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第二版)
- 勞東燕
- 543字
- 2025-03-28 09:42:44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風險社會中的風險類型不僅包括技術性風險,也包括各類制度性風險。用于應對風險的治理機制與相應舉措,本身也成為滋生風險的重要來源。現代的風險具有獨特的性質,主要表現為風險的人為化、風險兼具積極與消極意義、風險影響后果的延展性,以及風險影響途徑的不確定。
(2)當代社會表現出風險社會的特性,與早期的工業社會存在結構性的不同。風險社會理論的關注核心是現代性,它是一種著眼于工業化后果的、關于現代性的宏大敘事,不應僅僅理解為是單純的關于風險的理論的觀點。隨著風險社會的全面到來,財富分配的邏輯日益為風險分配邏輯所取代,這對刑法的發展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
(3)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概念,以人為的不確定性作為意義內核;風險并非完全實在意義上的概念,而是兼具實在性與建構性。不應在實在意義上來理解風險,也不應將之限定于局部領域的風險類型,更不宜將風險社會理論中的風險與刑法中的風險概念相提并論。
(4)風險社會理論與刑法體系之間的關聯點不是風險概念,而是安全問題。政治層面對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促使預防成為整個刑法體系的首要目的,由此導致預防主義刑法體系的興起。風險刑法本質上是一種預防刑法。外在社會環境的變化,經由對刑法目的重新設定,而將影響力傳遞至刑法體系的各個角落,使刑法體系呈現結構化變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