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植物園的物候韻律
- 陳效逑
- 520字
- 2025-03-17 19:23:03
第1章 植物物候日歷
物候日歷是以陽歷為時間標尺,主要利用一個地方各種植物物候現象,如萌芽、展葉、開花、結實、葉變色和落葉等發生日期的多年觀測資料,按照它們發生日期的時間順序編制而成的一種“以日系事”的歷書。除了植物物候現象的發生日期之外,在物候日歷中,通常還包括動物物候現象如蚱蟬、蟋蟀、蝗蟲等昆蟲的始鳴及終鳴或始見及絕見日期,家燕、野鴨、天鵝、豆雁等候鳥的遷徙日期,以及反映非生物環境變化的一些物候現象如初霜、終霜、初雪、終雪、大地凍融、河湖結冰和解凍等的發生日期。上述各種物候現象的發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隨著不同的季節和年份而變化。在中國古代,人們以這些應時而發的物候現象作為掌握農業生產時宜的一種游動的時間坐標。“三月榆莢時雨,高地強土可種禾”“過了九月九,下種跟著菊花走”“棗芽發,種棉花”,這些至今仍然流傳在民間的古老農諺就是證明。將這些物候現象的出現稱為掌握時宜的“游標”,是因為每年榆莢熟、菊花開、棗芽發的日期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季節性和年周期性氣候的寒暖變化而延后或提前,成為自然景觀動態的一種綜合性的征候。據此,將這些物候現象發生日期及其年際間變化的幅度編制成物候日歷,就可以作為掌握農時和判斷氣候變化的生物指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