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槐樹下磨金絲時,終于知道什么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張老頭從床底下翻出來的鎏金錯銀刀,刀刃上還沾著八十年代的蛤蜊油。王嬸拎著醬油瓶路過,瞅了眼我手里的金箔:“喲,這金紙比我煎餅里的薄脆還透亮!“
“輕點吹!“老頭突然從二樓探出頭,手里的紫砂壺差點澆我個透心涼,“這金箔得用處女座的哈氣潤濕...“話音未落,拆遷隊的無人機掛著條幅掠過:“非遺不創新,早晚進棺材!“
我抄起彈弓要打,老頭卻往我懷里塞了簸箕銀杏葉:“撒出去能測風向。“金箔混著黃葉漫天飛舞,無人機螺旋槳絞進金絲線的瞬間,活像只折翼的鍍金蒼蠅栽進了王嬸的豆漿桶。
“賠我的豆腐腦!“王嬸舉著銅勺追了半條胡同。我跟在后面撿無人機殘骸,發現攝像頭還在錄像——畫面里老頭正往拆遷通知書上撒尿,滋出的弧度堪比唐三彩胡人俑的壺嘴。
深夜修習錯金術時,臺燈突然爆出個煙花。老頭抄起雞毛撣子撲火,撣柄敲碎了窗臺上的蘇聯鬧鐘。齒輪蹦跳著滾進調釉的陶甕,第二天燒出的青花碗里,時針分針竟在釉面下永動旋轉。
“這叫鬼工球。“老頭舉著放大鏡的手直哆嗦,“當年小雅在冬宮...“他突然噤聲,從抽屜深處摸出個錫盒。掀開紅綢,五塊帶編號的教堂金箔靜靜躺著,裂痕正好拼成個殘缺的六芒星。
文化公司派來個小網紅直播時,我正給泥塑貼金。女孩踩著漢服裙擺跌進釉缸,手機鏡頭正好拍到她頭頂粘著金箔的糗樣。老頭突然扯開嗓子唱河北梆子,跑調的“包龍圖“配上滿屏“哈哈哈“彈幕,直播間瞬間沖上熱搜榜。
“老爺子,咱簽個MCN...“網紅剛掏出合同,老頭突然往她眉心貼了片金箔:“開過光的,防小人。“女孩頂著金箔落荒而逃的模樣,被做成表情包在胡同口循環播放了三天。
梅雨卷土重來時,地窖滲水泡軟了七十二封俄文信。搶救信紙時我摸到個鐵匣,里頭塞著張泛黃的施工許可證——“圣彼得堡冬宮穹頂修復工程,2003年8月18日“。許可證背面用口紅寫著:“爸爸,金箔要貼在心跳的位置。“
拆遷隊再次強攻那日,老頭往我手心塞了把金箔。推土機碾過門楣的剎那,我們揚出的金粉在陽光下炸成團金霧。司機被晃了眼,推土機鏟斗徑直撞碎了街角的拆遷告示牌。
“賠錢!“貂皮男舉著發票跳腳。王嬸突然掀開棉襖,露出腰間用金箔裹著的“古董“腌菜壇:“來啊!這壇子值三百萬!“拆遷隊作鳥獸散的背影里,老頭正往我后頸貼金箔:“開過光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