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三無”“三有”——我的家教體會

執筆家長:李喜鳳

家長職業:中學教師

學生姓名:柳欣然

錄取院系:中國語言文學系

畢業中學:內蒙古五原縣第一中學

獲獎信息:第十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決賽)二等獎

我是一名從教30余年的中學英語老師,女兒柳欣然被北大錄取,在我們這個邊陲小鎮著實轟動一時。這填補了內蒙古五原縣30多年無清北的空白。很多人問我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在此分享一些家教心得,供大家參考。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確實不斷地摸索并嘗試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女兒不滿一歲時,我接觸了一本早教書《馮德全的早教革命》,對孩子進行過早教,所以孩子識字早,兩歲半左右就能獨立閱讀。這也為后來的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下面我歸納了三條我個人的家教做法:無意有心、無為有道、無知有智,在此分享給大家。

一、無意有心

教育學和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占優勢,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得牢、記得快。比如,孩子無意中每天聽的電視廣告,往往熟讀如流。因此,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識記,有意地利用甚至開發恰當的情境,教給她一些知識、常識或者道理。

事例一:

孩子小時候,特別盼望圣誕節,因為媽媽說,圣誕老人會在半夜從煙囪里偷偷進來,給好孩子送來想要的禮物。可是,我告訴孩子,你想要什么禮物,需要給圣誕老人寫信。那時候孩子還沒上學,雖然識字量很大,可是不會寫。于是,我就以這個為契機,開始讓孩子學寫字。我們并沒有采用傳統學校教育的橫豎撇捺法,而是利用整體識記法開始教孩子學寫字。孩子用柔弱的小手,稚嫩的筆跡,寫下了歪歪扭扭的第一封信。然后,我領著孩子去郵局,買信封、郵票,寫上“寄往北極,圣誕老人收”。交給郵局的阿姨后,我再偷偷取回來。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孩子上了小學四年級,她都深信不疑,因為每年都能收到圣誕老人的禮物。孩子不但學會了寫信,而且特別乖巧懂事,因為圣誕老人只給好孩子送禮物。有一年圣誕節,我太忙了,忘了給孩子包禮物。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哭著說:“媽媽,圣誕老人為啥沒有給我送來禮物?我不是好孩子嗎?”我說:“你再好好找找,說不定在客廳或者陽臺上。”我趕緊起床,用最快的速度,把禮物簡單包起來,偷偷放在櫥柜里,然后喊道:“閨女,禮物在這兒呢!”但是,不小心被閨女發現了圣誕老人送的巧克力和我包里的是一樣的。從此以后,她就再沒有寫過圣誕信了。

但是,我又采取了別的辦法。那時候我因為聲帶長了小結,醫生不讓我多說話,因此,我就告訴閨女,以后媽媽跟你說的話,會寫在紙條上,所以你要認識更多的字,然后讀給媽媽聽。而且媽媽有課的時候,你們需要什么,要給媽媽留言。從此以后,我們又開始了一段時間的紙條交流。我去上班,閨女還睡著,我給閨女的留言都是英漢雙語,就這樣,不知不覺,閨女無意中認識了很多英語單詞。閨女也因為經常給我寫留言條,學會了很多語言表達。再后來,在孩子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每次考試,我必定給孩子寫加油字條,因為是寫給孩子的,所以我從來不用連筆字,都是工工整整、一筆一畫地寫,這也是為了鼓勵孩子寫字工整。所以,雖然閨女沒有專門上過書法課,書寫還是很不錯的。

事例二:

對于孩子的英語教育,除了學前認識過字母之外,仍舊是利用無意識記。在事例一中的留言條中,我有意使用英漢夾雜的方式,讓孩子通過無意注意去識記單詞。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盡量使用英漢雙語。比如下班回家,我每天都會說“What time did you get up?”“Did you have apples?”“Brush your teeth,please.”“Turn on the light!”等日常用語。慢慢地,孩子基本能無障礙地聽懂日常英語會話,甚至聽懂英語故事。我曾經找遍全部報紙雜志的目錄,終于找到一個發行量很小的幼兒英語報紙,全部都是英語看圖故事,每天“對牛彈琴”式地給她講故事,然后在恰當的時機復現故事中的句子。有一次,我領著女兒沿著義和渠去學校,一邊走一邊用英語給她講一個3歲的小孩不慎落水溺死的真實事件,順便用英語說:“You should be careful when you play near the river.”講著講著,閨女突然哭了,她說:“媽媽你別說了,嚇死人了!”說明閨女聽懂了這個故事。

