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日月可鑒 春風送暖
- 從日本院生開始的圍棋之道
- 刀疤九
- 3678字
- 2025-05-18 15:19:05
4月1日清晨,朝陽初升,金色的陽光灑落在日本棋院古樸的建筑上。
柏寒站在棋院大門前,仰望著這座承載著無數棋士夢想的灰色大樓。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整座建筑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機。
今天,這里將迎來新初段授段儀式,它將見證又一批年輕人踏上圍棋求索之路。
“緊張嗎?“身后傳來老師溫和的詢問。
柏寒輕輕搖頭,手指無意識地撫上胸前的領帶。
深藍底色的絲綢上,銀色暗紋反射著晨光,在少年清澈的眼底輕輕躍動,亮亮的。
藤澤一就拍了拍弟子單薄的肩膀,率先邁入棋院大門。
柏寒緊隨其后,嶄新的藏青色西裝隨著步伐微微擺動,內里的白襯衫一塵不染,腳上的黑皮鞋光可鑒人。
這是日本棋院對新初段棋手的著裝要求:必須正裝出席,以彰顯職業棋士身份的莊重。
“記住,領帶要留出合適間隙。”
更衣室里,柏寒站在落地鏡前,藤澤一就胸前的八段徽章擦得锃亮。
他邊說邊調整,“太緊顯得局促,太松又失了禮數。”
柏寒的目光落在老師手腕上那塊精工機械表上,那是自己通過職業考試后,送給老師的謝師禮,表殼邊緣已經有些細微的劃痕。
藤澤突然用力收緊領帶,喉頭的緊繃讓少年咧了咧嘴。
抬頭迎上老師帶著笑意的目光:“痛才能記住,職業棋士要時刻保持警醒。”
少年沉穩地點了點頭。
幽玄之間內,新采的百合花在青瓷瓶里吐露芬芳。
正中的紫檀木案幾上擺放著一座黑漆鎏金的棋盤,那是本因坊家傳承的御城棋專用棋盤。
四角包著的赤銅鎏金角飾在燈光下泛著幽光,二十三代本因坊指尖摩挲過的棋盤,靜靜地注視著六位新人。
六位新初段按入段順序站立。
二十一歲的下坂美織、十七歲的安達利昌、十六歲的大淵浩太郎、十四歲的伊田篤史和十三歲的柏寒。
與新初段培訓時多出一位,十九歲的村松大樹——來自關西棋院的新初段。
柏寒的目光落在最中央自己的名牌上,它被特意墊高了兩寸,對應的座位卻比其他席位矮了幾分。
“名牌墊高是表彰你的入段名次,座位放低是要提醒你——棋道無止境,永遠不要自滿。”
少年默默挺直了脊背。
大竹英雄理事長踏著準點的鐘聲步入會場。
深灰色的三件套西裝襯托出他挺拔的身姿,左領的棋院金質徽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沉穩有力的聲音在房間里響起。
“今日,日本圍棋迎來了六位新銳。”
“大淵浩太郎在夏季預選展現的厚實棋風,讓我們看到新一代的穩健;安達利昌凌厲的攻殺,延續了松風道場的銳氣。”
“下坂美織是女流特別試驗的優勝代表;伊田篤史和村松大樹分別獲得中部總本部和關西總本部的推薦,證明了地方棋院的活力。”
每一位新初段,在大竹沉穩有力的聲音中上前一步鞠躬致意,在此起彼伏的相機快門聲中默默退回隊列。
每個人的動作精確利落,只有伊田篤史的眼神中透出一絲慌亂。
“至于冬季采用試驗全勝的柏寒初段...”
少年上前站定、行禮、直身、后退,清秀的面容和挺拔的身姿沐浴在閃光燈的洗禮中。
大竹理事長停頓了片刻,掃過少年挺拔的身姿,老棋士的目光中似乎含著笑意和期許。“希望這份完美主義能在職業賽場繼續下去。”
田村良平手捧桐木卷軸匣緩步上前。
“下坂美織初段!”
