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何原本
- (古希臘)歐幾里得
- 17104字
- 2025-03-28 12:54:52
第一卷
平面幾何基礎
·BookⅠ.Fundamentals of Plane Geometry·
——愛因斯坦

《幾何原本》的拉丁文譯本,由英國經院哲學家阿德拉爾德(Adelard of Bath,1075—1160)從阿拉伯語譯出。
第一卷 內容提要
(譯者編寫)
這是開宗明義的首卷,十分重要。第一卷包含了公理、公設和平面幾何的主要定義。對之用圖表的形式總結于圖1.1和圖1.2,讀者可以由此得到一個簡明扼要的概念,但務請仔細閱讀原文以便獲取嚴格的陳述和細節。

圖1.1 第一卷的23個定義

圖1.2 第一卷的公設與公理
第一卷的48個命題可以分為四部分,如表1.1所示。陳述了平面幾何的基本概念和結果。本卷的最重要結果是第四部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命題Ⅰ.47與Ⅰ.48。前三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為它們作了鋪墊,見圖1.3。
表1.1 第一卷中的命題匯總


圖1.3 第一卷各命題之間的邏輯關系示意圖(灰色圓圈表示與勾股定理直接有關的命題)
定義
1.點是無部分之物。
2.線是無寬之長。
3.線之端是點。
4.直線是點在其上平坦放置之線。
5.面是只有長與寬之物。
6.面之邊緣是線。
7.平面是直線在其上平坦放置之面。
8.平面角是一個平面中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兩條相交線之間的傾斜度。
9.若夾一個角的兩條線皆為直線,則這個角稱為直線角。
10.若一條直線立在另一條直線上所成二鄰角彼此相等,則每一個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并稱前一條直線垂直于后一條直線。
11.大于直角之角是鈍角。
12.小于直角之角是銳角。
13.邊界是某物之邊緣。
14.圖形是一條或多條邊界圍成之物。
15.圓是一條線[稱為圓周]圍成的平面圖形,由圖形內一點[向圓周]輻射得到的所有線段彼此相等。
16.該點稱為圓的圓心。
17.圓的直徑是過圓心所作在每個方向上都終止于圓周的任意線段,任何這樣的線段把圓等分為兩半。[10]
18.半圓是直徑及它截取的圓弧圍成的圖形。半圓的中心與圓的圓心相同。
19.直線圖形由直線段圍成,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四邊形由四條線段圍成,多邊形由四條以上線段圍成。
20.在三角形中,有三條相等邊的是等邊三角形,只有兩條相等邊的是等腰三角形,有三條不相等邊的是不等邊三角形。
21.在三角形中還有,有一個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以及有三個銳角的是銳角三角形。
22.在四邊形中,直角的且等邊的是正方形,直角的但不等邊的是矩形,不是直角的但等邊的是菱形,對邊相等且對角相等,但既不等角又不等邊的是長斜方形[11]。除此之外的四邊形都稱為不等邊四邊形。
23.平行線是這樣一些直線,它們在同一平面中,可在每個方向無限延長,但在任一方向上彼此都不相交。
公設
1.由任意點至任意點可以作一條直線。
2.有限長直線可以在直線上持續延長。
3.以任意中心點及任意距離可以作一個圓。
4.所有直角彼此相等。
5.若一條直線與另外兩條直線相交,且在其同一側所成二內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則這另外兩條直線無限延長后在這一側,而不在另一側相交。[12]
公理
1.等于同一物之物彼此相等。
2.若把相等物加于相等物,則所成之全體相等。
3.若由相等物減去相等物,則剩余物相等。
4.彼此重合之物相等。
5.整體大于部分。
命題1
在給定線段上作等邊三角形。

設AB是給定線段。
故要求的是在線段AB上作一個等邊三角形。
以A為圓心及AB為半徑作圓BCD[公設3],又以B為圓心及BA為半徑作圓ACE[公設3]。并由兩個圓的交點C至點A,B分別連線CA,CB[公設1]。
由于點A是圓CDB的圓心,AC等于AB[定義 Ⅰ.15]。再者,由于點B是圓CAE的圓心,BC等于BA[定義 Ⅰ.15]。但已證明CA等于AB。因此,CA,CB每個都等于AB。但等于同一物之物彼此相等[公理1]。因此,CA也等于CB。于是,三條線段CA,AB,BC彼此相等。
這樣,三角形ABC是等邊三角形并作在給定線段AB上。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2
由給定點(作為一個端點)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設A是給定點,BC是給定線段。故要求的是在點A作一條線段等于給定線段BC。
由A至點B連接線段AB[公設1],在其上作等邊三角形DAB[命題 Ⅰ.1]。分別延長DA,DB生成直線AE,BF[公設2]。以B為圓心及BC為半徑作圓CGH[公設3],再以D為圓心及DG為半徑作圓GKL[公設3]。
因此,由于點B是圓CGH的圓心,BC等于BG[定義 Ⅰ.15]。再者,由于點D是圓GKL的圓心,DL等于DG[定義 Ⅰ.15]。而且其中DA等于DB。于是,剩下的AL等于剩下的BG[公理3]。但BC已被證明等于BG。因此,AL與BC都等于BG。但等于同一物之各物彼此相等[公理1]。于是,AL也等于BC。
這樣,在給定點A作出了等于給定線段BC的線段AL。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3
對于給定的兩條不相等線段,由較大者截取一段等于較小者。

設AB與C是給定的兩條不相等線段,其中AB較大。故要求的是由較大的AB截取一段等于較小的C。
把等于線段C的線AD置于點A[命題 Ⅰ.2]。以A為圓心,AD為半徑作圓DEF[公設3]。
由于A是圓DEF的圓心,故AE等于AD[定義 Ⅰ.15]。但C也等于AD。于是,AE與C都等于AD。故AE也等于C[公理1]。
這樣,對于給定的兩條不相等線段AB與C,由較大線段AB截取了等于較小線段C的AE。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4
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且這兩邊所夾的角也相等,則它們的底邊相等,兩個三角形全等[13],相等邊對向的剩余諸角,分別等于對應的剩余諸角。

