財運!弟弟長的特別瘦小,父親給起乳名“老豆子”。不久媽媽回姥姥家,舅舅給起了學名“李志軍”。直到多年后,媽媽依然多次提起弟弟出生時她夢境中的那場大火。

我家前面是一個特別大的大糞場,糞場里有多處儲存白薯白菜用的地窖,管理大糞場的是一位面帶慈祥的中年男子,他每天從各家各戶的茅房里淘了大糞,用扁擔挑到大糞場,攤開曬干,倒碎,做成供隊里上地用的肥料。他五十上下的年紀,雙手粗糙,滿面塵灰,連臉上、手上的皺紋里都充滿了永遠洗不掉的泥漬。地地到到的老農民本色。我每次看見他,他都是樂呵呵的,特別是挑著大糞的時候,扁擔隨著他腳步的節奏一顫一顫地,嘎支嘎支地響著,于是他亨起了小曲兒,唱唱嗚嗚的。那臭轟轟的氣味兒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情。他脾氣還特別好,從來沒有發過煩。他就是王宏圖大爺,是個苦命的人,小時候父親沒有了,闖關東回來的,媳婦丟下他和兩女兩兒,(瑞琴姑、小學姑、邦叔哥哥、邦叔)早早的就離世了。再后來,十七八歲的大兒子也因病去世了。老母親跟著他們一起艱難度日。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乃人生三大不幸,洪途大爺百分百命中!我曾好奇地問父親:“爸爸,為什么總是洪途大爺挑大糞?”父親沉下臉若有所思:“因為他的爺爺、父親過去是咱村的地主。劃分成分時給他家劃的地主。成分高!”“那咱家呢?”父親回答說:“咱家是下中農”。媽媽在一旁補充道:“仗著他們把日子給糟了,要不然咱家跑不了地主富農,瞧著在村里受氣的吧!”我一臉茫然,只知道成分高不是好事!

1976年夏天的一個后半夜兒,睡的正香,大人喊地震,媽媽拉著我往外跑,父親一把把弟弟妹妹連被子一起抱起,往屋外跑。村民們議論最多的就是地震,院南邊下坡大伯的磚垛倒成一片。聽說天津震感歷害,父親很快便把天津二伯家的峙魁哥接回來。許多村民不敢在屋子里睡覺,好多個夜晚,我們跟所有村民一樣睡在下坡開闊地方搭起的地鋪里。

過年的時候,固安的大伯便攜大娘和大丑峙強兩個哥哥來文安跟我們一起過年。大伯做的豬皮凍和洗的面筋特別好吃,“小玲也愛吃我做的肉皮凍兒!”大伯看我大把攥著筷子夾著肉皮凍,高興地說。大我三歲的大丑哥在盤子里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肥肉,拿筷子夾起來,為了饞我,故意在我面前晃著顯擺。我一筷子就搶了過來,一眨眼功夫就美美地吃掉了。逗得所有大人哄堂大笑。

三十晚上,大丑哥把枕頭放在我頭上說:“腦袋頂著別動,掉了就揍你!”逗得在場的大人無不開懷大笑。這是我對過年最早的記憶。

初一吃餃子,父親特意在爺爺的座位旁多放一副碗筷,多搬一把凳子,放一碗餃子。說是給奶奶的。

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聽到下坡大汽車喇叭響了,一準兒是天津二伯回來了。二伯一進門就會微笑著把二娘特意給我買的新衣服、新綢子拿給我。

一天大娘突然笑著問我:“小玲,你大伯好還是二伯好?”我脫口而出:“二伯好,二伯老給我買新衣裳!”在場的又是一片笑聲。大娘笑著說:“你大伯沒錢,有錢的話也會給你買!”

初二那天,未來的老姑夫給了我一張5毛錢的紙幣。我如獲至寶。初五那天,父親和母親白天就開始找我要這5毛錢。我不給,他們就輪流找我,瞪著眼睛,甚至威脅我!就差上手搶劫了。到了晚上頭睡覺,高低到末了,那5毛錢讓他們奪走了。我跟爺爺在一個屋睡覺,頭睡著覺之前我始終委屈地不停得哭泣。而爺爺則在一旁時不時的安慰兩句:“你哭什么!找他們要啊!找他們要回來啊!”

母親偶爾帶著我們三個孩子去街上買冰棍兒、糖果等零食,始終是弟弟、妹妹每人一份兒。而我,只能在一旁默默看著直到他們高高興興地吃完。母親的區別對待讓我從小養成什么也不跟別人爭、而且沒有我的是很正常的懦弱性格!

