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少康文集·第一卷:先秦諸子的文藝觀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鐘嶸《詩品》
- 張少康
- 1587字
- 2025-03-28 09:55:04
孔子文藝思想的保守方面和消極成分
孔子的文藝思想除了上面我們所分析的基本內容之外,由于他的哲學、政治思想上的保守方面的影響,還有一些明顯的錯誤的和消極的方面。這主要表現在他在重視文藝的社會政治作用、主張“詩可以怨”的同時,也還有比較突出地強調文藝要為鞏固奴隸主貴族統治服務的一面。孔子企圖以文藝為武器來維護已經動搖了的,并且是正在崩潰的奴隸社會。這正是反映他奴隸主貴族階級劣根性的具體表現。他主張文藝要起到“事父”“事君”的作用,也正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孔子對適應當時新的時代需要、為新興地主階級服務的新文藝,采取了否定和反對的態度。孔子在文藝上是偏向于提倡復古,而反對革新的。他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 《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 《論語·衛靈公》 )又說:“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也。” (《論語·陽貨》) “鄭聲”就是當時的新樂,而孔子對這些新文藝是很憎惡的,甚至對之加以咒罵。因為孔子看到這些新文藝對舊制度是起破壞作用的。他說“惡鄭聲之亂雅樂”,這里的“雅樂”正是奴隸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部分。而“鄭聲”卻是代表了當時音樂發展的新成就的,它在新興地主階級和廣大群眾中是很受歡迎的。清代胡夤《明明子論語集解義疏》中說:“春秋時列國皆好鄭音,至以歌伎為賂遺之物。襄公十一年鄭賂晉以師悝、師觸、師蠲,襄公十五年鄭賂宋以師茷、師慧。魏文侯好聽鄭衛之音,趙烈侯獨愛鄭之歌者。”可是,孔子認為凡是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文藝,不管藝術上怎么好,都應該采取排斥態度。孔子的這種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就被封建統治階級所利用,竭力宣傳文藝要為維護封建制度服務。比如漢代《毛詩大序》就發揮了這一點,強調詩歌要起到“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作用。后來,許多正統的封建文人也竭力擴大這種消極影響,企圖把文藝完全納入宣傳封建倫理道德的規范。
此外,在對待文藝和政治的關系問題上,孔子過分夸大了文藝的作用,甚至有文藝可以決定政治的傾向。后來荀子的《樂論》和《禮記·樂記》就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思想,認為音樂可以決定政治的治亂,把文藝的地位看得比政治還高。在文藝批評的實踐中,孔子也受到時代風氣的干擾,對《詩經》的評論也有“斷章取義”毛病,在文藝批評方法上有主觀唯心主義的影響。如對《衛風》的《淇奧》和《碩人》的解釋,完全離開了詩的原意,變成一種牽強附會的比喻。《淇奧》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兩句是講一個男子修飾得很美貌的意思,《碩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是形容女子之美的,這和“仁”“禮”之類,本是毫無關系的,但是,孔子卻把它們硬扯到一起。
1 列寧:《論國家》,《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9、50頁。
2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1頁。
3 周太王長子,文王伯父,曾將太子之位讓給他弟弟即文王父親。
4 劉勰這里引證《詩經》中《周南·關雎》和《召南·鵲巢》為例來說明,意思是說:雎鳩有雌雄之別,故用來比方周文王妃子作為賢內助的德行;鸤鳩貞靜專一,故用來象征諸侯夫人的品質。所以下文講:取其貞靜之義,不管其是否為平常之鳥;貴其內外有別,不嫌它是猛禽鷙鳥。由此說明“興”的作用是“稱名也小,取類也大”。詩句是明白的,但其意義需要作注解來說清楚。
5 《唐詩評選》中孟浩然《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右》一詩的評語。
6 今本《衛風·碩人》篇無“素以為絢兮”句。《碩人》這三句是說,女人笑得好看,眼珠黑白分明,她有潔白的素質,再加上文彩就更好看了。孔子說這三句的意思是“繪事后素”,繪畫要先有白底子,然后再著色。子夏就說“禮后乎?”認為它說明仁是本質,禮是外表形式的意思。
7 質,指人的內在思想品質;文,指表現在外面的禮節學問。后來文學批評中引申為內容和形式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