設ABC,DEF是兩個三角形,邊AB,AC分別等于邊DE,DF,即AB等于DE,AC等于DF。并且角BAC等于角EDF。我說底邊BC也等于底邊EF,且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EF,等邊對向的剩余角等于對應的剩余角。也就是角ABC等于DEF,角ACB等于DFE。
其理由如下。若把三角形ABC與三角形DEF貼合[14],點A置于點D,邊AB置于DE,則考慮到AB等于DE,點B與點E重合。又因為AB與DE重合,考慮到角BAC等于EDF,線段AC也與DF重合。又考慮到AC等于DF,點C也與點F重合。但點B肯定也與點E重合,故底邊BC與底邊EF重合。其理由如下。若B與E,C與F重合,而BC不與EF重合,則兩條直線將圍成一個面積,而這是不可能的[公設1]。因此,底邊BC與EF重合并等于它[公理4]。故整個三角形ABC與整個三角形DEF重合并等于它[公理4]。且剩余諸角與剩余諸角重合,并與它們相等[公理4]。即角ABC等于DEF,且角ACB等于DFE[公理4]。

這樣,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且這兩邊所夾的角也相等,則它們的底邊相等,兩個三角形全等,相等邊對向的剩余諸角,分別等于對應的剩余諸角。[15]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5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彼此相等,延長兩條相等邊后底邊下方的兩個角也相等。
設ABC是一個等腰三角形,邊AB等于邊AC,且設直線BD,CE分別是AB,AC的延長線[公設2]。我說角ABC等于ACB,角CBD等于BCE。

其理由如下。設在BD上任取一點F,并設在較大的AE上截取一段AG等于較小的AF[命題 Ⅰ.3]。連接FC,GB[公設1]。
事實上,由于AF等于AG及AB等于AC,兩邊FA,AC分別等于兩邊GA,AB,且它們夾公共角FAG。因此,底邊FC等于底邊GB,三角形AFC全等于三角形AGB,等邊對向的剩余諸角等于對應的剩余諸角[命題 Ⅰ.4]。也就是角ACF等于ABG,角AFC等于AGB。且由于整個AF等于整個AG,在其中AB等于AC,因此剩余的BF等于剩余的CG[公理3]。但FC已被證明等于GB。故兩邊BF,FC分別等于兩邊CG,GB,且角BFC等于角CGB,而底邊BC是它們的公共邊。因此,三角形BFC全等于三角形CGB,且等邊對向的剩余諸角等于對應的剩余諸角[命題 Ⅰ.4]。于是,角FBC等于GCB,角BCF等于CBG。因此,由于整個角ABG已被證明等于整個角ACF,且其中角CBG等于BCF,剩下的角ABC因此等于剩下的ACB[公理3],且它們都在三角形的底邊BC的上方。以及角FBC也已被證明等于GCB。且它們都在底邊的下方。
這樣,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彼此相等,延長兩條相等邊后底邊下方的兩個角也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6
若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角彼此相等,則對向等角的兩邊也彼此相等。

設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等于角ACB。則我說邊AB等于邊AC。
其理由如下。若AB不等于AC,其中必有一個較大,設AB較大。在較大的AB上截取DB等于較小的AC[命題 Ⅰ.3]。連接DC[公理1]。
因此,由于DB等于AC,且BC為公共邊,兩邊DB,BC分別等于兩邊AC,CB,且角DBC等于角ACB。因此,邊DC等于邊AB,三角形DBC全等于三角形ACB[命題 Ⅰ.4],即較小者等于較大者。而這是荒謬的[公理5]。于是AB不能不等于AC。因此它們是相等的。
這樣,若三角形有兩個角彼此相等,則對向等角的兩邊也彼此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7
在同一條線段上,不可能作出分別等于給定兩條相交線段的另外兩條線段,它們與給定兩條線段有相同的端點,但相交于原線段同一側的不同點。

其理由如下。設在同一線段AB上方作兩條線段AC,CB分別等于另外兩條線段AD,DB,它們在AB上有相同端點,成對相交于AB同一側的不同點C,D,檢驗是否可能。因此CA等于DA,它們有相同的端點A,CB等于DB,它們有相同的端點B。連接CD[公設1]。
因此,由于AC等于AD,角ACD也等于角ADC[命題 Ⅰ.5]。于是,角ADC大于DCB[公理5]。所以,CDB更大于DCB[公理5]。再則,由于CB等于DB,角CDB也等于角DCB。但已證明前一個角大于后一個,而這是不可能的。

這樣,在同一條線段上,不可能作出分別等于給定兩條相交線段的另外兩條線段,它們與給定兩條線段有相同的端點,但相交于原線段同一側的不同點。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8
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且它們的底邊也相等,則相等邊的夾角也相等。

設兩個三角形ABC,DEF有兩邊AB,AC分別等于兩邊DE,DF,即AB等于DE,AC等于DF。設也有底邊BC等于底邊EF。我說角BAC也等于角EDF。
其理由如下。若貼合三角形ABC于三角形DEF,點B置于點E,線段BC置于EF,則因為BC等于EF,點C也與F重合。因為BC與EF重合,邊BA,CA也分別與ED,DF重合。其理由如下。若底邊BC與底邊EF重合,但邊AB,AC并不與邊DE,DF分別重合,而是錯開如同EG,GF,則我們需要在一條直線的上方,分別作等于兩條給定相交直線的另外兩條直線,它們有相同的端點,但相交于該直線同一側的不同點。但是不可能作出這樣的直線[命題 Ⅰ.7]。于是,若底邊BC貼合于底邊EF,邊BA,AC不可能不分別與ED,DF重合。因此它們重合。角BAC也與角EDF重合,且它們相等[公理4]。
這樣,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且它們的底邊也相等,則相等邊的夾角也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9
等分給定直線角。

設BAC是給定的直線角,故要求的是把它等分。
在AB上任取一點D,并設由AC截下AE等于AD[命題 Ⅰ.3],連接DE。并在DE上作等邊三角形DEF[命題 Ⅰ.1],連接AF。我說角BAC被直線AF等分。
其理由如下。由于AD等于AE,且AF是公共的,兩邊DA,AF分別等于兩邊EA,AF。且底邊DF等于底邊EF。因此,角DAF等于角EAF[命題 Ⅰ.8]。
這樣,給定直線角BAC被直線AF等分。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10
等分給定線段。

設AB是給定線段。故要求的是把AB等分。
設在AB上作等邊三角形ABC[命題 Ⅰ.1],并設角ACB被直線CD等分[命題 Ⅰ.9]。我說線段AB在點D被等分。
其理由如下。由于AC等于BC,且CD是公共的,則兩邊AC,CD分別等于兩邊BC,CD。以及角ACD等于角BCD。因此,底邊AD等于底邊BD[命題 Ⅰ.4]。
這樣,給定線段AB在點D被等分。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11
由給定直線上的給定點作直線與之成直角。