所有這些做法都秉承一個理念:教在有心,學在無意;看似無意,實則有心。這些“教者有心,聽者無意”的做法,都需要時時留意,處處留心,善于發現和創設有教育氛圍的情境,在這些情境中,隱含著教學與教育的內容,慢慢地由量變導致質變。等到孩子上學以后,因為有學前大量的鋪墊,孩子的識字量大、理解能力強,所以,我從來都不用給孩子批改作業、考生詞等。我嘗試的這些家教做法,完全異于傳統語言教學的套路,無體系,不強迫,隨意自在,無拘無束。因為我是文科老師,所以在理科方面,沒有給孩子設計無意學習的情境。相對而言,孩子對文科知識的領悟能力優于理科。

二、無為有道

上了初中以后,科目增多,難度加大,學習時間延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也增強,所以,需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既不能包辦代替,操之過急,又不能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初中階段,事無巨細地包辦代替,大事小事嘮嘮叨叨,監督做作業,報各種課外補習班,為孩子處理同學矛盾甚至師生矛盾,顯示家長的保護欲和責任心。這樣的“有為”家長,極有可能讓孩子從心理到學業都表現出羸弱被動、不思進取、難以自立;更有甚者,厭倦學習,產生逆反情緒。相反,有的家長經常陪伴孩子玩耍,不輕易干涉孩子的學習,不焦慮,不責備,順其自然,適可而止,結果孩子的成績出色,心理也健康。如果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摻雜自己的私心,總想控制孩子,缺少對一個不斷成長的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成為專制的父母;或以愛的名義,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氣,盛氣凌人的架勢,諷刺批評甚至要挾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自信,久而久之,孩子不斷覺醒的靈魂就會尋求獨立和自由,求而不得就會抗爭,這就是青春的叛逆。我覺得,父母應該是孩子煩躁時的一陣清風,憂郁時的一縷陽光。別人抬高孩子時,我們應該壓著他;別人貶低孩子時,我們應該抬高他。

事例三:

閨女上了初中之后,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因為從小學一年級假期開始,我就指導閨女制訂詳細的假期學習計劃,具體到某月某日某時。從此以后,閨女雷打不動地堅持執行自己的每日學習計劃,并不折不扣地完成。因為這樣的嚴格自律,她在學校就基本完成了每天的學習任務和計劃。為了確保自己的在校學習效率,她經常會在課堂上“一心二用”,而不是拘泥于老師的節奏。這樣她就有更多的時間去提前學習,或者深入學習。對于閨女的這種“一心二用”的學習方式,有的老師不贊成,覺得有可能導致孩子基礎知識不扎實或者不能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當老師跟我說的時候,我沒有強行干涉,因為閨女說:“媽媽你別管了,我自己有自己的計劃。”我自然樂于“無為而治”,所以開玩笑地建議閨女:“一心二用的時候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注意老師的‘火眼金睛’。”后來在高中階段,閨女依舊保持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不同的是,睿智的班主任楊德鳳老師,非常支持閨女的學習方式,建議閨女根據課堂知識的難易度,靈活確定是否“一心二用”。

因為閨女在學校的自律,所以她回到家基本很少學習,不是在看電視,就是在看課外書。孩子爸爸總是說“一山還比一山高”,讓她回家繼續學,但我依舊堅持“無為而治”,沒有給她施加壓力,讓她自己安排學習進度。所以,初中三年,閨女因為時間管理得好,看上去學習非常輕松,沒有上過任何課外輔導班,晚上9:30—10:00左右準時睡覺。即使在緊張的中考復習階段,她的學習時間也沒有超過晚上8:30,保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青少年擠占睡眠時間用來學習,我是不贊成的。在我看來,健康的身體比學習更重要。

事例四:

