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北方草原仿若一幅金黃與蒼褐交織的巨毯,向著天際無盡延展。勁風呼嘯而過,草叢簌簌作響,似在低語著即將到來的風暴。在這片廣袤大地的核心之處,皇太極的王帳傲然矗立,金頂在日光下閃爍著冷硬光芒,仿若草原霸主的銳利目光,俯瞰著四方。
帳內,溫暖的炭火盆驅散了秋寒,卻烘不干空氣中彌漫的緊張與肅殺。皇太極身披一件黑色貂裘,身姿筆挺如松,他深邃的眼眸緊盯著墻上那幅巨大的羊皮地圖,手指沿著山川脈絡緩緩游走,似是要將每一寸土地都鐫刻進心底。
“大汗,我軍在先生的妙計輔佐下,這一年多來戰果赫赫。”鰲拜闊步踏入帳內,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身上厚重的鎧甲隨著動作發出沉悶聲響,“如今,外興安嶺之外、蒙古各部皆已拜服在大汗的鐵騎之下,我大金的疆域前所未有的遼闊。”他聲音粗獷,帶著幾分沙場征伐后的豪邁與驕矜。
皇太極微微頷首,目光未從地圖上移開:“此乃眾將士用命、先生智謀之功。”言語間,透著沉穩與內斂。
自上次與大明交鋒受挫,皇太極痛定思痛,深知若想真正逐鹿中原,單憑武勇遠遠不夠。恰在此時,洪承疇歸降,這位深諳中原權謀、兵法與民生之道的漢人,仿若為后金開啟了一扇通往勝利的新窗。在洪承疇的建議下,后金效仿大明設立六部,軍政諸事得以迅速理順,國力蒸蒸日上。
“大汗,如今六部運轉順暢,”洪承疇一襲青衫,儒雅中透著精明干練,上前拱手說道,“征集兵源、打造軍械、儲備糧草諸事皆有條不紊。我大金人口增長、兵力強盛,已然具備了再次南下的實力。”
皇太極轉過身來,目光掃過帳內眾人,緩緩開口:“此次南下,于我大金而言,有兩大緣由。一則,上次兵敗,我等折損諸多將士,此仇不報,何顏面對死去的英靈!我定要讓崇禎小兒知曉,我皇太極的鐵騎絕非輕易可敗。”他眼中燃起熊熊怒火,仿若能將空氣點燃,“二則,我大金雖占北方廣袤之地,可子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缺衣少食,冬日苦寒尤甚。反觀南方,大明治下,農耕技術發達,工坊林立,各類精美器物、充足糧草應有盡有。我等若想子民富足,國勢昌盛,非得奪取南方不可。”
這番話擲地有聲,帳內眾人紛紛點頭,眼神中滿是認同與狂熱。
帳外,校場上八旗子弟兵正在操練。戰馬嘶鳴,聲震云霄,騎手們身姿矯健,駕馭著駿馬風馳電掣般穿梭,手中長刀揮舞,寒光閃爍,仿若一道道銀色閃電。步兵方陣則整齊劃一,長槍如林,隨著口令或刺或挑,動作剛勁有力,喊殺聲此起彼伏,驚得附近的飛鳥紛紛逃竄。
“大汗,聽聞那陳星在東北苦心經營,防線固若金湯,”多爾袞牽著馬韁走進營帳,身姿矯健敏捷,眼神靈動狡黠,仿若一只時刻準備捕獵的獵豹,“還屯駐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孫傳庭的神機營,又有鄭芝龍的海軍從旁策應,我軍強攻怕是不易。”
皇太極微微皺眉,踱步沉思片刻,看向洪承疇:“先生有何高見?”