設AB是給定直線,C是其上的給定點。要求由點C作一條直線與直線AB成直角。
在AC上任取一點D,并作CE等于CD[命題 Ⅰ.3],在DE上作等邊三角形FDE[命題 Ⅰ.1],并連接FC。我說由給定直線AB上的給定點C所作的直線FC與AB成直角。
其理由如下。由于DC等于CE,且CF是公共的,兩邊DC,CF分別等于兩邊EC,CF。并且底邊DF等于底邊FE。因此,角DCF等于角ECF[命題 Ⅰ.8],且它們是鄰角,但當一條直線立在另一條直線上使鄰角彼此相等時,每個相等角都是直角[定義 Ⅰ.10]。因此,角DCF及角FCE都是直角。
這樣,由給定直線AB上的給定點C所作的直線CF與AB成直角。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12
由不在給定無限長直線上的給定點作一條直線與之成直角。

設AB是給定的無限長直線,C是不在AB上的給定點。故要求的是由不在AB上的給定點C作一條直線垂直于無限長直線AB。
設在AB相對于C的另一側任取一點D,以C為圓心,CD為半徑作圓EFG[公設3],并設線段EG在點H被等分[命題 Ⅰ.10],連接CG,CH,CE。我說直線CH是由不在給定直線AB上的給定點C所作的與AB成直角的直線。
其理由如下。由于GH等于HE,HC是公共的,兩邊GH,HC分別等于兩邊EH,HC,且底邊CG等于底邊CE。因此,角CHG等于角EHC[命題 Ⅰ.8],且它們是鄰角。但若一條直線立在另一條直線上所成二鄰角彼此相等,則每一個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并稱前一條直線垂直于后一條直線[定義 Ⅰ.10]。
這樣,直線CH是由不在給定無限長直線AB上的給定點C所作的AB的垂線。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13
若一條直線成角度立在另一條直線上,則可以肯定,所成角度或者是兩個直角,或者其和等于兩個直角。

設直線AB立在直線CD上,交成角CBA及角ABD。我說角CBA及角ABD肯定或者都是直角或者其和等于兩個直角。
事實上,若CBA等于ABD,則它們兩個都是直角[定義 Ⅰ.10]。但若不然,設由點B作BE與CD成直角[命題 Ⅰ.11]。于是,CBE,EBD兩個都是直角。由于CBE等于兩個角CBA,ABE之和,對二者各加上角EBD。于是,角CBE,EBD之和就等于三個角CBA,ABE,EBD之和[公理2]。再者,由于DBA等于兩個角DBE與EBA的和,設對二者各加上ABC。于是,角DBA,ABC之和等于三個角DBE,EBA,ABC之和[公理2]。但角CBE,EBD之和也已被證明等于相同的三個角之和。而等于同一物之物彼此相等[公理1]。因此,角CBE,EBD之和也等于DBA,ABC之和。但角CBE,EBD之和是兩個直角。因此,角DBA,ABC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
這樣,若一條直線成角度立在另一條直線上,則可以肯定,所成角或者是兩個直角,或者其和等于兩個直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14
若兩條直線不在某一條直線的同一側,并在后者上一點所成鄰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在同一直線上。

設不在同一側的兩條直線BC,BD,在AB上B點所成鄰角ABC與ABD之和等于兩個直角。我說BD與CB在同一直線上。
其理由如下。若BD與BC不在同一直線上,設BE與CB在同一直線上。
因此,由于直線AB立在直線CBE上,角ABC與角ABE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但角ABC與角ABD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因此,角CBA與ABE之和等于角CBA與ABD之和[公理1]。從二者各減去角CBA,于是剩余角ABE等于剩余角ABD[公理3],小角等于大角。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BE與CB不在同一直線上。
這樣,若兩條直線不在某一條直線的同一側,并在后者上一點所成鄰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在同一直線上。
命題15
兩條直線交成的對頂角相等。

設直線AB與CD交于點E,我說角AEC等于角DEB,以及角CEB等于角AED。
其理由如下。由于直線AE立在直線CD上所成角CEA,AED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再者,由于直線DE立在直線AB上所成角AED,DEB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但CEA,AED之和也已被證明等于兩個直角。因此,CEA,AED之和等于AED,DEB之和[公理1]。從二者各減去AED。于是,剩下的CEA等于剩下的DEB[公理3]。類似地可證明CEB與DEA也相等。
這樣,兩條直線交成的對頂角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16
延長任意三角形的一邊,則外角大于每一個內對角。

設ABC是一個三角形,并設延長它的一邊BC到點D。我說外角ACD大于內對角CBA,BAC的每一個。
設AC被等分于點E[命題 Ⅰ.10]。連接BE并延長它至點F。作EF等于BE[命題 Ⅰ.3],連接FC,并作AC通過G。
因此,由于AE等于EC,BE等于EF,故兩邊AE,EB分別等于兩邊CE,EF。并且,角AEB等于角FEC,因為它們是對頂角[命題 Ⅰ.15]。因此,底邊AB等于底邊FC,三角形ABE全等于三角形FEC,等邊對向的剩余角對應相等[命題 Ⅰ.4]。所以,BAE等于ECF。但角ECD大于ECF。因此,ACD大于BAC。類似地,通過等分BC可證明角BCG(即ACD),也大于ABC。
這樣,延長任意三角形的一邊,則外角大于每一個內對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17
任意三角形中任意二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

設ABC是一個三角形,我說三角形ABC的任意二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
其理由如下。延長BC至D。
由于角ACD是三角形ABC的外角,它大于內對角ABC[命題 Ⅰ.16]。對二者都加上ACB。于是,ACD,ACB之和大于ABC,ACB之和。但是,角ACD,ACB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因此,ABC,ACB之和小于兩個直角。類似地,我們可以證明角BAC,ACB之和也小于兩個直角,而且,角CAB,ABC之和也是如此。
這樣,任何三角形中任意二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18
任意三角形中大邊對向大角。
設三角形ABC中邊AC大于AB。我說角ABC也大于ACB。
由于AC大于AB,取AD等于AB[命題 Ⅰ.3],并連接BD。

