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刑法基礎課(第7版)
- (德)烏韋﹒穆爾曼
- 681字
- 2025-03-28 16:56:33
中譯版前言
本書在中國的出版,旨在為中國的刑法研究者和青年學子了解德國關于刑法總論及殺人犯罪、身體傷害犯罪的學術文獻與司法判決情況提供可靠的信息。重點內容如下:
刑罰在憲法設定的框架內的正當性條件;
刑法的規范理論基礎,尤其是建立在其之上的客觀歸屬理論;
客觀歸屬與主觀歸屬的理論;
犯罪的表現形式 (未遂、既遂、過失、不作為、參與理論);
刑法體系的統一性與一致性;
方法論及在具體案件中運用鑒定報告技巧適用法律。
關于教義學思考的背景,我想簡要說一說:本書所依托的基礎觀點是,刑法作為次生性秩序,是為了保護作為自由秩序的法,并在其受損時對其予以恢復。因此,刑罰的正當性有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禁止一個舉止需要有正當性;在第二階段中,威懾及科處刑罰需要有正當性。對法的損害無視了人的自由權利,是通過侵害法所保護的自由形式(法益) 而得以實現的。創設法不容許的危險就是這種侵害的基本形式。不過,這種損害不能僅限于其表面。其原因在于,該舉止被賦予法損害意義的根源是,每一個人都與法的建構積極相關,因而也有力量去損害由他參與建構的法。這就解釋了在未遂中表現出法敵對意志,或者不履行作為義務,也都被視為法損害的形式。行為人的舉止是對法的立場表達,只有當該舉止沒有被例外允許 (違法性) 且行為人要對此負有責任(罪責) 時,它才會具有損害的意義。
我希望本書能夠讓中國讀者更好地了解德國的教義學與方法論,從而在富有成果的法律文化對話中更進一步。
最后,我要特別感謝本書的譯者周子實博士,他為翻譯付出了大量心力,而且進行了數次版本的更新,使得中譯版實現了與德文最新版的同步。
烏韋·穆爾曼
2022年8月于哥廷根