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志尺點在稷山碑林的剎那,三百六十塊石碑同時龜裂。陳玄的白發被碑文中涌出的黑氣染成霜色,發梢紫雷劈碎虛空,顯露出地底縱橫交錯的青銅甬道——那竟是座用諸子典籍鑄成的文字牢籠。
“陳掌教可知,這碑林本就是座墳?“謝安之的聲音從甬道深處傳來,帶著金石相擊的回響。儒衫下擺掃過青銅壁上的《論語》殘篇,每一個“仁“字都被利器剜去。
陳玄的陰陽瞳刺痛難忍,天志尺上的墨家銘文突然活過來,化作小篆游入墻壁。當“兼愛“二字觸碰到被毀的“仁“字時,整條甬道劇烈震顫,墻壁縫隙中滲出混著竹簡碎片的血水。
“魯哀公十六年,孔圣泣麟...“謝安之的虛影在血水中凝聚,“卻無人記載那日隕落的七十二賢者,皆死于墨家機關獸。“
話音未落,甬道盡頭升起具十丈高的青銅巨像。巨像左手持儒經,右手握墨規,胸口卻插著柄刻有法家律令的青銅劍。陳玄的南華劍突然脫鞘,劍尖點在巨像眉心,竟發出編鐘般的悲鳴。
巨像雙目亮起幽藍火焰,投射出焚書坑儒的幻象。陳玄看見咸陽宮前的廣場上,諸子典籍在道火中化為灰燼。但當他凝神細看,那些火焰里躍動的分明是佛門梵文與道門符箓。
“當年坑殺的不是儒生...“陳玄的天志尺插入地面,尺上星圖與甬道機關共鳴,“是諸子百家的修士!“
謝安之的本體從巨像后走出,手中捧著的不是春秋筆,而是截焦黑的機關臂:“三百童男童女的魂魄為引,三教至尊聯手布下欺天局。“他扯開衣襟,心口鑲嵌著塊墨家矩子令,“你以為我是儒家的人?“
矩子令迸發青光,巨像胸口的法家劍轟然碎裂。陳玄的識海突然涌入海量記憶——兩千年前,正是眼前這位“謝安之“,親手將墨家機關圖獻給秦始皇。
“徐福東渡帶走的是童男童女,留下的卻是諸子英魂。“謝安之的儒冠炸裂,露出滿頭機關齒輪,“這座稷下學宮,本就是最大的煉魂鼎!“
天志尺突然掙脫陳玄掌控,尺端射出的光束穿透稷山地脈。七十二道青銅棺槨破土而出,每具棺面都刻著諸子名諱:陰陽家鄒衍、農家許行、縱橫家鬼谷子......
“還不醒來!“謝安之的機械臂插入地面,整個魯地的靈氣被抽空。棺蓋炸裂的瞬間,陳玄看見那些本該化作枯骨的諸子先賢,竟都變成了半人半機關的存在。
鄒衍的殘魂操控著星圖,沙啞嗓音震落穹頂碎石:“五德終始,周而復始!“他殘缺的左臂化作日晷,指針正指向陳玄額間的陰陽魚。
鬼谷子的機關身軀爬滿毒蠱,聲音卻清越如少年:“縱橫之道,在于破局!“數百條青銅蛇從七竅鉆出,蛇身刻滿《鬼谷子》十四篇。
最駭人的是農家許行,他胸口鑲嵌著塊血色農田,稻穗間結出的竟是嬰兒頭顱:“耕戰為本...耕戰為本...“
東海方向突然傳來龍吟,歸墟黑水倒灌入魯地。陳玄懷中的真武玉佩劇烈震顫,映出燭龍睜目的畫面——那燭龍左眼是師尊的面容,右眼竟是自己的倒影。
“時辰到了。“謝安之的機械臂分解重組,化作刻滿法家律令的鎖鏈,“用你的陰陽道體點燃燭龍目,諸子大陣方能...“
話音未落,陳玄的白發纏住天志尺。紫雷順著墨家銘文逆流而上,在謝安之的機關核心烙下《道德經》篇章。諸子殘魂突然暴走,鄒衍的日晷刺入農家許行的胸口,鬼谷子的毒蛇啃噬著縱橫家的青銅骨架。
“錯了...都錯了...“謝安之的齒輪間迸出火星,“當年該毀掉的不只是典籍...“
稷山突然崩塌,地底升起座青銅巨鼎。鼎身刻著的不是銘文,而是張巨大的人臉——那面容與青銅古碑上的三教祖師一模一樣。鼎中沸騰的黑水里,沉浮著三百具身穿道袍、僧衣、儒服的骸骨。
陳玄躍上巨鼎邊緣,天志尺插入鼎耳。白發間的紫雷灌入鼎身,映亮底部刻著的血色篆字:萬物芻狗。
“原來如此!“他并指劃開胸膛,陰陽魚金丹躍入鼎中,“三教本一體,何來正邪分!“
金丹炸裂的瞬間,鼎內三百骸骨同時睜眼。燭龍從東海騰空而至,口中銜著的師尊殘魂化作燈芯。當燭火點燃巨鼎時,陳玄看見自己的一生在火焰中重演——襁褓中被塞入墨家機關匣,少年時師尊傳授的《黃庭經》缺失了最關鍵的三頁......
“玄兒,看清楚了!“火焰中浮現師尊完整的身影,“天道五十,遁去其一!“他揮手打碎巨鼎,碎片凝聚成柄刻有“遁甲“二字的青銅劍。
陳玄握劍的剎那,終南山機關城拔地而起,九條雷龍纏繞劍身。謝安之的機械身軀開始崩解,露出核心處跳動的佛門舍利:“原來你才是遁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