由于角ADB是三角形BCD的外角,它大于內對角DCB[命題 Ⅰ.16]。但ADB等于ABD,因為邊AB也等于邊AD[命題 Ⅰ.5]。因此,角ABD也大于角ACB,所以角ABC比角ACB更大。
這樣,在任意三角形中,大邊對向大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19
任意三角形中大角被大邊對向。

設在三角形ABC中,角ABC大于ACB。我說邊AC也大于邊AB。
其理由如下。如若不然,則AC肯定或者小于或者等于AB。事實上,AC不等于AB。否則角ABC也會等于角ACB[命題 Ⅰ.5]。但事實并非如此。因此,AC不等于AB。事實上,AC也不小于AB。否則角ABC也會小于角ACB[命題 Ⅰ.18]。但事實并非如此。因此,AC不小于AB。但已證明AC也不等于AB。因此,AC大于AB。
這樣,在任意三角形中,大角被大邊對向。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0
任意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設ABC是一個三角形。我說在三角形ABC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故BA,AC之和大于BC;AB,BC之和大于AC;BC,CA之和大于AB。
其理由如下。作BA通過點D,并使AD等于CA[命題 Ⅰ.3],連接DC。
因此,由于DA等于AC,角ADC也等于ACD[命題 Ⅰ.5]。因此,BCD大于ADC。由于三角形DCB中角BCD大于BDC,且大角對向大邊[命題 Ⅰ.19],所以DB大于BC。但DA等于AC。因此,BA,AC之和大于BC。類似地,我們可以證明AB,BC之和大于CA;BC,CA之和大于AB。
這樣,在任意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1
由三角形一邊的兩個端點所作內線段之和小于三角形剩余兩邊之和,但其夾角較大。

在三角形ABC的一邊BC上,以B,C為端點作內線段BD與DC。我說BD,DC之和小于三角形剩余兩邊BA,AC之和,但其夾角BDC大于BAC。
其理由如下。作BD通過E。由于任意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命題 Ⅰ.20],故三角形ABE中兩邊AB,AE之和大于BE。設對二者各加上EC。于是,BA,AC之和大于BE,EC之和。再者,由于在三角形CED中,兩邊CE,ED之和大于CD,對二者各加上DB。于是,CE,EB之和大于CD,DB之和。但已證明BA,AC之和大于BE,EC之和。因此,BA,AC之和更大于BD,DC之和。
再者,由于在任意三角形中,外角大于內對角[命題 Ⅰ.16],故在三角形CDE中,外角BDC大于CED。同理,三角形ABE的外角CEB大于BAC。但角BDC已被證明大于角CEB。因此,角BDC更大于角BAC。
這樣,由三角形一邊的兩個端點所作內線段之和小于三角形剩余兩邊之和,但其夾角較大。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2
由等于三條給定線段的三條線段作三角形。這些線段中任意兩條之和必須大于第三條,因為任意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命題 Ⅰ.20]。

設A,B與C是三條給定線段,其中任意兩條之和大于第三條,即A,B之和大于C;A,C之和大于B;B,C之和大于A。故要求的是由等于A,B,C的三條線段作一個三角形。
作直線DE,其一端為點D,在E的方向無限長。并作DF等于A,FG等于B,GH等于C[命題 Ⅰ.3]。以F為圓心,FD為半徑,作圓DKL。又以G為圓心,GH為半徑,作圓KLH,交圓KLD于K,連接KF與KG。我說三角形KFG是由等于A,B,C的三條線段所作出的。
其理由如下。由于點F是圓DKL的圓心,FD等于FK。但FD等于A,因此,KF也等于A。再者,由于點G是圓LKH的圓心,GH等于GK。但GH等于C。因此,KG也等于C。且FG也等于B。因此三條線段KF,FG,GK分別等于A,B,C。
這樣,由分別等于三條給定線段A,B,C的三條線段KF,FG,GK作出了三角形KFG。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23
在給定直線上的給定點作直線角等于給定的直線角。

設AB為給定直線,A為其上的給定點,角DCE為給定直線角。故要求的是在給定直線AB上的給定點A作一個等于給定直線角DCE的直線角。
設在直線CD與CE上分別任意取點D與E,連接DE。并由等于三條線段CD,DE,CE的三條線段作三角形AFG,使得CD等于AF,CE等于AG,以及DE等于FG[命題 Ⅰ.22]。
因此,由于兩邊DC,CE分別等于兩邊FA,AG,且底邊DE等于底邊FG,故角DCE等于角FAG[命題 Ⅰ.8]。
這樣,在給定直線AB上的給定點A作出了一個等于已知直線角DCE的直線角FAG。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24
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這兩邊在一個三角形中的夾角大于另一個中對應的角,則前一個三角形的底邊也大于后一個的底邊。

設ABC與DEF是兩個三角形,其中兩邊AB與AC分別等于兩邊DE與DF,即AB等于DE,AC等于DF。設它們也有在A的角大于在D的角。我說底邊BC也大于底邊EF。
其理由如下。由于角BAC大于角EDF,設在線段DE上點D作角EDG等于角BAC[命題 Ⅰ.23]。取DG等于AC或即DF[命題 Ⅰ.3],連接EG與FG。
因此,由于AB等于DE及AC等于DG,兩邊BA,AC分別等于兩邊ED,DG。并且角BAC等于角EDG。因此,底邊BC等于底邊EG[命題 Ⅰ.4]。再者,由于DF等于DG,角DGF也等于角DFG[命題 Ⅰ.5]。因此,DFG大于EGF。且由于三角形EFG中角EFG大于EGF,較大角由較大邊對向[命題 Ⅰ.19],于是邊EG也大于EF。但EG等于BC。因此,BC也大于EF。

這樣,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這兩邊在一個三角形中的夾角大于另一個中對應的角,則前一個三角形的底邊也大于后一個的底邊。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5
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但其中一個的底邊大于另一個的底邊,則前一個三角形中這兩邊的夾角大于后一個三角形中對應的角。

