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西北鄉,有個名叫董小乙的人。這董小乙平日里專靠趕驢當腳夫來維持生計。因為他走路的速度特別快,就得了個綽號叫“追風鬼”。
有一天,董小乙像往常一樣,送客人到了張秋這個地方。送完客人后,他便踏上了回濟寧的路。行至途中,迎面碰到了一個婦人。那婦人瞅見董小乙,便上前問道:“你這是要到哪里去呀?”
董小乙老實巴交地回答說:“回濟寧呢。”
婦人一聽,接著說:“那能不能順便帶上我呀?”
董小乙心地善良,想都沒想就說:“行啊!”
于是,那婦人就輕巧地跨上了小毛驢,董小乙則拿著鞭子,在后面不緊不慢地跟著。他們就這樣走了好幾里地,來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婦人下了驢,找了個地方去小便。等她小便完后,突然捂著肚子,哎喲哎喲地叫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婦人坐在地上,抬頭看著董小乙,問道:“你成家了嗎?娶媳婦了沒?”
董小乙聽了,無奈地用兩只手拍打著大腿,苦笑著說:“唉,你瞧瞧我這家里,窮得叮當響啊!連糊口都成問題,哪還有錢娶親吶!”
婦人聽了這話,眼珠一轉,笑著說:“那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你看行不?”
董小乙一聽,心里覺得挺奇怪的,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天快黑了,你可別拿我尋開心啦!”
不知不覺間,兩人就到了董小乙的家。只見他家門上掛著一領破席子,屋里除了一床破草墊子,幾乎沒什么像樣的東西。可那婦人臉上絲毫沒有嫌棄的意思,一進屋就說:“我不走了,就留在這兒啦。”接著又說:“我這兒有三兩銀子,明天你進城去買一塊綢子,我給你做件衣服。”
當晚,董小乙就和婦人同宿在了一起。
第二天,董小乙按照婦人的吩咐,進城買綢子去了。等他買完綢子回來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又過了一天,婦人把綢子拿出來一看,發現上面居然被蟲子蛀了幾個小孔。她頓時火冒三丈,生氣地對董小乙說:“你看看你,辦個事兒這么粗心大意的,就你這樣,怎么能夠成家立業呢?”說完,她就轉身到廚房做飯去了。
飯做好后,兩人吃罷飯,婦人就催著董小乙到綢緞鋪去換綢子。董小乙心里也挺窩火的,氣咻咻地跑到綢緞鋪,和鋪里的人理論起來。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的,各執一詞,爭執得不可開交,一時半會兒誰也說服不了誰。
就在這時,那婦人也不慌不忙地來到了綢緞鋪。只見她三言兩語,說得條理清晰、合情合理,綢緞鋪的鋪主聽了,覺得她說得挺在理,就趕忙送上茶來,表示感謝。董小乙因為剛才和鋪主吵了半天,口渴得厲害,看到茶端過來,也顧不上多想,端起來就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
誰知,剛喝完茶,董小乙就突然躺倒在地上,七竅流血,當場就斃命了。那婦人一見這情形,“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邊說:“你們看看啊,這綢緞鋪的人太狠心了,用茶毒死了我丈夫啊!我要到州府去喊冤告狀,讓官府給我們做主!”
綢緞鋪的鋪主一聽,心里可就慌了。他心想,這事兒要是鬧大了,到時候有理也說不清啊。為了息事寧人,他只好拿出五百兩銀子,遞給那婦人,希望她能就此罷休。婦人接過銀子,騎上驢子,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后來,有知道內情的人透露說,其實早在董小乙買綢子回來的那天,那婦人就悄悄地用香火在綢子上燒了幾個小孔。而第二天叫董小乙去換綢子的時候,她早就偷偷地在飯里摻上了毒藥。她算準了藥性即將發作的時候,趕到綢緞鋪,故意制造出董小乙喝茶致死的假象,以此來訛詐綢緞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