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遼省人民廣播電臺
- 1984我的風(fēng)華時代
- 吃餅干的鱈魚
- 2352字
- 2025-04-02 00:02:00
遼省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
音樂編輯曲美玲今年23年,剛大學(xué)畢業(yè)分到臺里。
“劉主任,總編室剛送來的投稿。”
她推開門看見主任劉丹樺對面坐著個不到40歲的中年男人。
男人長的很有福像,胖乎乎的臉上戴著副80年代特有的茶色方正的大框眼鏡,蓋住了小半張臉。
面容憨厚,身著筆挺,不笑不說話,看起來很平易近人。
劉丹樺接過稿件說道:“小曲,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王鋼老師。”
“呀,您就是王老師,很高興認(rèn)識您”,小曲伸出白皙的手,滿臉興奮,“我們?nèi)叶际窒矚g您講的《夜幕下的濱城》,講的可真好。”
“小曲同志,你好,希望你以后努力工作。”
“謝謝王老師,我會的。”
曲美玲心里小鹿亂撞,顯然被憨態(tài)可掬的王鋼圈粉了。
沒錯,這就是后世號稱和珅界的祖師爺,演員王鋼。
他與奉臺淵源頗深,77年從文工團被借到臺里播音,直到1982年,一部長篇有聲小說《夜幕下的濱城》讓他轟動全國。
1984年,也就是今年,王鋼將被央臺評為“十大演播藝術(shù)家”。
雖然生活上可能有叫人詬病的地方,但是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講,王老師被稱為藝術(shù)家實至名歸。
這次他來到臺里正是為了拍攝劇版的《夜幕下的濱城》,要一些音頻資料。
王老師熱情的與曲美玲攀談,一旁審稿的劉丹樺難掩激動。
“好!”
“歌寫的真好,譜曲也好。竟然是以東北民間音樂元素打底,巧妙融合現(xiàn)代音樂風(fēng)格,這才是大眾所需要的。”
自從《鄉(xiāng)戀》打開了內(nèi)地流行歌曲的大門,老百姓宛如闖進新世界,一發(fā)不可收拾。
臺里現(xiàn)階段接收的音樂稿件大部分還是那些傳統(tǒng)、刻板的嚴(yán)肅風(fēng)歌曲,劉丹樺早就苦不堪言。
他是個很有抱負的人,《鄉(xiāng)戀》、《十五的月亮》紛紛受到強烈追捧,他早就按耐不住,想要親自操刀一首流行歌,可就是缺少好歌。
眼前的這首歌簡直再適合不過了。
劉丹樺看的如癡如醉,還美美的跟著譜子哼唱了幾句,直到煙頭燙了手才反應(yīng)過來。
這也吸引了王鋼的興致。
“老劉,什么歌,讓你激動成這樣?”
“老王,你也看看這首歌,真是好。”
“曲子節(jié)奏明快且富有動感,歌詞朗朗上口,而且間奏部分還標(biāo)注要夾揉著嗩吶等民間樂器,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就目前國內(nèi)流行音樂來看,能使用這么多的樂器,也就是《鄉(xiāng)戀》這首歌了,這個作者簡直就是個天才。”
劉丹樺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他是懂藝術(shù)的,后來還做到遼省人民出版社副總編。
看著劉丹樺自說自話,王鋼心里偷笑。
老劉活脫脫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嘛。
他接過歌詞,也慢慢品味起來。
“《東北的冬》,很有意思的名字。”
“大棉襖二棉褲,里頭是羊皮外面裹著布.....”
王剛不懂曲,但他能看懂詞。
用最直白的語言勾勒出東北人冬日的典型穿著,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畫面很美,讓人沉淪其中。
他拿起掛號信封,一看是錦城郵來。
“哎呦,還是個小老鄉(xiāng)。”
“老王,你們錦城還真是人才濟濟啊。”
“老劉,你也先別高興,現(xiàn)在流行歌是民俗當(dāng)?shù)溃v究的是歌曲溫婉柔美。
這首歌雖然凸顯了東北地區(qū)文化,但是曲風(fēng)可是相當(dāng)激烈,這在國內(nèi)還沒有先例,你有把握?”