當事務局長金川正明的唱名聲響起時,全場觀禮者的目光都聚焦在那襲淡紫色振袖上。
下坂初段的視線投向大廳正中的本因坊家棋盤。
她保持著三段膝行,停在距棋盤六尺處。雙手自膝頭滑向兩側,將褶皺撫平,再用拇指扣住袖口內襯,確保衣袖展開。
三次呼吸之間,女郎的目光從右上角星位移至天元處,最終落在左下的“水月”刻印上。
那是本因坊家棋盤的獨特標識。
隨后,下坂再以標準的棋道座禮向本因坊家傳世棋盤行禮。
以禮始,以禮終。當初禮、中禮和終禮結束后,下坂美織的右手食指輕輕點在棋盤的“水月”處。
完成對棋盤的致意后,下坂初段保持末座姿態,轉向理事長。
大竹理事長從匣中取出免狀卷軸,遞交給身旁的小林壽子五段。
下坂初段左手掌心向上平伸,右手虛扶卷軸中段,從女流棋會會長手中接過免狀。
當卷軸放入女郎手心的瞬間,柏寒聽見背后傳來相機膠卷過片的聲響。
那是參加授段儀式的記者們在記錄這一刻。
隨著徽章的授予結束,下坂美織初段站在平安時代宮娥弈棋圖的屏風前,完成著最后的拍照流程。
她保持著七分身角度,右肩微微前傾,素白的臉頰泛起淡淡紅暈。
既是禮儀完成后的激動,也是方才向千年棋盤行禮時,那縷縈繞不散的楠木幽香惹起的心跳。
女郎眼波流轉,雙腮含紅的神態,被《圍棋周刊》的資深攝影師瞬間定格。
村松大樹、安達利昌、大淵浩太郎和伊田篤史依次完成授段儀式。
每一名新初段都屏息凝神,仿佛連衣袖摩擦的細碎聲都帶著虔誠的重量。
“柏寒初段!”
少年應聲上前。
傳世棋盤前,楠腦香的氣息撲面而來,那是棋院特制的“御棋養護油“的味道。
俯身行禮的瞬間,少年耳畔忽然響起觀禮席傳來的清脆碰撞聲。
老師懷中的那智黑石與蛤貝白子正輕輕相擊,仿佛在為他滌凈心神。
柏寒明白,這是老師在為自己的棋道之路送上祝福。
轉向大竹理事長時,柏寒瞥見棋盤漆面映出自己的倒影。
十三歲少年的輪廓,仿佛正與歷代棋士的殘影重疊在十九道縱橫之間。
腦中的星藝傳出渴望的共鳴。
柏寒以標準正座屈身,雙腳拇趾相疊,代表著棋道如一的至高追求。承接卷軸時形成的三角形手勢,暗喻著三劫循環的圍棋哲理。
免狀被輕輕放入手中,少年指尖觸到紙張表面細膩的紋理,卷軸上的墨字以毛筆小楷縱向書寫,印著日本棋院的朱色印章。
證書左側記載著“平成二十一年四月一日付“的授段日期,右側則是本因坊秀哉再傳弟子的署名。
大竹英雄拿起職業棋士徽章,少年雙手接過。
深藍色綬帶環繞的棋士徽章,正面刻有“日本棋院“字樣和圍棋棋子圖案。
指尖觸到背面冰涼的刻字——“第149期生編號1187“,這個數字將伴隨少年整個職業生涯。
柏寒起身,緩步走向屏風。
屏風前鋪陳著段位毯,十九路棋盤紋樣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雀躍地等待著少年。
段位毯的左側立著勝負柱。
這根45cm高的榧木柱上刻著歷代名人之戰的比分,代表著日本圍棋的歷史。
藤澤秀行的名字刻在最上方,昭和三十三年的記錄中,坂田榮男成為先生的注腳。
墨漆的標記框住了藤澤的姓氏,筆畫間依稀可見先生當年凌厲的棋風,象征頭銜保持者的方印看起來比他人更加飽滿。
少年的目光在先生的名字上停留了幾秒,微微握緊了拳頭。
段位毯右側的案幾上陳列著將棋駒、毛筆和竹刀,分別象征著棋道、文化和修心。