閨女不上補習班,我就用各種各樣的有意義的活動豐富她的課外生活,以開闊眼界、鍛煉口才,培養組織能力和其他的綜合素質。閨女參加過演講、朗誦比賽,主持過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參加過歌詠比賽,從小練習鋼琴并過了十級。在高中階段,她作為金葵詩社社長,主持了詩詞大賽,之后獲得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決賽)二等獎等。參加這些課外活動,閨女經常因為排練而誤課。為了不耽誤學習,每次排練之前,閨女總是提前去找到相關科目的老師,問清楚排練期間要學哪些章節,然后擠出時間自學,最終,閨女既參加了各項文藝比賽,又取得了優異的學業成績。參加課外活動不但沒有影響閨女的學習,反而讓她學會了未雨綢繆。這對她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何嘗不是一種歷練?在她長大成人后,面對工作家庭、紛繁復雜的人際交往,也一定能夠安排得有條不紊。這些才藝,何嘗不是對她自律的“獎賞”,讓千篇一律的課堂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因為課上課下的時間管理,因為自律與堅持,孩子才不至于在日益繁忙的學業中焦頭爛額。

通過這些事例,我想說的是:把學習的決定權和主動權交給孩子,我們做傾聽者、建議者、扶持者,甚至旁觀者;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中的成就感、滿足感,甚至失落感、挫敗感,等等。

作為家長,我們確實要為孩子的健康和成長負責,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更不能溺愛嬌縱孩子,否則孩子很容易失去自己做決定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經分享過自己的家教經歷:他和兒子出門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包,兒子搶過去拎,不讓他動手;如果有兩個包,兒子一手拎一個;如果有三個包,兒子背起一個,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在前面走著。他自豪地跟在后邊,空著手,欣賞兒子的成熟。我很認同這樣的教子理念,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承擔責任,小時候懂得心疼父母,長大后自然會關愛社會、熱愛國家。小時候,給閨女煮雞蛋吃,我總是跟閨女說:給媽媽分一半。其實我并不想吃雞蛋,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孩子吃獨食。孩子爸爸不在家的時候,閨女一放學,就幫忙做午飯或者收拾家。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懂得心疼父母。從小開始,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逐步培養孩子做一個有主見、有決斷的人,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放手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做決定,但不是放任自流。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判斷,然后作出正確的決策。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過度干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也不能任由孩子妄為。閨女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是我對她也有過懲戒教育。初二時候,因為獨霸衣柜晾衣架,我懲罰過她。高三最緊張的沖刺階段,她放學回家太晚,我因為心急喊了一句“不知道早點回家,讓媽媽擔心”。她當時可能因為數學題解不出來心里煩躁,跟我頂嘴抬杠,出言不遜,我懲罰她不吃午飯,自我反省……父母給孩子的愛是要有底線的,如果觸碰了底線,就要嚴懲。孩子對父母和老師如果沒有敬畏之心,是不會有真正的尊重的。

第三:無知有智

我個人愚見:父母的家教應由強變弱,呈下降趨勢;孩子的自我教育應由弱變強,呈上升趨勢。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而我們做父母的卻一天天地老去。所以,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應盡心竭力地呵護養育孩子,牽腸掛肚,殫精竭慮。隨著孩子長大,我們應該慢慢學會放手,甚至學會“讓位”,給他們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和自由,因為我們“無知”,孩子就必須“有知”。

閨女上初中以后,跟同學之間產生矛盾,班級工作和學習有沖突時,我都會給她一些建議。但是閨女念哪所高中,學文科還是理科,考大學時選專業等重大決定,都是孩子自己作出的選擇,我從來沒有干涉。閨女也會征求我的意見,我告訴閨女:媽媽不懂,你去咨詢一下老師們(當然我提前跟老師們交流過了)。在高中階段,科目增多,難度加大,但凡閨女問我問題,除了英語,我基本上告訴孩子:媽媽不會,你自己想辦法。偶爾我詢問一下弱科的情況,閨女會說:我自己知道怎么做,你別管了。孩子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說明她有能力為自己負責,做父母的何必要越俎代庖呢?魏書生說,家庭中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他自己做,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責任心。當然,表面上的不聞不問并不意味著不管不顧。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做母親的責無旁貸。這20年來,孩子一日三餐的營養搭配,尤其是早點,極少有隨便湊合的時候。此外,要保證孩子的睡眠,即使是高三沖刺階段,我都是在孩子熄燈以后,才去睡覺,不允許她熬夜學習。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壓力大,也出現過偏執、焦慮、急躁的情況,但是我極少苦口婆心地勸說疏導,而是等待孩子自己化解,等待恰當的時機。孩子如果需要幫助,她會自己求助。