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王鋼一眼指出問題所在,當(dāng)然劉丹樺也看出來了。
不過,他心里有數(shù)。
什么叫曲風(fēng)激烈?那叫熱情洋溢嘛。
熱情那是東北人骨子里流淌的基因。
不敢說火遍全國,最起碼在省內(nèi)這首歌就是王道。
其實連劉丹換這種專業(yè)搞歌的人都沒發(fā)現(xiàn),其實這就是首通俗歌曲,藝術(shù)價值上遠不如《鄉(xiāng)戀》,好就好在歌詞直白易懂,沒什么深意。
聽著王鋼潑了一盆冷水,劉丹樺不樂意了。
“老王。你個講故事的懂個啥。
算了,不跟你磨牙了,我得趕緊去趟關(guān)臺辦公室,這首歌我要定了。”
“老劉你這犢子護的......”
王鋼苦笑,突然想起什么,對著門外喊道,“老劉,我要的錄音帶啥時候給我啊。”
-----------------
云楠接過葛大軍手里的毛刷,順著膠片的折痕,以及邊緣輕輕擦拭。
80年代,膠片修復(fù)技術(shù)還不成熟。一是沒有先進的設(shè)備,更重要的是沒有人重視。
幾百年的紅木家具都能當(dāng)劈柴燒了,更何況一張不值錢的膠片呢。
大部分人就是用毛刷清理清理表面的塵土,然后封存起來,能夠留存后世的片子少之又少。
“大爺,你記住了,毛刷一定要順著一個方向,力道要緩,速度要慢,這樣清理徹底又避免新的劃痕。
污漬要用酒精兌水,不過比例不能超過7:3,否則會腐蝕膠片。
像這種折痕最好用加拿大橡膠去擦,沒有的話,可以用橡皮代替。
還有輕微卷曲的這種,你不能光靠書本去壓,可以用電熨斗一點點熨開,但要用毛巾裹上,避免燙壞。”
看著云楠的認(rèn)真臉,老頭眼眸中流轉(zhuǎn)的滿是意外和驚喜。
“你懂膠片修復(fù)技術(shù)?”
“嗯,懂一點”,云楠滿臉謙虛的點點頭。
下一句整的差點讓老頭破防。
“水平嘛?過了山海關(guān),我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的水平吧。”
噗呲,這小子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要臉。
不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云楠這些土辦法是好招。
這小子真有點東西,有這技術(shù),吃電影圈這碗飯,到哪都得被當(dāng)個寶。
云楠用這些土辦法也是無奈,專業(yè)設(shè)備至少還得等十年才能問世,不過就這些土辦法在國內(nèi)也算是領(lǐng)先技術(shù)了。
他拿起《定軍山》膠片,不錯眼珠的清理上面的灰塵,突然感覺到熱氣撲鼻,他側(cè)過身去。
“我去!”
葛大軍正貼著云楠的身子,笑的褶子都快咧到耳朵根子了。
嚇的云楠魂都飛了,差點就以為老頭好這口。
“小子,跟誰學(xué)的?”
“難道你沒聽說過天賦異稟嘛!自己研究的。”
葛大軍前后態(tài)度判若兩人。也是現(xiàn)實怪一枚。
“那個...我的意思是,你能不能教教我,我就覺得這么好的膠片實在是暴殄天物了。”
“你想學(xué),也行。”云楠嘴角含笑。
“真的?”
葛大軍激動地差點哭了,他什么時候這么厚道了。
“不過呢,你得拜我為師,畢竟手藝不能亂傳。”
這小子果然沒憋好屁,想起自己的車鏈子,葛大軍突然手有點癢癢。
“到底學(xué)不學(xué)。”
“不學(xué)我可走了。”
“你當(dāng)我誰都教呢?”
思量許久,老頭咬著牙根子說道。
“學(xué)!”
為了革命工作,叫聲師傅能咋的。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偛荒苎郾牨牽粗@些珍貴膠片毀了吧,那我就是歷史的罪人了。
“師傅!”
“哎~”這尾音拉的足有十秒鐘。
臭小子等著,有你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