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小史
- 劉成
- 6字
- 2025-03-28 10:10:49
英國歷史開篇
第一章
歐洲西北角島國的奇跡
英國是保守的國度,也是自由的故鄉,保守延續了傳統,自由激發了創新,堅守傳統又銳意創新,使英國成為第一個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并引領了整個世界。我們要了解現代世界,就應該從學習英國歷史開始。
英國是歐洲西北角的島國,它隔海與歐洲大陸相望。英國人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人口近7000萬,相當于我們中國的約1/20,以英格蘭人為主體民族;國土面積不到25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我們中國的約1/40。也就是說,英國的國土和人口相當于中國湖南省的規模。
英國是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英國還擁有14個海外領地。英國是英聯邦53個國家和屬地的盟主,英王查爾斯三世是16個英聯邦國家的元首。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英國國教圣公會的“最高領袖”,有形式上的政府和教會高官的任免權,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準法律,宣戰媾和的權力。但是,國家的實權在政府首相及內閣手中,政府向議會負責。

英吉利海峽
英國是現代文明的開創者,如果沒有英國率先走向工業化,今天的世界就可能大不一樣。英國是中國最早面對的西方國家之一,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近現代歷史也由此開端。英國的現代化是原生的,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震蕩最小。其他多數國家的現代化是異質的,它們被迫走上原本不會走的路,現代社會轉型的歷史震蕩就特別大。國家和人一樣,被強制一定是痛苦的,這是世界上多數國家走過的路。然而,英國憑借新文明的力量脫穎而出,領先世界一個世紀,在諸多方面給現代世界打下英國的烙印。

英國地圖和國旗
英國是現代政治的開創者。大多數現代國家由政黨組建政府,然后由政府管理國家事務。英國最早誕生現代政黨,是現代政黨政治的起源地。英國政黨產生于英國議會的內部,在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國家,也都有類似英國議會的制度設計,英國被稱為“世界議會之母”。
英國是現代經濟的開創者。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整個世界在工業革命以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英國是工業革命的開創者,也是第一個走向現代化道路的國家,一度成為所謂的“日不落帝國”。當今世界強國受到英國的很大影響,比如美國在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法國和德國也是在英國工業化的刺激下走向現代化道路。
在文化科學領域,英國的世界級大師燦若星辰。托馬斯·霍布斯是近代第一位政治思想史大師,其《論政體》《利維坦》等著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約翰·洛克被公認為自由主義的鼻祖,而自由主義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亞當·斯密使“自由放任”成為英國的國家學說,也為近代一切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經濟理論和道德基礎。牛頓、達爾文、莎士比亞等等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倫敦金融城
縱觀英國歷史,它走出了一條倒“U”形的發展軌跡,一條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曲線。英國從最初的歐洲西北角的邊陲小國,發展成世界最強國家,然后從世界最高點下降,滑落到與其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相對應的位置。回顧人類歷史,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歷史有英國如此“完整”的興衰曲線?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一個國家,不論它處在什么發展階段,都可以從英國歷史發展中獲得啟示。

《利維坦》(Leviathan)
在1066年以前,由于大海的阻隔,英國長期游離于歐洲主流文明之外發展,不被人們所關注,在歐洲文明邊緣存在了一千多年。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威廉公爵征服了英倫三島,英國開始追隨歐陸國家,進入了封建時代。封建英國的最大特點是,一個人的權力與其掌握土地的多少掛鉤,有多少土地就有多少權力;土地實行分封制,國王的開支由其領地收入支撐,因而國王以及貴族的權力是有限的。這就使得在中世紀的時候,英國的商業和城市沒有成為封建體制內的力量,而是主流體制外的一種異己力量。我們把中世紀的英國城市稱作“特區”,所謂特區就是享有相對特殊的政策,正是在英國(以及西歐)中世紀一個又一個特區中,萌發了現代文明。
同時期的很多東方城市比英國城市要發達,但東方的城市卻沒有成為工業化的源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東方城市在主流體制之內發展,城市越發展其傳統根基越牢固。從這個角度看,中外古代大航海有不同的發展結局就容易理解。因為西歐(以及英國)封建制中的王權有限性,航海多是個人的事情,航海滿足了個人對于海外原料和市場的需求,最終促使國家駛向一個新方向——現代社會。反觀東方,君主權力無限,可以直接向全體居民征稅,王朝沒有對海外商品市場的需求,像鄭和遠航,比歐洲大航海時間早,規模大,行程遠,但其指向不是一個現代社會。歐洲大航海的航行越遠,越是靠近現代文明;鄭和遠洋的航行越遠,傳統社會就越牢固。

英倫三島最西南角——“天涯海角”
如果把國家現代化發展比作飛機飛行,英國現代化的“飛機”在都鐸王朝時期已經造好。飛機的起飛必須克服地心的引力,英國現代化的起飛也要克服一個巨大的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專制王權。17世紀的英國革命和光榮革命都是朝這個目標努力。正是在光榮革命之后,英國才有了17世紀的君主立憲制度、18世紀的工業革命、19世紀工業社會的全面改造這些英國現代化“飛機”起飛后帶來的輝煌故事。而且,除了17世紀英國革命發生的內戰之外,英國其他的發展過程全是和平的景象,這種漸進改革的道路也被后來很多國家所推崇。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開始衰落。英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地,為了維護全球殖民利益,就必然承擔更多責任,這就導致英國實力在一戰當中被嚴重削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帝國最終解體,從世界頂峰上滑落。不過,英國的衰落是一種相對衰落,英國一直在向前發展,但與它處于世界頂峰的輝煌時期相比,英國確實衰落了。英國不再站在世界的最高峰,逐步降為一個二流強國,但英國本身還在前行,并開始進入后現代社會。而且,今天的英國人更愿意領略鄉村的質樸靜美,遠離繁華喧鬧的城市,如同工業化之前的英國一樣。
英國在一個世紀里帶動著全球運轉,這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也是英國的一種“超常發揮”。時至今日,英國已經慢慢褪去光芒,它的綜合實力無法與美國和中國相比,即便在歐洲,經濟總量也在德國之后。英國在21世紀依然面臨很大挑戰,近幾年英國發生的兩次公投就震驚了世界,一次是關于蘇格蘭脫英,一次是英國脫歐。蘇格蘭的公投沒有通過,但有第一次公投,就會有第二次,蘇格蘭未來脫離英國的可能性極大。英國已經脫離歐盟,其國家未來的走向引起世界關注。
不過,英國在很多領域依然保持領先地位。英國的高科技領域在全世界依然保持一流。英國教育水平領先世界,中國人去海外留學,除了美國之外,去得最多的就是英國。英語已成國際語言,是除母語之外,我們使用最多的語言。英國實行全民公共保健、社會保險制度,英國人不用擔心沒錢治病的問題。英國是歐盟中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七國集團中首個將國民總收入的0.7%用于對外援助的國家。英國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因此,現在的英國依然是一個不能被輕視的國家。

英國鄉村餐館

愛丁堡支持蘇格蘭獨立的標語
英國從一個不起眼的島國,變成世界最強國,然后從頂峰滑落,走出一條完整的興衰變化曲線。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就世界性貢獻而言,似乎沒有國家可以望其項背,而從國土和人口上看,英國只是一個中等國家。因此,如果我們將英國歷史看成一部興衰的歷史,其興衰背后的東西就值得思考和研究,這也是本書后續29章中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下一章我們回到英國的開端,講述英國民族的形成,正式開啟英國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