洪承疇輕撫胡須,沉吟道:“大汗,強攻實非上策。依微臣之見,不妨雙管齊下。一方面,派遣精銳細作潛入大明境內,扮作商販、流民,混入遼東、直隸等地。一則探聽明軍虛實,二則散布流言,言說大明氣數已盡,我大金天兵將至,擾亂其軍心民心。”
“另一方面,”洪承疇頓了頓,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加強與蒙古各部的聯絡,用我大金的鹽鐵、絲綢,換取他們的戰馬、皮毛與糧草。蒙古鐵騎縱橫馳騁,可為我軍先鋒,助我大金一臂之力。待時機成熟,再集結大軍,多路突襲,直擊大明要害。”
“好!先生所言,正合我意。”皇太極眼中精芒一閃,當即下令依計行事。
數日后,一隊隊后金細作仿若幽靈般潛入大明邊境。他們或挑著貨擔,在集市上叫賣著廉價的皮貨,眼睛卻暗中留意明軍的糧草囤積處、兵營換防規律;或蓬頭垢面,扮作流離失所的難民,穿梭于街巷,逢人便哀嘆大明的腐朽,吹噓后金的強盛。
與此同時,蒙古各部的使者絡繹不絕地往來于后金營帳。他們帶來大批膘肥體壯的戰馬,整車的優質皮毛、風干耐儲的牛羊肉,換取后金的精美絲綢、鋒利的兵器與珍貴的鹽巴。雙方在營帳內把酒言歡,盟約在杯盞交錯間愈發穩固。
此時的大明,表面繁華依舊。紫禁城歌舞升平,后宮妃嬪們爭奇斗艷,為了博得皇帝歡心各施手段;朝堂之上,大臣們卻為了些許利益爭得面紅耳赤,政令在扯皮推諉中難以有效施行。而民間,南方水患頻繁肆虐,百姓流離失所,賑災銀糧卻被各級官員層層克扣,所剩無幾;苛捐雜稅繁重如山,壓得百姓苦不堪言,怨言沸騰。
皇太極通過細作源源不斷傳來的情報,仿若看到了大明這棵參天巨樹內部的腐朽中空。“崇禎啊崇禎,你空有這錦繡江山,卻無力守護,實在可悲。”他站在帳外,望著南方,目光冷峻而又帶著幾分悲憫。
隨著冬日的初雪飄落,北方大地銀裝素裹。皇太極的營帳內卻熱氣騰騰,將領們齊聚一堂,共商南下大計。
“大汗,我軍戰馬養精蓄銳,糧草堆積如山,此時不攻,更待何時?”多鐸揮舞著馬鞭,激動地叫嚷道,他滿臉通紅,眼中燃燒著征伐的渴望。
“且慢,”皇太極抬手制止,目光沉穩如淵,“雖說萬事俱備,但此戰關乎大金的興衰榮辱,不可有絲毫輕忽。”他轉頭看向范文程,“范先生,你再講講明軍的詳細布防。”
范文程展開一幅詳盡的大明軍事地圖,手指點著關鍵之處:“大汗請看,陳星在東北布下重兵,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裝備精良,擅長騎射,機動性強,是我軍的一大勁敵;孫傳庭的神機營駐守薊州,火器犀利無比,一旦開火,可對我軍造成巨大殺傷;鄭芝龍的海軍封鎖沿海,謹防我軍繞道突襲……”
眾人圍攏過來,眉頭緊鎖,仔細聆聽,腦海中仿若浮現出戰場上的硝煙與廝殺。皇太極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仿若在權衡利弊,謀劃著最完美的進攻方略。
“大汗,依微臣之見,可先遣一支奇兵,佯裝全力攻打東北,吸引明軍主力馳援。而后,我軍主力繞道蒙古,從宣府、大同方向突破長城防線,直搗大明心腹之地。”洪承疇目光深邃,提出了自己的計策。
“妙啊!”眾人紛紛拍案叫絕。皇太極眼中閃過一抹贊賞之色,點頭道:“就依先生所言。此戰若勝,先生當居首功。”
計議已定,全軍枕戈待旦。八旗子弟們日夜操練,打磨兵器,檢查盔甲,力求每一個細節都臻于完美;牧民們驅趕著成群的牛羊,為大軍提供充足的肉食補給;工匠們在作坊里忙碌不休,打造著鋒利的箭矢、堅固的盾牌與攻城器械,火星四濺,仿若鍛造著勝利的希望。
與此同時,皇太極也沒有忘記攻心為上。他命人精心撰寫檄文,歷數大明的昏庸統治、官員的貪腐惡行、對百姓的苛待,派人秘密潛入大明境內張貼、散播。檄文中言辭犀利,仿若一把把利刃,直刺大明的要害,引得不少百姓對朝廷心生怨懟,人心惶惶。
冬去春來,草原上冰雪消融,嫩綠的草芽破土而出,仿若大地復蘇的希望。皇太極站在王帳前,望著生機勃勃的大地,心中豪情萬丈。“傳令下去,三日后,大軍南下!”他的聲音仿若春雷,響徹整個營地。
三日之后,晨光熹微,后金大軍在草原上集結完畢。馬蹄聲如雷轟鳴,旌旗蔽日,刀槍如林。皇太極身著戎裝,頭戴金盔,跨上他那匹通體烏黑的戰馬,手中高舉馬鞭,向著南方一指:“出發!”
大軍仿若洶涌的潮水,滾滾向南而去。所過之處,飛鳥驚起,煙塵漫天。他們仿若來自北方的風暴,即將席卷大明的江山,改寫這天下的格局。而此時的大明,能否在陳星的帶領下,抵御住這來勢洶洶的外敵?紫禁城的朝堂之上,又將掀起怎樣的波瀾?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