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漢忠良,當受一拜
- 三國:挾曹操以令天子
- 天黑獨白
- 2108字
- 2025-03-14 16:22:49
林晦用余光掃了一眼衛覬和裴茂的表情。
衛覬和裴茂兩人的神色各自不同,但都宛如泥胎木塑,沒有要說話的打算。
價碼不夠。
林晦頓時明白,自己現在展現的價值,還得不到衛氏和裴氏的拉攏。
可以理解,為了一個鹽丁和中常侍的干兒子作對,不值得。
也罷,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今眾目睽睽之下,自己若是拒絕張奉,下場必定很慘。
雖然歷史上確實有不少不畏強權的例子:
商鞅推行【刑上大夫】,對抗秦國的貴族特權階級,廢除了世卿世祿,結局是被車裂。
司馬遷為違背漢武帝的意志,強行為李陵辯護,結局是慘遭宮刑。
方孝孺拒絕給朱棣起草詔書,“死即死耳,詔不可草”,結局是被滅十族。
海瑞抬棺死諫,“嘉靖嘉靖,家家凈凈無余財”,倒是沒有死,不過那也是因為極其特殊的斗爭環境下,嘉靖有所顧忌。
這些例子中,主人公最起碼也是個官員,才有資格反抗,才有資格被史書記載,才有資格被贊不畏強權。
平民百姓不畏強權在真實的歷史上肯定有,但在史書上直接被無視,寥寥無幾。
成熟穩定的社會中,百姓不畏強權,以下逆上,更多會被認為是謀逆和叛亂。
陳勝吳廣被贊,那也是因為在士族看來,抹黑秦國是政治正確,連帶著陳勝吳廣也是正義的(當然,陳勝吳廣確實也是正義的)。
自己若是大義凜然訓斥張奉一番,那就是腦子有問題。
如果林晦是衛覬或者裴茂,有家族勢力作為后盾,或許可以全身而退,而且還能贏得不畏強權的名望,贏得清流士族的尊崇。
但現在的自己只不過是個底層鹽丁,連不畏強權的資格都沒有,不配。
這一連串的想法迅速在林晦腦海中過了一遍。
自己也不能答應的太容易,要不然張奉真把自己家奴呼來喝去,那也不是自己所求。
林晦身體筆直,對著張奉作揖道:
“敢問張使君,何日來的鹽池?”語氣高昂,沒有絲毫的諂媚。
張奉眉頭一皺,心中對于林晦頓生惡感,語氣冷淡下來:
“吾今日剛到此地,怎么,你有什么話說?”
此子不知好歹,區區鹽丁,也敢用這種語氣和自己說話?
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卑賤如豬狗,不能給一點好臉色。
郡守楊文心中冷笑:
這張奉邯鄲學步,身為宦官之子,也學習別人禮賢下士,沐猴而冠,當真可笑。
現在弄巧成拙,被一個鹽丁頂撞,看他還有什么臉面。
這鹽丁林晦估計聽到了昨日路邊童謠,把被迫當鹽丁的仇恨轉移到張奉身上去了。
想到這里,楊文忍不住想笑,提前傳播抹黑童謠,簡直是一步絕妙好棋!
今日張奉又出了大丑,自己定要傳遍三河之郡,讓張奉和張讓的名聲再臭一點,徹底翻不了身。
衛覬和裴茂面面相覷,兩人心中各自驚嘆和惋惜:
好一個林晦,微末之軀,也敢秉持正氣,不畏中常侍的囂張氣焰。
只不過兩人雖然心中如此想,卻不會站出來為林晦說話。
畢竟,林晦風骨再好,也終究是個鹽丁罷了,為他說話,沒有什么回報。
……
林晦面露微笑,風度自然,迎著張奉不善的神色,朗聲道:
“張使君身負陛下詔令,為國整頓鹽業,一路風餐露宿,不曾休息,天還沒亮就奔波至此關心鹽丁開畦。
我林晦就算不曾讀過四書五經,身卑命賤,但也知道何為忠孝,何為大漢棟梁,誰是大漢真正的忠臣!
張使君!你就是我等楷模,當受我等一拜!”
說罷,林晦因為聲音太高,嗆的眼眶微紅,神情激動,趕緊深深作揖。
張奉瞠目結舌,這林晦如此情真意切,都快哭了,莫非……我當真是大漢忠臣!
王二狗等一眾鹽丁聽到林晦的話,半懂不懂,但根據昨日的經驗,林晦做得事情肯定有好處,跟著林晦走,絕對沒有問題。
于是也都跟著林晦一起拜了下去,齊聲高呼:“張使君忠君愛國,當受我等一拜!”
張奉深吸一口涼氣,看著眾多鹽丁齊齊拜下,只覺得一股熱血從腳底板沖向頭頂。
自己什么時候見識過這種場面?
只覺渾身舒暢泰然,整個人輕飄飄的,比在洛陽玩歌伎都要酥軟。
我張奉也成大漢忠良啦。
我不過是來撈錢的,怎么就成了大漢忠良呢?
在洛陽,自己雖然仗著張讓的名頭,無人敢惹,但那些士族背地里怎么罵自己,自己可是知道的,禍國殃民,亂臣賊子……
若是讓洛陽那幫士族大臣知道,自己被贊為大漢忠良,恐怕要氣的吐血。
林晦此人,才是真正的大漢棟梁啊,必須大大的重用!
河東郡守楊文嘴角的笑意僵住了。
天下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輩!
果然是卑賤鹽丁,趨炎附勢之輩,自己早就應該預料到的。
……
安邑縣令衛覬的嘴巴也不由自主張開,這林晦到底是什么來頭?
區區一個鹽丁,一個農戶之子,怎會如此擅長鉆營,但是卻偏偏如此正義凜然,讓人生不出惡感來。
但林晦此人容貌比自己更加英俊,絕非心術不正之輩,莫非,他有什么難言之隱?
是了,林晦目前不過是鹽丁之身,面對張奉的強迫,只能如此來自保。
衛覬心中后悔不已,自己昨日若是提拔林晦到安邑縣做事,今日他就不會遭遇此劫。
日后,有機會定然要救林晦脫離苦海,不可讓明珠蒙塵……
裴茂深吸一口氣,看到了眾人的表情反應,看向林晦的表情越發沉重:
林晦不過卑賤鹽丁之身,卻以言語操弄人心,一言之間,轉換黑白。
若是給張奉出謀劃策,恐怕會給河東郡帶來血雨腥風。
……
張奉貪婪無比,但同時也懂得一個簡單道理:要想別人幫自己,就得給別人好處。
自己雖然是張讓的干兒子,想來當這個河東鹽監,也得掏錢孝敬干爹。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張奉心中的做官準則,也是他的處事之道。
想要下面的人干活,也要舍得掏錢。
“好好好,此言深得我心!”
張奉的嘴角已經快裂到耳朵。
“來人,賞一金!”
身后的護衛立刻拿出一個圓圓的金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