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戲子皇帝死于戲子的預言
- 推背圖傳奇:袁天罡、李淳風的驚世預言與奇幻人生
- 順衍
- 1428字
- 2025-03-12 18:23:01
讖曰:
五人同卜,非祿非福。
兼而言之,喜怒哀樂。
頌曰:
龍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戲,東兵百萬入秦川。
《推背圖》此象蘊含深意,“五人同卜”巧妙拆解出“從”字,“兼而言之”則清晰指向“謙”字。“非祿非福”預示災禍將至,“喜怒哀樂”道盡人生無常。
李存勖崛起之初,被尊稱為晉王。他歷經十六年艱苦卓絕的奮戰,終于一舉滅掉后梁,登基稱帝,成為后唐莊宗。稱帝后,他將都城由太原遷至洛陽,一心增強國力。此后,他先后降服岐地、吞并蜀地,大河南北及關中西川皆納入版圖,聲威赫赫,震懾四方。
然而,隨著功業漸成,李存勖漸生驕逸之心,勤勉治國之態不再。他或是縱情游獵,或是深居后宮,與伶人尋歡作樂。為取悅寵愛的劉夫人,他時常粉墨登場,與優伶在宮廷中嬉戲玩耍,戲子們稱他“李天下”,他也欣然接受。
李存勖對歌舞戲劇的癡迷,使得眾多戲子在宮中得勢,進而干預朝政。諸如陳俊、儲德源、敬新磨、郭從謙、景進等人,皆憑借伶人身份獲取權勢。其中,景進最為得勢,常將民間諸事奏報李存勖,李存勖則將其視為眼線,用以掌控朝廷局勢,就連將相都對他敬畏三分。
李存勖本以英武聞名于世,強兵猛將皆難與之抗衡。但如今的他,與昔日那個知人善任、披甲枕戈的英勇之主判若兩人。
常言道:“驕則思佚,佚則思淫。”劉氏憑借美貌將李存勖牢牢掌控,致使宮廷秩序紊亂,妾室與正妻名分顛倒。加之李存勖年事漸高,又聽信讒言,猜忌老將,甚至殺害功臣郭從韜,此舉引得兵民怨憤,叛亂此起彼伏。
亂兵紛紛擁護李存勖的養子李嗣源起兵。起初,李嗣源有所顧慮,但其女婿石敬瑭力勸他舉兵奪取大梁。歷經數年混戰,公元926年,李嗣源率領大軍直逼汜水關。急報傳入宮廷,朝野上下一片驚惶。李存勖決定親自率軍前往汜水關救援。
這年四月一日,李存勖出征事宜皆已安排妥當。數千騎兵整齊列于宣仁門外,數萬步兵嚴陣守候在五鳳門外,只等御駕閱兵后即刻出發。此時,李存勖正在用早餐,忽然聽聞皇城興教門口喊聲震天。他深知局勢有變,即刻召集近衛親兵,親自率軍前往鎮壓。
李存勖率軍來到中左門,只見亂兵已沖破大門,喧囂不止。而指揮亂兵的,正是昔日的伶人郭從謙,此時他擔任兵馬直指揮使。李存勖見狀,怒發沖冠,拍馬挺槍,直向郭從謙沖去。
郭從謙并非能征善戰的大將之才,與李存勖交戰數回合后,便漸露敗勢,只得拍馬而逃,亂兵也隨之四散逃竄。
李存勖迅速關閉城門,著手整頓兵力,并派遣中使前往宣仁門外傳喚騎兵統將朱守殷,打算徹底剿滅亂黨。然而,朱守殷卻趁亂溜走,不知去向。
就在此時,郭從謙又率領亂兵殺回,此次來勢更為兇猛。他們一方面采用人海戰術,如潮水般涌向城門;另一方面運用火攻,一時間,城內宮中火光沖天。未著火之處,亂兵則如螞蟻般蜂擁而入。
李存勖本欲奮力抵抗,卻發現身邊的近臣宿將已逃走大半。此刻的他雖渾身浴血,但英勇之氣絲毫不減當年,依舊奮勇拼殺。怎料,一支利箭突然飛來,深深嵌入他的面頰。李存勖大叫一聲,左右侍從趕忙上前攙扶,太監急忙喂他喝下一杯酪漿,然而,他終究氣絕身亡,年僅四十二歲。這一天,正是同光四年四月一日,故而頌曰中有“一日同光直上天”之句。
“上得天堂好游戲,東兵百萬入泰川”,這兩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李存勖的死亡以及亂兵洶涌來襲的場景。若沒有“一日同光直上天”這句關鍵表述,實難斷定此象所指正是李存勖之事。畢竟,李存勖的年號正是“同光”,而郭從謙正是他麾下的伶人。
金圣嘆對這個卦象的批注表明,此卦象預示的正是伶人郭從謙發動叛亂,后唐君主李存勖被亂兵射中這一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