設ABC,DEF這兩個三角形有兩邊AB,AC分別等于兩邊DE,DF。即AB等于DE及AC等于DF。且設底邊BC大于底邊EF。我說角BAC也大于EDF。
其理由如下。如若不然,BAC肯定或者小于或者等于EDF。事實上,BAC一定不等于EDF。不然底邊BC就會等于底邊EF[命題 Ⅰ.4],但事實并非如此。因此,角BAC不等于EDF。而實際上,BAC也不小于角EDF。否則底邊BC會小于底邊EF[命題 Ⅰ.24]。但并非如此。因此,角BAC也不小于EDF。于是,角BAC大于角EDF。
這樣,若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分別等于兩邊,但其中一個的底邊大于另一個的底邊,則前一個三角形中這兩邊的夾角大于后一個三角形中對應的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6
若兩個三角形有兩個角分別等于兩個角,而且有一邊等于一邊(這條邊或者在兩個等角之間,或者是一個等角的對向邊),則這兩個三角形也有剩余諸邊等于對應的剩余諸邊,剩余角等于剩余角。

設ABC,DEF是兩個三角形,其中兩個角ABC,BCA分別等于兩個角DEF,EFD。即角ABC等于DEF,角BCA等于EFD。又設它們還有一邊等于一邊,首先考慮兩個等角之間的邊,即BC等于EF。我說它們的剩余諸邊等于對應的剩余諸邊。即AB等于DE及AC等于DF。且剩余角也對應相等,即角BAC等于角EDF。
其理由如下。若AB不等于DE,則其中之一較大。設AB較大,并取BG等于DE[命題 Ⅰ.3],連接GC。
因此,由于BG等于DE,以及BC等于EF,兩邊GB,BC分別等于兩邊DE,EF,而且角GBC等于角DEF。因此,底邊GC等于底邊DF,三角形GBC等于三角形DEF,且相等邊對向的剩余角等于對應的剩余角[命題 Ⅰ.4]。因此,GCB等于DFE。但是,DFE已被假設等于BCA。因此,BCG也等于BCA,于是較小角等于較大角。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AB不可能不等于DE。所以它們相等。且BC也等于EF。故兩邊AB,BC分別等于兩邊DE,EF。并且角ABC等于角DEF。因此,底邊AC等于底邊DF,剩余角BAC等于剩余角EDF[命題 Ⅰ.4]。
然后再設對向等角的邊相等,例如設AB等于DE。我又說剩余諸邊等于剩余諸邊,即AC等于DF及BC等于EF。而且,剩下的角BAC等于剩下的角EDF。
其理由如下。若BC不等于EF,則其中之一較大。設BC較大,檢驗是否可能。作BH等于EF[命題 Ⅰ.3],并連接AH。由于BH等于EF,以及AB等于DE,即兩邊AB,BH分別等于兩邊DE,EF。且它們所夾的角也相等。因此,底邊AH等于底邊DF,三角形ABH等于三角形DEF,并且等邊對向的剩余諸角等于對應的剩余諸角[命題 Ⅰ.4]。因此,角BHA等于EFD。但是,EFD等于BCA。故在三角形AHC中,外角BHA等于內對角BCA。而這是不可能的[命題 Ⅰ.16]。因此,BC不可能不等于EF。于是它們相等。且AB也等于DE。兩邊AB,BC分別等于兩邊DE,EF,而且它們所夾的角也相等。因此,底邊AC等于底邊DF,而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EF,且剩下的角BAC等于剩下的角EDF[命題 Ⅰ.4]。
這樣,若兩個三角形有兩個角分別等于兩個角,而且有一邊等于一邊(這條邊或者在兩個等角之間,或者是一個等角的對向邊),則這兩個三角形也有剩余諸邊等于對應的剩余諸邊,剩余角等于剩余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7
若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形成的內錯角[16]相等,則這兩條直線相互平行。

設直線EF與兩條直線AB,CD相交所成的內錯角AEF,EFD相等,我說AB與CD相互平行。
其理由如下。如若不然,則AB與CD延長后必相交:或者在B與D的方向,或者在A與C的方向[定義 Ⅰ.23]。設它們已延長,并設它們在B與D的方向相交于點G。故對三角形GEF,外角AEF等于內對角EFG,而這是不可能的[命題 Ⅰ.16]。因此,AB與CD延長后不會相交于B與D的方向。類似地可以證明,它們也不在A與C的方向相交。但不在任何方向相交的直線是平行的[定義 Ⅰ.23]。因此,AB與CD是平行的。
這樣,若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形成的內錯角相等,則這兩條直線相互平行。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8
若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或者同旁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相互平行。
設EF與兩條直線AB,CD相交所成的同位角EGB與GHD相等,或者所成的同旁內角BGH,GHD之和等于兩個直角,我說AB平行于CD。

其理由如下。由于(在第一種情況)EGB等于GHD,但EGB等于AGH[命題 Ⅰ.15],AGH因此也等于GHD。并且它們是內錯角。于是,AB平行于CD[命題 Ⅰ.27]。
再者,由于(在第二種情況)BGH,GHD之和等于兩個直角,且AGH,BGH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AGH,BGH之和因此等于BGH,GHD之和。從二者各減去BGH。于是,剩下的角AGH等于剩下的角GHD,且它們是內錯角。因此,AB平行于CD[命題 Ⅰ.27]。
這樣,若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或者所成的同旁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相互平行。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29
一條直線與兩條平行直線相交所成的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
設直線EF與兩條平行直線AB,CD相交。我說它們形成的內錯角AGH與GHD相等,同位角EGB與GHD相等,且同旁內角BGH與GHD之和等于兩個直角。

其理由如下。若AGH不等于GHD,則其中之一較大。設AGH較大。對二者各加上BGH。于是,AGH,BGH之和大于BGH,GHD之和。但是,AGH,BGH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因此,BGH,GHD之和小于兩個直角。但同旁內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的二直線無限延長后相交[公設5]。因此,無限延長的AB與CD相交。但考慮到它們原來被假設為相互平行[定義 Ⅰ.23]。因此AGH不可能不等于GHD。于是它們相等。但AGH等于EGB[命題 Ⅰ.15]。且角EGB因此也等于角GHD。對二者各加上角BGH。于是角EGB,BGH之和等于角BGH,GHD之和。但角EGB,BGH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因此,角BGH,GHD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
這樣,一條直線與兩條平行直線相交所成的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0
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諸直線相互平行。

設直線AB,CD都平行于直線EF。我說AB也平行于CD。
設直線GK與AB,CD,EF相交。
由于直線GK與平行直線AB,EF相交,角AGK等于GHF[命題 Ⅰ.29]。又由于直線GK與平行直線EF,CD相交,角GHF等于GKD[命題 Ⅰ.29]。但AGK也已被證明等于GHF,所以AGK等于GKD,且它們是內錯角。因此,AB平行于CD[命題 Ⅰ.27]。
這樣,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諸直線相互平行。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1
過給定點作直線平行于給定直線。
設A為給定點,BC為給定直線。故要求的是過點A作一條直線平行于直線BC。
在BC上任取一點D,連接AD。在直線AD上過點A作角DAE等于角ADC,且設直線EA在直線AF的延長線上。