記得一次老姑和老姑夫帶著我們仨上街去玩兒,在賣炸糕的攤位上,老姑給弟弟妹妹買炸糕,竟然買了三個,有我一個。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聽說、第一次吃炸糕,第一次得到了平等對待。

這年,父親母親陪著老姑去天津籌備嫁妝,自己買了跟老姑家一樣的橢圓形的表。放在我家桌子上。老姑住的套里間里鏡子、梳子、臉盆、毛巾,還有大伯二伯送的枕巾,還有新被新褥子。擺的炕上、炕下到處都是。來找爺爺看病的,頭走都不忘了祝賀一句。爺爺便心花怒放,喜笑顏開。還有個別人看見我在地上跑著玩兒,就跟我說:“玲玲,什么時候給你也買這么多嫁妝啊!”爺爺立馬笑著說:“等到她那時候,肯定更好,肯定更好!”

當年冬天老姑出嫁前,大伯大娘全家都來了,大丑哥小嘴兒天天念叨著:“給兩塊不下車,給五塊不下車,給十塊還不下車,給二十揍下車!”

原來,這里有押包袱的婚俗。新娘被婆家人接下車后,婆家人搬嫁妝下車前,得先給車上押包袱的小男孩兒紅包。得到小男孩的允許,方可卸車。

老姑出嫁那天,家門口東下坡從城里來了兩輛大馬車,每匹馬的額頭上都戴著一朵大紅花。人們把嫁妝裝上車,把大丑哥抱上去,大丑哥一臉嚴肅地坐在包袱上。瞪大眼睛守護著他的職責......

待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老姑安安穩穩地坐上車。馬車便風風光光地向城里跑去.....

那時候,春天是最難熬的,因為青黃不接。去年的儲存年前年后就吃完了。到新糧下來至少還得三個月。這個春天依然如此。如果能吃上個最愛吃煮雞蛋,是過年也不會有的待遇!早晨醒來,發現枕邊有一枚熱乎乎雞蛋,我非但沒有一絲高興,反而悵然若失。因為我太知道這個雞蛋意味著什么了。早飯時,爺爺把那一枚雞蛋去皮兒切成彎月形的八瓣,整齊地擺放在小碟子里,黃白分明,宛如一朵剛剛綻放的望日蓮。煞是好看,更逗人的饞蟲兒!”“你媽媽他們都去固安馬莊你姥姥家了。”我問爺爺:“去幾天?”“五天”。這五天,我除了打草打豬菜剁豬菜。還要抱柴禾幫爺爺燒火做飯,飯后刷完碗,難點就來了。熱好刷鍋的泔水倒進豬食盆,把剁碎的野菜和麩子攪拌好豬食,倒進豬圈的食槽里。豬用長鼻子拱上一拱,根本不吃。第三天就餓的不停的叫喚。特別是到晚上,叫聲更大。爺爺被豬吵地睡不著覺,氣極了,就把燒的滾燙的泔水一股腦倒進豬食槽里,豬尖叫一聲就不再叫喚了……,等天亮了則正常吃我給倒的豬食兒了。

我簡直度日如年,好容易盼到第六天,只要聽到遠處公路傳來汽笛聲,就跑出去沿著東房山下的小路向遠處張望,每次都是失望而歸。“爺爺,媽媽不是說去五天嗎,這都六天了,怎么還不回來?”“她好容易回趟家,就讓她多呆幾天唄!”我這才知道,原來大人可以說了不算!還振振有詞!第七天、第八天,我干脆就坐在小院西南方向的門口木頭門檻上等著、望著、盼著……這樣整整盼著過了五天,五天啊!一共連來帶走十天。第七天到第十天,我幾乎每天都是以淚洗面。那次媽媽回來后,她去哪兒我就去哪,我象跟屁蟲兒似的樂顛顛在她后面跟了好久……

夏天的午后,我經常跟小伙伴一起,拿上小竹簍和小竹竿,到小樹林里,到大道兩旁,望著大樹捅知了皮兒,就是蟬蛻。攢多了可以賣給城里的藥材店。但是等我們帶著一大蛇皮口袋蟬蛻高高興興地去到藥材換錢的時候,人家卻不收了。后來,家里有了收音機,還是臺式的。比一般常見的磚頭大小、黑色那種還大得多。每天傍晚7點,隨著小喇叭歡快的音樂聲響起:“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則是我們三個孩子最快樂的時光。孫敬修爺爺講故事的聲音更是耳熟能詳。

