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工開物(譯講)
- 宋應星
- 2357字
- 2025-03-28 15:47:15
十三、菽
原文
譯文
豆的種類跟稻、黍一樣多,一年四季都有可以播種、收獲的。人們日常飲食離不開它們。一種是大豆,有黑色、黃色兩種,播種主要在清明前后。黃色的有“五月黃”“六月爆”“冬黃”三種。“五月黃”收獲的顆粒較少,而“冬黃”是它的兩倍。黑色的要在八月準時收。淮北跑長途的騾馬一定要吃黑豆,其筋力才強。大豆的收成取決于土地是否肥沃、鋤草是否勤勞、雨水是否充足。做豆豉、豆醬、豆腐都以大豆為原料。江南又有一種“高腳黃”,在六月割完早稻后才種,九、十月收獲。江西吉安郡的種法很妙:他們收割稻谷后不耕墾稻田,用手指在每個稻茬中插入三四粒豆種,利用稻稈凝聚的露水來滋養豆種,豆子發芽之后,再用浸爛的稻根滋養它。生苗以后,遇到干旱無雨,就打一升水澆灌它們。澆水之后,再鋤去雜草,就能收獲很多。大豆播種入土還沒發芽時,要防止鳥雀啄食,只能靠人力驅趕。
難點精講
①刻期:在規定的期限內。
②陶本“皆”字下多一“于”字。
③扱(chā):同“插”。
④侵:菅本、陶本作“浸”,當據改。
原文
譯文
一種是綠豆,狀貌圓小如珠。綠豆一定要小暑時才能播種,若不到小暑就播種,其秧苗會蔓延幾尺長,但是結出的豆莢很少。如果晚到處暑才播種,就會隨時開花結莢,顆粒也少。綠豆的豆種也有兩種,一種名叫“摘綠”,豆莢先老的要先摘,農人需要每天摘取。一種名叫“拔綠”,可以等到都長成熟了,整畝田一起摘。綠豆要先磨成粉漿,澄去水分,曬干成豆粉,再做成粉皮,搓成粉條,就成為受人們喜愛的食物。做豆粉剩下的溲漿用來給田施肥,效果很好。儲藏綠豆種子時,或用草木灰、石灰,或用馬蓼,或用黃土,混著種子拌起來,四、五月間就不用擔心蟲蛀。勤勞的人遇到晴天多曬曬種子,也能防止蟲蛀。對于已經收割的稻田,如果夏、秋季再種綠豆,一定要用長柄斧擊碎土塊,才能讓更多種子發芽。種綠豆時,要是當天下大雨而使土壤板結,種子就無法出苗了。出苗后,要防止雨水浸泡,需疏通溝渠以便排水。用來種綠豆和大豆的田地,耕地要淺,不能太深。因為豆類的特點是根短而苗直,若耕土太深,土塊把苗壓彎,半數就不能生長了。“深耕”二字不可用于豆類植物,這是先農沒有總結的規律。
難點精講
⑤澄(dèng):使液體中的雜質沉淀。
⑥蕩片搓索:做成粉皮,搓成粉條。
⑦馬蓼:蓼科蓼屬植物,可入藥。
⑧扳土:使土板結。扳,陶本作“拔”,菅本注謂當作“拔”。
原文
譯文
一種是豌豆,豌豆有黑斑點,像綠豆一樣為圓形,但是比綠豆大。豌豆十月播種,來年五月收獲。在晚落葉的樹下也可以種豌豆。一種是蠶豆,其豆莢像蠶一樣,豆粒比大豆大。八月播種,來年四月收獲。浙江西部在桑樹下大量種蠶豆。大凡農作物,被樹葉遮住就長不好,但蠶豆和豌豆在樹葉茂密時已經結莢而長出豆粒了,所以不受影響。襄水、漢水上流,蠶豆出產很多,價格也便宜,當糧食吃的功用不亞于黍稷。一種是小豆,赤小豆入藥有奇效,白小豆(又名飯豆)可以混在其他糧食里當飯吃。夏至時播種,九月收獲,江淮之間種得很多。一種是穞(音呂)豆,穞豆古代是田間野生的,現在北方多有種植。把它磨成粉做粉皮,和綠豆一樣。北京的小販們成天吆喝叫賣“穞豆皮”,可見出產一定很多。一種是白扁豆,沿著籬笆蔓延而生,又稱為“蛾眉豆”。其他還有豇豆、虎斑豆、刀豆,以及大豆中的青皮、褐色等不同種類,只在某一地區種植,這些就不能詳細敘述了。它們都能充當蔬菜,也能代替糧食供民眾食用,博學多聞的人怎么可以忽略它們呢?
難點精講
⑨皮:陶本作“片”,菅本注亦謂當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