由于直線AD與直線BC,EF相交形成的內錯角EAD,ADC相等。直線EAF因此平行于BC[命題 Ⅰ.27]。
這樣,過給定點A作出了一條直線EAF平行于給定直線BC。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32
任意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二內對角之和,而三個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

設ABC是一個三角形,延長一邊BC到D。我說外角ACD等于二內對角CAB,ABC之和,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ABC,BCA,CAB之和等于兩個直角。
其理由如下。通過點C作平行于直線AB的CE[命題 Ⅰ.31]。
由于AB平行于CE,以及AC與它們相交,內錯角BAC與ACE彼此相等[命題 Ⅰ.29]。再者,由于AB平行于CE,而直線BD與它們相交,外角ECD等于同位角ABC[命題 Ⅰ.29]。但ACE已被證明等于BAC。因此,整個角ACD等于二內對角BAC,ABC之和。
對二者各加上角ACB,于是角ACD,ACB之和等于角BAC,ABC,ACB之和。但角ACD,ACB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13]。因此,角BAC,ABC,ACB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
這樣,任意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二內對角之和,而三個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3
在同一側連接相等且平行二線段的二線段本身也相等且平行。

設AB與CD是相等且平行的線段,并設AC與BD分別在同一側連接它們。我說AC與BD相等且平行。
連接BC。由于AB平行于CD,且因為BC與它們相交,內錯角ABC與BCD彼此相等[命題 Ⅰ.29]。由于AB等于CD,BC是公共的,兩邊AB,BC等于兩邊DC,CB[17]。又有角ABC等于角BCD。因此,底邊AC等于底邊BD,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CB,而剩余諸角也等于對應的相等邊對向的剩余諸角[命題 Ⅰ.4]。因此,角ACB等于CBD。并且,由于直線BC與二直線AC,BD相交,形成的內錯角(ACB與CBD)彼此相等,AC因此平行于BD[命題 Ⅰ.27]。且AC也已被證明等于BD。
這樣,在同一側連接相等且平行線段的線段本身也相等且平行。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4
平行四邊形中對邊與對角彼此相等,且它被對角線等分。

設ACDB是平行四邊形,BC是它的對角線。我說在平行四邊形ACDB中,對邊與對角彼此相等,且它被對角線等分。
其理由如下。由于AB平行于CD,且直線BC與它們相交,內錯角ABC與BCD彼此相等[命題 Ⅰ.29]。再者,由于AC平行于BD,且BC與它們相交,內錯角ACB與CBD彼此相等[命題 Ⅰ.29]。故ACB與BCD是這樣的兩個三角形,它們有兩個角ABC與BCA分別等于兩個角DCB與CBD,且有一邊等于一邊——相等角旁的邊BC是它們的公共邊。因此,它們也有剩余諸邊分別等于對應的剩余諸邊,以及剩余角等于剩余角[命題 Ⅰ.26]。因此,邊AB等于CD,AC等于BD。此外,角BAC等于角CDB。而由于角ABC等于BCD,以及CBD等于ACB,整個角ABD因此等于整個角ACD。而BAC也已被證明等于CDB。
這樣,在平行四邊形中,對邊與對角彼此相等。
我也要說,對角線把平行四邊形等分。因為AB等于CD,且BC為公共邊,即兩邊AB,BC分別等于兩邊DC,CB。并且角ABC等于角BCD,因此底邊AC也等于DB,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BCD[命題 Ⅰ.4]。
這樣,對角線BC把平行四邊形ACDB等分。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5
同底且在相同平行線之間的平行四邊形彼此相等。

設ABCD與EBCF是在相同的底邊BC上的平行四邊形,且它們在相同的平行線AF與BC之間。我說平行四邊形ABCD與EBCF相等。
其理由如下。由于ABCD是平行四邊形,AD等于BC[命題 Ⅰ.34]。同理,EF等于BC,故AD也等于EF。且DE是公共的。因此,全線段AE等于全線段DF。且AB也等于DC,故兩邊EA,AB分別等于兩邊FD,DC。而角FDC等于角EAB,因為同位角相等[命題 Ⅰ.29]。因此,底邊EB等于底邊FC,三角形EAB與三角形DFC全等[命題 Ⅰ.4]。設從二者各減去DGE,則剩下的梯形ABGD等于剩下的梯形EGCF[公理3]。設對二者各加上三角形GBC。于是,整個平行四邊形ABCD等于整個平行四邊形EBCF。

這樣,同底且在相同平行線之間的平行四邊形彼此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6
在相等底邊上且在相同平行線之間的平行四邊形相等。

設ABCD與EFGH是在相等底邊BC與FG上的平行四邊形,且它們在相同的平行線AH與BG之間。我說平行四邊形ABCD等于EFGH。
其理由如下。連接BE,CH。由于BC等于FG,但FG等于EH[命題 Ⅰ.34],BC因此等于EH,且它們也是平行的,EB與HC連接它們。但在同一側把相等且平行的線段連接的線段本身相等且平行[命題 Ⅰ.33],因此,EB與HC也是相等且平行的,于是,EBCH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命題 Ⅰ.34],并等于ABCD。因為它與ABCD有相同的底邊BC,并在與ABCD相同的平行線BC與AH之間[命題 Ⅰ.35]。同理,EFGH也等于相同的平行四邊形EBCH[命題 Ⅰ.35]。故平行四邊形ABCD也等于EFGH。
這樣,在相等底邊上且在相同平行線之間的平行四邊形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7
底邊相同且在相同平行線之間的三角形相等。

設三角形ABC與DBC在相同的底邊上,且在相同的二平行線AD與BC之間。我說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BC。
其理由如下。在E與F兩個方向上延長AD,又作線段BE過B且平行于CA[命題 Ⅰ.31],作線段CF通過C且平行于BD[命題 Ⅰ.31]。因此,EBCA與DBCF都是平行四邊形,并且它們是相等的。因為它們在相同的底邊BC上,并在二平行線BC與EF之間[命題 Ⅰ.35]。三角形ABC是平行四邊形EBCA的一半。因為對角線AB把平行四邊形EBCA等分[命題 Ⅰ.34]。而三角形DBC是平行四邊形DBCF的一半。因為對角線DC把平行四邊形DBCF等分[命題 Ⅰ.34]。并且,相等物之半彼此相等。[18]因此,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BC。
這樣,底邊相同且在相同平行線之間的三角形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8
在相等的底邊上且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的三角形彼此相等。