宮娥弈棋圖的背景已經更換,少年身后立著兩塊屏風。
左側是寬政年間本因坊丈和與赤星因徹的“吐血之局”,體現以命弈棋的求道精神,又告誡后輩勝負雖重,不可摧身。
右側則是明治時期方圓社的創立場景,描繪出棋院的歷史脈絡,也對新初段提出敢于創新的期望。
站在屏風前的柏寒,短發干凈利落,濃黑劍眉下的眼神專注而堅定。
閃光燈打在他清秀的臉上,映出幾分冷白的光,與窗外暖粉的櫻花形成鮮明對比。
左手無名指上的銀戒泛著光,那是枚棋士戒。
戒面上“三思”兩字是老師特意為他選定的,希望少年時刻記住“以器載道“的職業精神。
在膠片相機此起彼伏的聲響中,他望向庭院中央的石碑,那里即將刻下六名新初段的名字。
下坂美織、村松大樹...,以及柏寒。
拍照結束后,新初段們在小山鎮男八段的引領下列隊走向地下陳列室。
參拜本因坊秀哉銅像與歷代名跡碑,是授段儀式中最后的莊嚴時刻。
隊伍最前方,一力遼和沼錧沙輝哉兩位院生代表手持“棋“與“道“字幡。
平日里活潑好動的沼錧此刻緊抿嘴唇,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莊重。
新初段們走在隊伍中間,藤澤一就作為師門代表,與《棋周刊》和《NHK》的記者團走在最后。
昏暗的燈光下,秀哉銅像半隱在陰影中。
在事務長金川正明低沉的講述中,新初段們鄭重行禮。
“以純粹的心,去追求棋道!”
金川最后的寄語,為授段儀式畫上句號。
棋士登記完成的新初段們迎來了最后的媒體環節。
六位棋士依照傳統坐成一排,在鎂光燈下整齊地擺出“本因坊流“持子手勢。
食指穩穩托住棋子底部,中指優雅地扣在側面,六枚黑子懸于棋盤之上,定格成職業棋士生涯的第一張正式合影。
“柏初段!“
隨著攝影師的呼喚,少年身形前傾,下頜輕抬,唇邊展開一抹微笑。
那個曾經在道場里日復一日練習捻棋打譜的少年,終于在這一刻,成為了棋士名鑒上鐫刻的名字。
......
午后的陽光穿過圍棋神社的樟樹,印在師徒踏著石階的腳步上。
來到傳世棋石前,藤澤一就從懷中取出白絹,仔細擦拭著深淺不一的紋路。
“順時針三轉,每一轉都要默念一個心愿。”老師低聲囑咐。
柏寒單膝跪在蒲團上,將嶄新的職業徽章輕輕貼在溫熱的石面上。
第一轉,他想起道場里徹夜不息的棋聲;第二轉,眼前浮現授段儀式上那方朱紅的印章。
第三轉,那抹青綠色的凹痕將少年緊緊包圍。
“高處不勝寒啊!”
柏寒握緊徽章,掌心傳來到一絲暖意。
他抬頭望向老師,對方眼中流淌著欣慰的光芒。檐角的風鈴叮咚作響,仿佛在見證這個午后莊嚴而溫暖的傳承時刻。
石階上,光斑跳躍。
“關于師承的事,我和張栩名人、高尾紳路九段通過電話了。“
少年踩著被陽光曬得微暖的青石板默默點頭。
“小林覺前輩之前也親自向他們作了解釋...“
藤澤在轉角處停下腳步。
“兩位前輩都認為,由小林前輩來指導你是最合適的。小林前輩還特意拜托他們,今后你的每一局棋譜,他都會抄送兩位幫忙批注。“
柏寒的腳步猛地頓住,這份打破門第之見的關懷,比任何言語都更令人動容。
小林覺的舉動,清晰地詮釋著“棋士“二字的真諦。
“請轉告小林老師...我會用棋盤上的勝負,來回報這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