記得一天午后,我頭圍著蘭色的折成三角形的圍巾,背著父親為我編的小筐頭兒,打了一筐頭兒野菜往家走,在東房山處看到桂嵐姑正朝我微笑。于是放下筐頭,姑姑問我:“玲玲,你這是打的什么菜?”“這是馬齒菜,豬愛吃。曬干了咱也可以做菜餡兜包子吃,這是曲菜,蘸醬好吃。東邊地里、大溝邊上好多呢。這是曲碼溜,酸甜兒,剁碎了喂豬的。這種細葉的是燕舌兒,開水焯了做餡包子。我突然想起父親說的話,我出生后10多天,奶奶從天津趕回來,進門摟著我失聲痛哭:“跟人家天津市的孩子比,咱這孩子,就跟小狗子似的拉扯著”。于是仰頭兒問道:“姑姑,天津什么樣呀?”桂嵐姑蹲下身子,邊幫我把要掉落的圍巾系緊,邊溫和地回答說:“過兩年你上學了好好念書,等將來長大了上天津找姑姑,姑姑帶著你好好逛逛天津衛……”

秋后,人們都傳城里開了廟會,媽媽給了我五毛錢,讓我自己去城里趕廟會,第二天我早早就起來,出村西南,沿王家墳、劉家嘎達,過了大莊子,很快就到了東關老姑家,稍做休息就沿著老姑家向南,右轉,過了賣水的開水鋪,大青磚砌成的文安高大的拱形城門洞就巍然屹立在眼前了。門洞高5米,寬4.9米,門洞外正上方鐫刻著大大的“文安”二字。連接門洞的兩邊是長長的大青磚砌成的斷斷續續的高4-6米環城古城墻。文安縣的城墻,城池大規模初建是在后周顯德六年(959年),由世宗下令“發濱棣丁夫數千城霸州,命韓通董其役,修建翌年就到了宋代(960年)宋以霸州治文安,做為霸州的州衙治所,建成使用至金代,之后做為縣城使用,經歷代修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從古老的城門進來,右手邊上青磚建筑大門上方“一村學校”四個大字,再往前步行100多米在丁字路口左轉向南不遠就到了小十字街,過了小十字街一直向西遠遠就能望見廟會現場了。迪斯科的重型舞曲夾雜著鑼鼓聲、喧鬧聲、叫買叫賣聲、還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人聲鼎沸。這里一排排的小吃攤位,炸果子、炸炸糕、燒餅夾肉、煮螃蟹、香味直鉆鼻孔,讓人不舍得離開。再往前就是一排排賣衣服的、賣鞋帽、針頭線腦的、甚至鍋蓋草鞋的,擺茶攤的。琳瑯滿目,令人目不瑕接。隨著擁擠的人群,右拐往北走不遠,就來到北邊的一個特大的空場。這里搭起好幾個高高大大的帷帳。門口都豎立著大捆大捆的紅皮甘蔗和綠皮甘蔗,地面上鋪滿厚厚的一層甘蔗皮。從帷帳上面的圖畫和守門賣票人的吆喝聲中不難得知,帳子里面有耍猴子的、耍雜技的、跳迪斯科的、拉洋片的、演皮影戲的、說大鼓書的,讓人納悶兒的是,我始終沒有看到廟啊!我一直逛到太陽西斜,也沒舍得打一張門票。頭離開在賣螃蟹攤主的誘惑下花五分錢買了兩只大螃蟹,在攤位邊上吃完了,想起爺爺喜歡包餃子在餡里放碎果子,花兩毛錢給爺爺買了半斤炸果子,花5分錢買了幾塊糖,到了老姑家把糖塊遞給小表弟。老姑有些不解地問:“小玲,你買炸果子干什么?”我回答說:“給爺爺買的,爺爺愛吃炸果子!”老姑聽了禁不住脫口而出:“小玲開始懂事兒啦!”她驚喜地看著我,目光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我帶著剩下的兩毛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南和县| 刚察县| 清涧县| 呼和浩特市| 天等县| 芦山县| 四川省| 潢川县| 汝州市| 石门县| 仙游县| 大洼县| 上虞市| 安吉县| 博罗县| 武强县| 二手房| 同仁县| 青海省| 施甸县| 九台市| 凤台县| 遵化市| 华阴市| 琼海市| 多伦县| 石首市| 伊宁县| 京山县| 太保市| 兖州市| 奉贤区| 灵川县| 无棣县| 文安县| 垦利县| 阳山县| 阆中市| 且末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