設ABC與DEF分別是在相等的底邊BC與EF上,且在相同的平行線BF與AD之間的三角形。我說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EF。
其理由如下。在G與H兩個方向上延長AD,并過B作線段BG平行于CA[命題 Ⅰ.31],又過F作FH平行于DE[命題 Ⅰ.31]。于是,GBCA與DEFH都是平行四邊形,且GBCA等于DEFH。因為它們在相等的底邊BC與EF上,且位于相同平行線BF與GH之間[命題 Ⅰ.36]。并且三角形ABC是平行四邊形GBCA的一半。因為對角線AB把后者等分[命題 Ⅰ.34]。三角形FED是平行四邊形DEFH的一半。因為對角線DF把后者等分。而相等物之半彼此相等。于是,三角形ABC等于DEF。
這樣,在相等的底邊上且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的三角形彼此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39
在相同底邊上且位于同側的相等三角形也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

設ABC與DBC是在相同底邊BC上且在其同側的相等的三角形。我說它們也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
連接AD,我說AD與BC平行。
其理由如下。如若不然,設過點A作AE平行于直線BC[命題 Ⅰ.31],并連接EC。于是,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EBC因為它們在相同的底邊BC上并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命題 Ⅰ.37]。但ABC等于DBC,因此,DBC也等于EBC,即較大者等于較小者。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AE不平行于BC。類似地,我們可以證明,除了AD以外,不可能有任意其他直線平行于BC。因此,AD平行于BC。

這樣,在相同底邊上且位于同側的相等三角形也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40[19]

設ABC與CDE是分別在相等底邊BC與CE上的三角形,并且它們在BE的同一側。我說它們也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
連接AD,我說AD與BE彼此平行。
其理由如下。如若它們不平行,作AF過A平行于BE[命題 Ⅰ.31],連接FE。于是,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FCE。因為它們分別在相等的底邊BC與CE上,并在相同的平行線BE與AF之間[命題 Ⅰ.38]。但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DCE。因此,三角形DCE也等于三角形FCE。即較大者等于較小者。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AF與BE不平行。類似地,我們可以證明,除了AD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直線平行于BE。因此,AD平行于BE。
這樣,在相等底邊上并在其同側的相等三角形也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41
若一個平行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有相同底邊,并且它們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兩倍。

設平行四邊形ABCD的底邊BC與三角形EBC的相同,并設它們在相同的平行線BC與AE之間。我說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三角形BEC的兩倍。
其理由如下。連接AC,則三角形ABC等于三角形EBC。因為ABC與EBC在相同的底邊BC上,并在相同的平行線BC與AE之間[命題 Ⅰ.37]。因為對角線AC把前者等分,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三角形ABC的兩倍[命題 Ⅰ.34]。故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也是三角形EBC的兩倍。
這樣,若一個平行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有相同底邊,并且它們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兩倍。
命題42
作一個平行四邊形等于給定的三角形并有給定的直線角。

設ABC是給定的三角形,D是給定的直線角。故要求的是作一個等于三角形ABC的平行四邊形,并且它有直線角D。
設BC在E被等分[命題 Ⅰ.10],連接AE。并設在直線EC上點E作角CEF等于角D[命題 Ⅰ.23]。設過A作AG平行于EC[命題 Ⅰ.31],又設過C作CG平行于EF[命題 Ⅰ.31]。于是,FECG是平行四邊形。且因為BE等于EC,三角形ABE也等于三角形AEC。因為它們在相等的底邊BE與EC上,且在相同的平行線BC與AG之間[命題 Ⅰ.38]。因此,三角形ABC的面積是三角形AEC面積的兩倍,且平行四邊形FECG的面積也是三角形AEC面積的兩倍。因為它與AEC有相同的底邊,且與AEC在相同的平行線之間[命題 Ⅰ.41]。因此,平行四邊形FECG等于三角形ABC。FECG也有一個角CEF等于給定角D。
這樣就作出了等于已知三角形ABC的平行四邊形FECG,它有一個角CEF等于給定角D。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43
對于任何平行四邊形,其關于對角線的兩個補形相等。

設ABCD是平行四邊形,AC是其對角線。并設EH與FG是跨在AC上的平行四邊形,而BK與KD是所謂的補形(關于AC)。我說補形BK等于補形KD。
其理由如下。由于ABCD是平行四邊形,AC是其對角線,三角形ABC與三角形ACD全等[命題 Ⅰ.34]。再者,由于EH是平行四邊形,AK是其對角線,三角形AEK等于三角形AHK[命題 Ⅰ.34]。同理,三角形KFC也等于三角形KGC。因此,由于三角形AEK與三角形AHK全等,以及三角形KFC與三角形KGC全等,三角形AEK加上KGC等于三角形AHK加上KFC。且整個三角形ABC也等于整個三角形ADC。因此,剩下的補形BK等于剩下的補形KD。

這樣,對于任何平行四邊形,其關于對角線的兩個補形相等。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44
把等于給定三角形的一個平行四邊形以給定直線角適配[20]于給定線段。
設AB是給定線段,C是給定三角形,D是給定直線角。故要求的是把等于給定三角形C的一個平行四邊形以給定直線角D適配于給定線段AB。
設以等于角D的角EBG作一個平行四邊形BEFG等于三角形C[命題 Ⅰ.42]。BEFG的位置使得BE與AB相接于同一條直線上。[21]設FG通過H,又通過A作AH平行于BG或即EF[命題 Ⅰ.31],并連接HB。且由于直線HF與平行線AH,EF相交,角AHF,HFE之和因此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29]。于是BHG,GFE之和小于兩個直角。且二直線無限延長后在內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的一側相交[公設5]。因此,HB與FE延長后相交。設它們被延長且交點為K。過K作KL平行于EA或即FH[命題 Ⅰ.31]。并分別延長HA與GB至點L與M。于是,HLKF是平行四邊形,HK是它的對角線。AG與ME是平行四邊形,LB與BF是HK的所謂補形。因此,LB等于BF[命題 Ⅰ.43]。但BF等于三角形C。因此,LB也等于三角形C。并且,因為角GBE等于ABM[命題 Ⅰ.15],但GBE等于D,ABM因此也等于角D。