所以,我覺得,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學會逐步放手。小時候,孩子跟我們學習;孩子長大了,我們應該向孩子學習。孩子的一切都是向上的、新鮮的、有趣的,而我們很多家長卻是落伍的、守舊的、頑固的,甚至故步自封的。即使是有文化、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也不妨做一個“無知”的家長。

在高三沖刺階段,孩子的班主任楊德鳳老師讓每位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我給孩子寫的信,幾乎全部都是孩子對我的影響,而不是我對她的期望。我想讓孩子明白:媽媽是你的粉絲,你是家庭的導航。因為你的努力,你的人生、你的親人、你的母校、你的家鄉,甚至社會和國家都會以你為榮!孩子的責任心和社會使命感油然而生!所以,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退居二線”吧,做一個“無知的家長”,沒有什么不放心的,世界終究是年輕人的!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做決定。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和安全健康問題,我們都可以試著逐步放手。比如,讓孩子有自己的小空間,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但是要約定如果亂花錢,就收回權利。再如,孩子可以玩手機,但是手機不可以進臥室,玩耍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否則收回。“無知而有智”的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自己做決定,才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責任心,讓孩子練就堅實的翅膀,在未來的天空自由翱翔,長大后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如果家長事事包辦,孩子必然是“應聲蟲”“墻頭草”“小木偶”,在家長的庇護下坐享其成、膽怯懦弱,沒有主見和責任心。但是,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要遵循“漸進”和“分寸”這兩個原則,既不能謹小慎微,也不能放任自流。

最后我想說,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同,因材施教是亙古不變的教育真理。但不管什么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都要遵循五個原則:愛、尊重、賞識、放手和發展。愛而不溺,尊而不嬌,贊而不偽,放而不任,孩子才有可能發展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身心健康、有能力、有家國情懷和有社會責任感的有用之才。

TIPS:

●教育學和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占優勢,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得牢、記得快。比如,孩子無意中每天聽的電視廣告,往往熟讀如流。因此,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識記,有意地利用甚至開發恰當的情境,教給她一些知識、常識或者道理。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初中階段,事無巨細地包辦代替,大事小事嘮嘮叨叨,監督做作業,報各種課外補習班,為孩子處理同學矛盾甚至師生矛盾,顯示家長的保護欲和責任心。這樣的“有為”家長,極有可能讓孩子從心理到學業都表現出羸弱被動、不思進取、難以自立;更有甚者,厭倦學習,產生逆反情緒。

●把學習的決定權和主動權交給孩子,我們做傾聽者、建議者、扶持者,甚至旁觀者;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中的成就感、滿足感,甚至失落感、挫敗感,等等。

●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應盡心竭力地呵護養育孩子,牽腸掛肚,殫精竭慮。隨著孩子長大,我們應該慢慢學會放手,甚至學會“讓位”,給他們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和自由,因為我們“無知”,孩子就必須“有知”。

●小時候,孩子跟我們學習;孩子長大了,我們應該向孩子學習。孩子的一切都是向上的、新鮮的、有趣的,而我們很多家長卻是落伍的、守舊的、頑固的,甚至故步自封的。即使是有文化、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也不妨做一個“無知”的家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云和县| 达孜县| 怀集县| 田阳县| 马关县| 贡嘎县| 蕲春县| 内乡县| 临泉县| 监利县| 肇州县| 庆安县| 马边| 嘉义市| 礼泉县| 灵台县| 潜江市| 察哈| 察雅县| 呈贡县| 兴山县| 古交市| 水富县| 五峰| 黄冈市| 华池县| 佳木斯市| 沾益县| 庆安县| 石首市| 仙游县| 临沧市| 萨迦县| 苗栗县| 阿鲁科尔沁旗| 望都县| 阜新市| 永康市| 潢川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