這樣,等于已知三角形C的平行四邊形LB,以等于D的角ABM被適配于給定線段AB。這正是所需要做的。
命題45
作一個平行四邊形等于給定直線圖形并有一個角等于給定的直線角。

設ABCD是給定的直線圖形,[22]E是給定的直線角。故要求的是作一個平行四邊形等于直線圖形ABCD,并且它有一個角等于給定的直線角E。
連接DB,作等于三角形ABD的平行四邊形FH,其中的角HKF等于角E[命題 Ⅰ.42]。并把等于三角形DBC的平行四邊形GM,以等于E的角GHM適配于線段GH[命題 Ⅰ.44]。且由于角E等于角HKF,GHM的每一個,角HKF因此也等于角GHM。對二者各加上KHG。于是,FKH,KHG之和等于KHG,GHM之和。但FKH,KHG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因此,KHG,GHM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于是,KH與KM在同一條直線上[命題 Ⅰ.14]。且由于直線HG與平行線KM,FG相交,內錯角MHG與HGF彼此相等[命題 Ⅰ.29]。對二者各加上HGL。于是,MHG,HGL之和等于HGF,HGL之和。但MHG,HGL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29]。因此,HGF,HGL之和也等于兩個直角。于是,FG與GL相接于同一條直線上[命題 Ⅰ.14]。由于FK等于且平行于HG[命題 Ⅰ.34],以及HG平行且等于ML[命題 Ⅰ.34],KF因此也等于且平行于ML[命題 Ⅰ.30]。線段KM與FL連接它們。于是,KM與FL也相等且平行[命題 Ⅰ.33]。因此,KFLM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由于三角形ABD等于平行四邊形FH,三角形DBC等于平行四邊形GM,整個直線圖形ABCD因此等于整個平行四邊形KFLM。
這樣就作出了等于給定直線圖形ABCD的平行四邊形KFLM,其中角FKM等于給定角E。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46
在給定線段上作一個正方形。

設AB是給定線段,故要求的是在線段AB上作一個正方形。
設由線段AB上點A作線段AC與AB成直角[命題 Ⅰ.11],取AD等于AB[命題 Ⅰ.3]。通過點D作DE平行于AB[命題 Ⅰ.31],通過點B作BE平行于AD[命題 Ⅰ.31],于是ADEB是平行四邊形。因此,AB等于DE及AD等于BE[命題 Ⅰ.34]。但AB等于AD。因此,四條邊BA,AD,DE,EB彼此相等。于是,平行四邊形ADEB是等邊的。我說它也是直角的。其理由如下。由于線段AD與平行線AB,DE相交,角BAD與角ADE之和等于兩個直角[命題 Ⅰ.29]。但BAD是直角,因此,ADE也是直角。且平行四邊形的對邊與對角彼此相等[命題 Ⅰ.34]。因此,相對二角ABE,BED每個都是直角。于是,ADEB是直角的。且已證明它是等邊的。

這樣,ADEB是在線段AB上的一個正方形[定義 Ⅰ.22]。這就是需要做的。
命題47
在直角三角形中,對向直角的邊上的正方形等于夾直角的兩邊上的正方形之和。[23]

設ABC是一個直角三角形,角BAC是直角。我說在BC上的正方形等于在BA,AC上的正方形之和。
其理由如下。在BC上作正方形BDEC,并分別在AB,AC上作正方形GB,HC[命題 Ⅰ.46]。過點A作AL平行于BD或即CE[命題 Ⅰ.31]。連接AD與FC。由于角BAC與BAG都是直角,于是,不在同側的兩邊AC,AG,與某一直線BA在點A處成兩個鄰角,其和等于兩個直角,因此,CA與AG在同一條直線上[命題 Ⅰ.14]。同理,BA也與AH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由于角DBC等于FBA(因為二者都是直角),對它們各加上ABC。所以,整個角DBA等于整個角FBC。且由于DB等于BC及FB等于BA,兩邊DB,BA分別等于兩邊CB,BF。而且角DBA等于角FBC。因此,底邊AD等于底邊FC,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FBC[命題 Ⅰ.4]。平行四邊形BL的面積等于三角形ABD的兩倍,因為它們有相同的底邊BD且在相同的兩條平行線BD與AL之間[命題 Ⅰ.41]。正方形GB的面積是三角形FBC的兩倍,因為它們有相同的底邊FB且在相同的兩條平行線FB與GC之間[命題 Ⅰ.41]。[相等物加倍后彼此相等。[24]]因此,平行四邊形BL也等于正方形ABFG。類似地,連接AE與BK,也能證明平行四邊形CL等于正方形HC。于是,整個正方形BDEC等于兩個正方形GB,HC之和。而正方形BDEC是作在BC上的,正方形GB,HC是分別作在BA,AC上的。因此,邊BC上的正方形等于邊BA,AC上的正方形之和。
這樣,在直角三角形中,對向直角的邊上的正方形等于夾直角的兩邊上的正方形之和。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命題48
若三角形一邊上的正方形等于剩下的兩邊上的正方形之和,則剩下的兩邊之間的夾角是直角。
設三角形ABC一邊BC上的正方形等于邊BA,AC上的正方形之和。我說角BAC是直角。
其理由如下。在點A作AD與AC成直角[命題 Ⅰ.11],并使AD等于BA[命題 Ⅰ.3],連接DC。由于DA等于AB,DA上的正方形因此也等于AB上的正方形。[25]對二者各加上AC上的正方形。于是,DA,AC上的正方形之和等于BA,AC上的正方形之和。但DC上的正方形等于DA,AC上的正方形之和。因為角DAC是直角[命題 Ⅰ.47]。但BC上的正方形等于BA,AC上的正方形之和。因為已假設如此。于是,DC上的正方形等于BC上的正方形。故邊DC也等于邊BC。又由于DA等于AB,且AC為公共邊,兩邊DA,AC等于兩邊BA,AC。且底邊DC等于底邊BC。因此,角DAC等于角BAC[命題 Ⅰ.8]。但DAC是一個直角,因此,BAC也是一個直角。

這樣,若三角形一邊上的正方形等于剩下的兩邊上的正方形之和,則剩下的兩邊之間的夾角是直角。這就是需要證明的。

阿基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